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A]是湖北省当阳话里一个使用频繁的词,这里暂借同音字“哒”来表示。当阳话里的“哒”与普通话中的多种词汇、语法成分相对应。请看下面几组句子:
a.走哒路上都在想问题
猫爬哒床上去了
他趴哒在桌子上睡觉
b.下雨哒
她又哭哒
天亮哒
四十岁哒
快月底哒
c.坐哒一上午
我在公园里玩哒一天
卖哒旧的再买新的
d.树叶绿哒发亮
乖哒很
雨下哒好大
e.看哒清楚
听哒懂
分哒清好坏
a组三句中,“哒”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达到的处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介词“到”“在”等;b组中,“哒”用在宾语后边,出现于句末,肯定事态有了变化,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了”相对应;c组三句中,“哒”用于动词之后,如果有宾语,用在宾语之前,表示动作的完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词后缀“了”;d组三句中,“哒”用于动词之后,表示其前后成分之间的述补关系,与普通话的补语标记词“得”相当;e组三句中,“哒”用于述补结构中,与普通话中表示可能的助词“得”相当。本文把a、b、c、d、e中这五个意义和作用不同的“哒”分别记为“哒1”“哒2”“哒3”“哒4”和“哒5”。
一、“哒1”
总的来说,“哒1”用于动词之后,方位名词之前,指动作达到的处所。例如:
I 他坐哒椅子上一动不动
II 你躺哒床上去
III 他靠哒在我的肩膀上
这三句从表面结构看,“哒”位于动词之后,方位短语之前,实际上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
首先看与 I同类的例子:
躺哒床上看书不好
你站哒那儿别动
走哒街上要小心车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在“动词+哒+名词(表方位)”结构中,动词一般是单音节动词,而不用双音节动词,表示在某处所发生的动作、行为。在名词之后有“看书不好”“别动”“要小心车”等短语。去掉这些短语后的句子在当阳方言里很少讲。“哒”在这类句子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介词“在”。
再看与II同类的例子:
我们坐哒前头去
你们走哒屋里来
把小孩送哒幼儿园里去
这类句子中的“哒”同样出现于“动词+哒+名词(表方位)”结构中,动词大都是单音节动词。但与I类不同的是,II类表示的是动作、行为所达到的处所,在方位名词之后是“来”“去”这类动词,与“哒”之前的动词构成一个连谓结构。“哒”在II类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到”。
下面是与III同类的例子:
他坐哒在我的前头
狗趴哒在地上
小鸟落哒在树上
Ⅲ类句子中的“哒”同样表示方位,与I类和II类不同的是,Ⅲ类句子中的“哒”出现于“在”之前,省去“哒”,句子就变成了普通话里的表达方式。在当阳方言里,I类和II类句子中的“哒”后不可再加上“在”,否则,句子讲不通。与I类和II类句子相比,III类句子中的“哒”表示动作和状态在某处所的持续,呈现出静态,这类“哒”字句叫做静态句。
以上三类,从语法结构上看,“哒”都出现于动词之后,宾语之前。从句子功能看,它们都表示方位和方向。
二、“哒2”
“哒2”总是出现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如下例:
I 下雨哒
II 他哭哒
III 天亮哒
IV 四十岁哒
V 快月底哒
以上例句在当阳话里经常出现,“哒2”出现于句末,是句末语气词,“哒2”前面的成分可以是词或者短语。
首先看与I同类的例子:
刮风哒
他同意我去哒
今天我上课哒
在I类句子中,“哒”出现于宾语之后,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
再看与II同类的例子:
休息哒
他笑哒
我已经说哒
与Ⅱ同类的例子中,“哒”前只有动词而无宾语,“哒”直接跟在动词之后,只表示事态有了变化,但不表示动作完成。例如,“休息哒”只表示“已经开始休息”,不表示“休息”这个动作完成而即将醒来。在当阳方言里,还有“来哒,来哒!”这样的说法,这是“哒”用于动词之后,表示事态将有变化,意思是“马上就来了”。
然后看与III同类的句子:
这双鞋太小哒
天气热哒
头发白哒
从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哒”还可出现在形容词后面。当“哒”用在形容词后面时,不表示有过什么变化,只对已出现的情况表示肯定,作一般性的陈述。
下面看与IV同类的例子:
已经一百个哒
他已经一百斤哒
半个月哒
IV类句子表明“哒”可以出现于数量词之后,表示已经出现的新情况,隐含着动词“有”,如“半个月哒”就是“已经有半个月哒”的意思。
最后看与V同类的例子:
大人哒,做事还这么幼稚。
春天哒
由此可见,在当阳方言里,“哒”还可出现于名词之后,表示已经或者将要出现某种新情况。
以上五类,如果着眼于语法结构,“哒”出现于句尾;从功能上看,“哒”有成句的功能。因此,本文在讨论“哒”的用法时将它们放在一起讨论。
