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0tm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0年7月初,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普鲁士和法国的战争一触即发。7月14日,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就此发表极具挑衅意味的“埃姆斯密电”,激怒了法国。7月19日,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并率军亲征。8月2日,法军侵入普鲁士莱茵省,普军寡不敌众,弃城而逃。但随后普军全面反攻,法军接连溃败,拿破仑三世见势不妙,下令后撤。普军长驱直入,势不可挡。8月底,普军对法军主力所在的色当和梅斯形成包围。8月30日,普军集中炮火猛攻色当。9月2日,困守色当的拿破仑三世率军向普方投降。消息传回巴黎,群情汹涌。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新成立的法国国防政府消极抵抗,谋求议和。巴黎民众因此被激怒,多次爆发起义,但均被国防政府镇压。经过多次谈判,1871年5月10日,普法双方在法兰克福签订和约,普法战争结束。
  图1: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马,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又称拿破仑三世。邮票上图:1853年,维斯康蒂向拿破仑三世夫妇展示他扩建卢浮宫的计划。邮票下图:1859年5月,法国-撒丁联军与奥地利军队在蒙泰贝洛平原展开激战。[莫桑比克 2012]
  图2:此处有6张邮票,内容分别为:
  索尔费里诺战役。為恢复第一帝国的荣耀,拿破仑三世借口“帮助意大利统一”,联合撒丁王朝攻打奥地利。1859年6月24日,法、撒联军与奥军在索尔费里诺展开殊死决战,三国皇帝均亲自指挥作战。最终,联军打败奥军,双方均伤亡惨重。
  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拿破仑三世夫妇在杜伊勒里宫举行夜宴。邮票中拿破仑三世夫妇携手漫步花园,宾客分布左右,相谈尽欢。
  路易-拿破仑会见阿卜杜勒·卡德尔。1830年,法国远征军入侵阿尔及利亚,阿卜杜勒领导人民进行反法斗争。1847年,阿卜杜勒被法军俘虏,并于次年被押至法国监禁。1852年10月,路易-拿破仑于昂布瓦斯会见阿卜杜勒,并宣布释放他,但要求其承诺永远不会返回阿尔及利亚。
  第二帝国建立后,拿破仑三世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城市复兴政策。1853年,拿破仑三世任命乔治-欧仁·奥斯曼承担改造巴黎的使命。此后,奥斯曼主持了多项城市建设项目,解决了饮用水供给、交通混乱等问题,为现代化巴黎奠定基础。
  骏马上的拿破仑三世,标志性的帝王须向上扬起,目光炯炯,凝眺远方,而扬蹄的骏马预示了帝王对外扩张的野心。
  1861年6月,拿破仑三世夫妇在枫丹白露城堡隆重接待暹罗使团,使者们屈膝行礼,向国王夫妇赠送来自暹罗国王的华贵礼品。[莫桑比克 2012]
  图3: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法国著名雕塑家,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著名的自由女神像是其代表作之一。[法国 1959]
  图4:1871年到1880年期间,为纪念贝尔福保卫战,巴托尔迪创作了雕塑“贝尔福雄狮”,现矗立于贝尔福市政厅前。[法国 2012]
  图5:纪念贝尔福被围100周年。1870年11月,普鲁士军队包围贝尔福,法国将领唐费尔·罗什鲁上校拒绝投降,率领贝尔福民众进行了为期一百多天的抵御战。唐费尔因此被称为“贝尔福之狮”,而军民的抗争也为法国保留了该地区。[法国 1970]
  (参考文献:王家宝《拿破仑三世》,史蒂芬·柯克兰《巴黎的重生》,萨莫佑等《欧仁妮皇后的中国博物馆》,黄牧航供图)
其他文献
针对新媒介背景下媒体信息传播良莠不分的情况,媒介素养领域曾提到了信息鉴别应关切五个问题,即“信息发布者是谁? 利用什么平台吸引我们的注意?为什么这个信息被推送?在这个信息上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被表达或略去?不同的人对这个信息理解有怎样的差别?”[1]等,这五个设问角度对甄别新媒介传播史料(简称新媒介史料,下同)具有极强的启发借鉴意义。由此借用媒介素养来丰富史料实证素养,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拓展教学
高中统编历史教材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有较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其描述为: “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作为高一历史学科的执教者,笔者对此描述深以为然:主题、概念、情境实为统编历史教材教学的三要素。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概念的意蕴内涵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优化表征  单元教学设计是欧美“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德克乐利实施教学“整体性”原则的具体方案,认为构成学科的基础单位是“单元”而非课时。基于主题或一定目标构成的教学“单元”,通过重新整合优化相关目标因子的功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相比传统课时,其优化的主要表征:  1.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单元教学设计以一个教学主题或一个具体目标为
编者按:据有关方面统计:2007年广东高考,选择议论文文体的考生比例为81%。评分结果:一类卷比例是6.81%,二、三类卷比例92.09%,四类卷比例0.27%。2008年广东高考,选择议论文文体的考生比例为91.8%。评分结果:一类卷比例9%,二、三类卷比例90%,四类卷比例1%。这组数据说明什么呢?一是议论文体的选择呈上升趋势;二是一类卷的比例升高与文体的选择有关;三是二、三类卷的比例保持在9
宁夏人民医院院长吕金捍介绍医院发展情况。图/郑智维  打破原有岗位工资、奖金分配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构建符合医院特点的岗位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改革,是宁夏人民医院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16年下半年以来,该院先后分4批实施基于岗位薪酬制度的综合改革,寻找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实现路径,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模式。  根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宁夏人民医院
作为“六保”之首,“保居民就业”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也是高频词,出现多达39次。  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百姓,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如何进一步稳就业、促就业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就业市场也在逐步复苏,一些行业招聘求职指标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节后10周的求职需求已恢复到去年节后高峰的98%,各行业企业招聘以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1]历史要由现实中的人作出解释,历史本身是一个多面体,具有多重意义。伽达默尔说:“视域其实就是我们活动于其中并且与我们一起活动的东西。视域对于活动的人来说是变化的。”[2]历史解释者的任务就是要扩大自己的视域,使它与其他视域相交融,使历史和现在、主体与客体、自我和他者相结合构成一个无限的整体,达到更广泛的视域融合,
广东高考文/理科综合命题已经实行三年,命题的基本模式、试题难度、出题的规律等都基本稳定下来。关注高考试题,分析其命题趋势,对于高效、高质备考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三年来广东文综地理试题,应该说体现了如下三个特点: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这三个特点非常符合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于引导高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试题体现学科特点,考查学生能力  1.
歲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袭武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守,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主动请缨,他们向着战场“逆行”!  他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他们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天使,更是疫情前勇往直前的战士。“希望春暖花开”  黄艳秋是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主治医师。2020年1月25日,值班的黄艳秋接诊了菏泽市第一例确诊患者。  “患者有武汉居住史,入院时已高烧不退
图文试题是以图片、图表和历史地图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文历史信息,挖掘图文反映的历史本质等能力。大量的图文成为新形式下命题的主要素材,本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图文试题占21分。笔者以26题为例,破解图文试题密码。关键是在历史教学中,建构时空观念,挖掘隐含信息,培育历史理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认知领域的测量包括单元性测验、阶段性考试和各种诊断性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