湖北当阳方言中的“哒”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A]是湖北省当阳话里一个使用频繁的词,这里暂借同音字“哒”来表示。当阳话里的“哒”与普通话中的多种词汇、语法成分相对应。请看下面几组句子:
  a.走哒路上都在想问题
  猫爬哒床上去了
  他趴哒在桌子上睡觉
  b.下雨哒
  她又哭哒
  天亮哒
  四十岁哒
  快月底哒
  c.坐哒一上午
  我在公园里玩哒一天
  卖哒旧的再买新的
  d.树叶绿哒发亮
  乖哒很
  雨下哒好大
  e.看哒清楚
  听哒懂
  分哒清好坏
  a组三句中,“哒”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达到的处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介词“到”“在”等;b组中,“哒”用在宾语后边,出现于句末,肯定事态有了变化,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了”相对应;c组三句中,“哒”用于动词之后,如果有宾语,用在宾语之前,表示动作的完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词后缀“了”;d组三句中,“哒”用于动词之后,表示其前后成分之间的述补关系,与普通话的补语标记词“得”相当;e组三句中,“哒”用于述补结构中,与普通话中表示可能的助词“得”相当。本文把a、b、c、d、e中这五个意义和作用不同的“哒”分别记为“哒1”“哒2”“哒3”“哒4”和“哒5”。
  
  一、“哒1”
  总的来说,“哒1”用于动词之后,方位名词之前,指动作达到的处所。例如:
  I 他坐哒椅子上一动不动
  II 你躺哒床上去
  III 他靠哒在我的肩膀上
  这三句从表面结构看,“哒”位于动词之后,方位短语之前,实际上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
  首先看与 I同类的例子:
  躺哒床上看书不好
  你站哒那儿别动
  走哒街上要小心车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在“动词+哒+名词(表方位)”结构中,动词一般是单音节动词,而不用双音节动词,表示在某处所发生的动作、行为。在名词之后有“看书不好”“别动”“要小心车”等短语。去掉这些短语后的句子在当阳方言里很少讲。“哒”在这类句子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介词“在”。
  再看与II同类的例子:
  我们坐哒前头去
  你们走哒屋里来
  把小孩送哒幼儿园里去
  这类句子中的“哒”同样出现于“动词+哒+名词(表方位)”结构中,动词大都是单音节动词。但与I类不同的是,II类表示的是动作、行为所达到的处所,在方位名词之后是“来”“去”这类动词,与“哒”之前的动词构成一个连谓结构。“哒”在II类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到”。
  下面是与III同类的例子:
  他坐哒在我的前头
  狗趴哒在地上
  小鸟落哒在树上
  Ⅲ类句子中的“哒”同样表示方位,与I类和II类不同的是,Ⅲ类句子中的“哒”出现于“在”之前,省去“哒”,句子就变成了普通话里的表达方式。在当阳方言里,I类和II类句子中的“哒”后不可再加上“在”,否则,句子讲不通。与I类和II类句子相比,III类句子中的“哒”表示动作和状态在某处所的持续,呈现出静态,这类“哒”字句叫做静态句。
  以上三类,从语法结构上看,“哒”都出现于动词之后,宾语之前。从句子功能看,它们都表示方位和方向。
  
  二、“哒2”
  “哒2”总是出现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如下例:
  I 下雨哒
  II 他哭哒
  III 天亮哒
  IV 四十岁哒
  V 快月底哒
  以上例句在当阳话里经常出现,“哒2”出现于句末,是句末语气词,“哒2”前面的成分可以是词或者短语。
  首先看与I同类的例子:
  刮风哒
  他同意我去哒
  今天我上课哒
  在I类句子中,“哒”出现于宾语之后,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
  再看与II同类的例子:
  休息哒
  他笑哒
  我已经说哒
  与Ⅱ同类的例子中,“哒”前只有动词而无宾语,“哒”直接跟在动词之后,只表示事态有了变化,但不表示动作完成。例如,“休息哒”只表示“已经开始休息”,不表示“休息”这个动作完成而即将醒来。在当阳方言里,还有“来哒,来哒!”这样的说法,这是“哒”用于动词之后,表示事态将有变化,意思是“马上就来了”。
  然后看与III同类的句子:
  这双鞋太小哒
  天气热哒
  头发白哒
  从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哒”还可出现在形容词后面。当“哒”用在形容词后面时,不表示有过什么变化,只对已出现的情况表示肯定,作一般性的陈述。
  下面看与IV同类的例子:
  已经一百个哒
  他已经一百斤哒
  半个月哒
  IV类句子表明“哒”可以出现于数量词之后,表示已经出现的新情况,隐含着动词“有”,如“半个月哒”就是“已经有半个月哒”的意思。
  最后看与V同类的例子:
  大人哒,做事还这么幼稚。
  春天哒
  由此可见,在当阳方言里,“哒”还可出现于名词之后,表示已经或者将要出现某种新情况。
  以上五类,如果着眼于语法结构,“哒”出现于句尾;从功能上看,“哒”有成句的功能。因此,本文在讨论“哒”的用法时将它们放在一起讨论。
  