三、“哒3”
“哒3”是个动词后缀,用在动词之后,如果有宾语,用在宾语之前,表示动作的完成。
“哒3”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或者事件的完成,若有宾语,“哒3”则出现在动词之后宾语之前,形成“动词+哒3+宾语”的格式。“哒3”的这种用法与“哒2”完全不同。由于这种“哒”字句是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完成句。
I我买哒三张票
会议通过哒你的申请
II 洗哒澡再睡觉
你道哒歉,我才原谅你。
III我睡哒一个钟头
这段路我们走哒半个小时
他才说哒一分钟就说不下去了
我才到哒五分钟你就来了
IV 我听哒很高兴
剩饭可以倒哒喂鸡
V这本书我才看哒一半
这个月只晴哒三天
我才来了半个月就要走了
I类句型是“动词+哒3+宾语”,并且独立成句,一般表示动作完成。
II类句型是“动词+哒3+宾语”格式,不独立成句,有后续小句,表示前一动作完成后再发生后一情况,如“洗哒澡再睡觉”就表示“洗”这个动作完成后再发生“睡觉”这一动作。有时还表示前一情况是后一情况的假设条件,如“你道哒歉,我才原谅你”,“道歉”是“原谅”的假设条件。
III类句型是“哒”后出现时量词语,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动词+哒+时量词语”单独成句,表示动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长短。例如:“我睡哒一个钟头”,表示“从开始入睡到醒来一共一个钟头”。另一种情况是“动词+哒+时量词语”不独立成句,表示前一动作经历了若干时间之后开始了后一动作或形成某种状态,例如,“他才说哒一分钟就说不下去了”。
IV类句子是动词后面没有宾语的情况,如“我听哒很高兴”。在IV类中,“哒3”出现于“动词+哒3”的格式中,不独立成句,有后续小句,表示这个动作完成后出现另一动作或出现某一状态。
V类句子是句中有数量词,例如:
这本书我才看哒一半
这个月只晴哒三天
这类句子表示动作从开始到完成时的量,一般不联系现在,动作不再继续。
以上五类“哒”字句中出现的动词都是表示变化的,如“买、通过、睡、说……”,另有一些动词,如“姓、属于、希望、需要……”,它们不表示变化,也就无所谓完成时,不能加“哒3”。“哒3”在以上五类句子中,都出现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完成,这类“哒”字句可统称为完成句。
四、“哒4”
“哒4”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补语标记词“得”,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表示状态。例如:
I说哒快
雨下哒大
II 房子里亮哒跟白天一样
墙上打哒都是洞
III乐哒我们哈哈笑
IV 他讲话讲哒不清楚
她唱歌唱哒蛮好听
V乖哒很
那个人厉害哒很
VI 看你说哒哟
把你高兴哒哟
以上几类句子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形式都是“动词/形容词+哒4+补语”,“哒4”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其前后成分之间的述补关系。由上面所举的例子来看,“哒4”后可以直接跟形容词(如I类)、动词性词组(如II类)、小句(如III类)等。值得注意的是,IV类句子中,“哒4”出现于动宾短语之后,但在“哒4”前要重复动词。V类句子是“哒4”后加程度副词“很”,如“乖哒很”,其语义大致相当于“很乖”,但“形容词+哒4+很”所表示的程度比“很+形容词”所表示的要高。VI类句子中,“哒4”后要加语气词“哟”,这一点不同于普通话中“得”的用法。在普通话中,“动词/形容词+得”句型中的“得”后面以不要“哟”为常,而在当阳方言里,同样的句型,“哒”后一般加上“哟”,表达“无法形容”的意思。
五、“哒5”
“哒5” 相当于普通话中表示可能的“得”,是一个独立的助词。例如:
看哒到
睡哒着
在这两句中,“哒5”用在述补结构中,是一个独立的助词,出现于述语和补语之间,表示某事能够做到。在当阳方言里,若动词之后没有补语,而“哒”出现在动词之后,那么,这个“哒”就不是“哒5”,而是“哒2”,如,“看哒”“睡哒”等。但是,在普通话里,可以说“看得”“睡得”“吃得”等,表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可行的,“得”后没有补语仍然可以表示“可以、允许、可能”的意思。
以上我们分别考察了“哒1”“哒2”“哒3”“哒4”和“哒5”在当阳方言里的主要用法以及它们所表示的语义特征。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对“哒”在当阳方言里的运用和“哒”与普通话中的词汇、语法成分的对应关系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5.
[2]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2005.
[3]赵元任.钟祥方言的助词[J].方言,1992,(2).
[4]汪国胜.当阳方言的语法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5).
(郑婧,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a.走哒路上都在想问题
猫爬哒床上去了
他趴哒在桌子上睡觉
b.下雨哒
她又哭哒
天亮哒
四十岁哒
快月底哒
c.坐哒一上午
我在公园里玩哒一天
卖哒旧的再买新的
d.树叶绿哒发亮
乖哒很
雨下哒好大
e.看哒清楚
听哒懂
分哒清好坏
a组三句中,“哒”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达到的处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介词“到”“在”等;b组中,“哒”用在宾语后边,出现于句末,肯定事态有了变化,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了”相对应;c组三句中,“哒”用于动词之后,如果有宾语,用在宾语之前,表示动作的完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词后缀“了”;d组三句中,“哒”用于动词之后,表示其前后成分之间的述补关系,与普通话的补语标记词“得”相当;e组三句中,“哒”用于述补结构中,与普通话中表示可能的助词“得”相当。本文把a、b、c、d、e中这五个意义和作用不同的“哒”分别记为“哒1”“哒2”“哒3”“哒4”和“哒5”。
一、“哒1”
总的来说,“哒1”用于动词之后,方位名词之前,指动作达到的处所。例如:
I 他坐哒椅子上一动不动
II 你躺哒床上去
III 他靠哒在我的肩膀上
这三句从表面结构看,“哒”位于动词之后,方位短语之前,实际上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
首先看与 I同类的例子:
躺哒床上看书不好
你站哒那儿别动
走哒街上要小心车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在“动词+哒+名词(表方位)”结构中,动词一般是单音节动词,而不用双音节动词,表示在某处所发生的动作、行为。在名词之后有“看书不好”“别动”“要小心车”等短语。去掉这些短语后的句子在当阳方言里很少讲。“哒”在这类句子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介词“在”。
再看与II同类的例子:
我们坐哒前头去
你们走哒屋里来
把小孩送哒幼儿园里去
这类句子中的“哒”同样出现于“动词+哒+名词(表方位)”结构中,动词大都是单音节动词。但与I类不同的是,II类表示的是动作、行为所达到的处所,在方位名词之后是“来”“去”这类动词,与“哒”之前的动词构成一个连谓结构。“哒”在II类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到”。
下面是与III同类的例子:
他坐哒在我的前头
狗趴哒在地上
小鸟落哒在树上
Ⅲ类句子中的“哒”同样表示方位,与I类和II类不同的是,Ⅲ类句子中的“哒”出现于“在”之前,省去“哒”,句子就变成了普通话里的表达方式。在当阳方言里,I类和II类句子中的“哒”后不可再加上“在”,否则,句子讲不通。与I类和II类句子相比,III类句子中的“哒”表示动作和状态在某处所的持续,呈现出静态,这类“哒”字句叫做静态句。
以上三类,从语法结构上看,“哒”都出现于动词之后,宾语之前。从句子功能看,它们都表示方位和方向。
二、“哒2”
“哒2”总是出现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如下例:
I 下雨哒
II 他哭哒
III 天亮哒
IV 四十岁哒
V 快月底哒
以上例句在当阳话里经常出现,“哒2”出现于句末,是句末语气词,“哒2”前面的成分可以是词或者短语。
首先看与I同类的例子:
刮风哒
他同意我去哒
今天我上课哒
在I类句子中,“哒”出现于宾语之后,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
再看与II同类的例子:
休息哒
他笑哒
我已经说哒
与Ⅱ同类的例子中,“哒”前只有动词而无宾语,“哒”直接跟在动词之后,只表示事态有了变化,但不表示动作完成。例如,“休息哒”只表示“已经开始休息”,不表示“休息”这个动作完成而即将醒来。在当阳方言里,还有“来哒,来哒!”这样的说法,这是“哒”用于动词之后,表示事态将有变化,意思是“马上就来了”。
然后看与III同类的句子:
这双鞋太小哒
天气热哒
头发白哒
从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哒”还可出现在形容词后面。当“哒”用在形容词后面时,不表示有过什么变化,只对已出现的情况表示肯定,作一般性的陈述。
下面看与IV同类的例子:
已经一百个哒
他已经一百斤哒
半个月哒
IV类句子表明“哒”可以出现于数量词之后,表示已经出现的新情况,隐含着动词“有”,如“半个月哒”就是“已经有半个月哒”的意思。
最后看与V同类的例子:
大人哒,做事还这么幼稚。
春天哒
由此可见,在当阳方言里,“哒”还可出现于名词之后,表示已经或者将要出现某种新情况。
以上五类,如果着眼于语法结构,“哒”出现于句尾;从功能上看,“哒”有成句的功能。因此,本文在讨论“哒”的用法时将它们放在一起讨论。
三、“哒3”
“哒3”是个动词后缀,用在动词之后,如果有宾语,用在宾语之前,表示动作的完成。