  三、“哒3”
  “哒3”是个动词后缀,用在动词之后,如果有宾语,用在宾语之前,表示动作的完成。
  “哒3”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或者事件的完成,若有宾语,“哒3”则出现在动词之后宾语之前,形成“动词+哒3+宾语”的格式。“哒3”的这种用法与“哒2”完全不同。由于这种“哒”字句是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完成句。
  I我买哒三张票
   会议通过哒你的申请
  II 洗哒澡再睡觉
   你道哒歉,我才原谅你。
  III我睡哒一个钟头
   这段路我们走哒半个小时
   他才说哒一分钟就说不下去了
   我才到哒五分钟你就来了
  IV 我听哒很高兴
   剩饭可以倒哒喂鸡
  V这本书我才看哒一半
   这个月只晴哒三天
   我才来了半个月就要走了
  I类句型是“动词+哒3+宾语”,并且独立成句,一般表示动作完成。
  II类句型是“动词+哒3+宾语”格式,不独立成句,有后续小句,表示前一动作完成后再发生后一情况,如“洗哒澡再睡觉”就表示“洗”这个动作完成后再发生“睡觉”这一动作。有时还表示前一情况是后一情况的假设条件,如“你道哒歉,我才原谅你”,“道歉”是“原谅”的假设条件。
  III类句型是“哒”后出现时量词语,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动词+哒+时量词语”单独成句,表示动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长短。例如:“我睡哒一个钟头”,表示“从开始入睡到醒来一共一个钟头”。另一种情况是“动词+哒+时量词语”不独立成句,表示前一动作经历了若干时间之后开始了后一动作或形成某种状态,例如,“他才说哒一分钟就说不下去了”。
  IV类句子是动词后面没有宾语的情况,如“我听哒很高兴”。在IV类中,“哒3”出现于“动词+哒3”的格式中,不独立成句,有后续小句,表示这个动作完成后出现另一动作或出现某一状态。
  V类句子是句中有数量词,例如:
  这本书我才看哒一半
  这个月只晴哒三天
  这类句子表示动作从开始到完成时的量,一般不联系现在,动作不再继续。
  以上五类“哒”字句中出现的动词都是表示变化的,如“买、通过、睡、说……”,另有一些动词,如“姓、属于、希望、需要……”,它们不表示变化,也就无所谓完成时,不能加“哒3”。“哒3”在以上五类句子中,都出现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完成,这类“哒”字句可统称为完成句。
  
  四、“哒4”
  “哒4”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补语标记词“得”,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表示状态。例如:
  I说哒快
   雨下哒大
  II 房子里亮哒跟白天一样
   墙上打哒都是洞
  III乐哒我们哈哈笑
  IV 他讲话讲哒不清楚
   她唱歌唱哒蛮好听
  V乖哒很
   那个人厉害哒很
  VI 看你说哒哟
   把你高兴哒哟
  以上几类句子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形式都是“动词/形容词+哒4+补语”,“哒4”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其前后成分之间的述补关系。由上面所举的例子来看,“哒4”后可以直接跟形容词(如I类)、动词性词组(如II类)、小句(如III类)等。值得注意的是,IV类句子中,“哒4”出现于动宾短语之后,但在“哒4”前要重复动词。V类句子是“哒4”后加程度副词“很”,如“乖哒很”,其语义大致相当于“很乖”,但“形容词+哒4+很”所表示的程度比“很+形容词”所表示的要高。VI类句子中,“哒4”后要加语气词“哟”,这一点不同于普通话中“得”的用法。在普通话中,“动词/形容词+得”句型中的“得”后面以不要“哟”为常,而在当阳方言里,同样的句型,“哒”后一般加上“哟”,表达“无法形容”的意思。
  
  五、“哒5”
  “哒5” 相当于普通话中表示可能的“得”,是一个独立的助词。例如:
  看哒到
  睡哒着
  在这两句中,“哒5”用在述补结构中,是一个独立的助词,出现于述语和补语之间,表示某事能够做到。在当阳方言里,若动词之后没有补语,而“哒”出现在动词之后,那么,这个“哒”就不是“哒5”,而是“哒2”,如,“看哒”“睡哒”等。但是,在普通话里,可以说“看得”“睡得”“吃得”等,表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可行的,“得”后没有补语仍然可以表示“可以、允许、可能”的意思。
  以上我们分别考察了“哒1”“哒2”“哒3”“哒4”和“哒5”在当阳方言里的主要用法以及它们所表示的语义特征。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对“哒”在当阳方言里的运用和“哒”与普通话中的词汇、语法成分的对应关系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5.
  [2]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2005.
  [3]赵元任.钟祥方言的助词[J].方言,1992,(2).
  [4]汪国胜.当阳方言的语法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5).
  (郑婧,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切科学研究,只有不迷信前人、权威、名人、专家,不固步自封、固守成见,大胆解放思想,敢于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向他人和自己挑战,才能培养研究者勇于坚持真理、批判错误的学术胆识,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20世纪末,修辞学界有这样的论调: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理论框架或理论范畴一直是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32)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没有大的突破和创新,数十年来没能看到真正超越的迹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仅王希杰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 意思是说写文章最忌讳的是没新意,人云亦云。可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束缚了一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他们写起文章来,内容大同小异,语言干瘪,读之无味,其深层原因就是忽视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文试就作文语言创新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生动形象    词语生动形象,富有个性,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什么事物,要把它们表现出来,只有唯一
《论语》是记载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言行思想的一本书,该书语言特色鲜明,口语化程度比较高,深入研究它的语法,有助于丰富和深化人们对上古汉语语法系统的认识。在《论语》中,数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些数词的运用成了《论语》的特色之一。从数量上看,《论语》中使用到数词的地方共有220余处(包括重复使用的),所使用的数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数、再、两、屡等17个;从使用频率上看
邵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约1768平方公里,属于湘语区娄邵片。近年来邵东话受到了普通话及其它方言的影响,但其地方特色依旧保存。否定词可能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方言词汇。本文试图就邵东话这几个较有地方特色的否定词进行初步的探讨。  邵东话有四个主要的否定词:唔[35], 冇得[mau35 tE33],冇[mau35] ,莫[mo35]。  1.唔[35]  邵东话中[35]的意义和用法大致和普通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