“哒3”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或者事件的完成,若有宾语,“哒3”则出现在动词之后宾语之前,形成“动词+哒3+宾语”的格式。“哒3”的这种用法与“哒2”完全不同。由于这种“哒”字句是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完成句。
I我买哒三张票
会议通过哒你的申请
II 洗哒澡再睡觉
你道哒歉,我才原谅你。
III我睡哒一个钟头
这段路我们走哒半个小时
他才说哒一分钟就说不下去了
我才到哒五分钟你就来了
IV 我听哒很高兴
剩饭可以倒哒喂鸡
V这本书我才看哒一半
这个月只晴哒三天
我才来了半个月就要走了
I类句型是“动词+哒3+宾语”,并且独立成句,一般表示动作完成。
II类句型是“动词+哒3+宾语”格式,不独立成句,有后续小句,表示前一动作完成后再发生后一情况,如“洗哒澡再睡觉”就表示“洗”这个动作完成后再发生“睡觉”这一动作。有时还表示前一情况是后一情况的假设条件,如“你道哒歉,我才原谅你”,“道歉”是“原谅”的假设条件。
III类句型是“哒”后出现时量词语,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动词+哒+时量词语”单独成句,表示动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长短。例如:“我睡哒一个钟头”,表示“从开始入睡到醒来一共一个钟头”。另一种情况是“动词+哒+时量词语”不独立成句,表示前一动作经历了若干时间之后开始了后一动作或形成某种状态,例如,“他才说哒一分钟就说不下去了”。
IV类句子是动词后面没有宾语的情况,如“我听哒很高兴”。在IV类中,“哒3”出现于“动词+哒3”的格式中,不独立成句,有后续小句,表示这个动作完成后出现另一动作或出现某一状态。
V类句子是句中有数量词,例如:
这本书我才看哒一半
这个月只晴哒三天
这类句子表示动作从开始到完成时的量,一般不联系现在,动作不再继续。
以上五类“哒”字句中出现的动词都是表示变化的,如“买、通过、睡、说……”,另有一些动词,如“姓、属于、希望、需要……”,它们不表示变化,也就无所谓完成时,不能加“哒3”。“哒3”在以上五类句子中,都出现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完成,这类“哒”字句可统称为完成句。
四、“哒4”
“哒4”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补语标记词“得”,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表示状态。例如:
I说哒快
雨下哒大
II 房子里亮哒跟白天一样
墙上打哒都是洞
III乐哒我们哈哈笑
IV 他讲话讲哒不清楚
她唱歌唱哒蛮好听
V乖哒很
那个人厉害哒很
VI 看你说哒哟
把你高兴哒哟
以上几类句子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形式都是“动词/形容词+哒4+补语”,“哒4”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其前后成分之间的述补关系。由上面所举的例子来看,“哒4”后可以直接跟形容词(如I类)、动词性词组(如II类)、小句(如III类)等。值得注意的是,IV类句子中,“哒4”出现于动宾短语之后,但在“哒4”前要重复动词。V类句子是“哒4”后加程度副词“很”,如“乖哒很”,其语义大致相当于“很乖”,但“形容词+哒4+很”所表示的程度比“很+形容词”所表示的要高。VI类句子中,“哒4”后要加语气词“哟”,这一点不同于普通话中“得”的用法。在普通话中,“动词/形容词+得”句型中的“得”后面以不要“哟”为常,而在当阳方言里,同样的句型,“哒”后一般加上“哟”,表达“无法形容”的意思。
五、“哒5”
“哒5” 相当于普通话中表示可能的“得”,是一个独立的助词。例如:
看哒到
睡哒着
在这两句中,“哒5”用在述补结构中,是一个独立的助词,出现于述语和补语之间,表示某事能够做到。在当阳方言里,若动词之后没有补语,而“哒”出现在动词之后,那么,这个“哒”就不是“哒5”,而是“哒2”,如,“看哒”“睡哒”等。但是,在普通话里,可以说“看得”“睡得”“吃得”等,表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可行的,“得”后没有补语仍然可以表示“可以、允许、可能”的意思。
以上我们分别考察了“哒1”“哒2”“哒3”“哒4”和“哒5”在当阳方言里的主要用法以及它们所表示的语义特征。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对“哒”在当阳方言里的运用和“哒”与普通话中的词汇、语法成分的对应关系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5.
[2]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2005.
[3]赵元任.钟祥方言的助词[J].方言,1992,(2).
[4]汪国胜.当阳方言的语法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5).
(郑婧,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