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亲子共读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书,是人生中一项最伟大的工程。亲子共读,是积淀人生最直接、最具长效性的课外阅读方式。要使孩子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亲子共读中,要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阅读的自主性、创造性,把阅读作为“孩子的个性化行为”。
  【关键词】读书;课外阅读;亲子共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亲子共读现状——想说爱你不容易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孩子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内的点拨很难取得效果。家长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量”和“质”上有较大差距。
  第一,课外书拥有量少且范围窄。通过调查发现,有近45%的孩子没有课外书。即便有,也以辅导书、文学书为主。这样的图书拥有比例使学生接受知识的层面减少,范围缩小,最终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出现半边轻重的现象。
  第二,课外书使用效率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练习,拥有丰富课外书的学生开展阅读的时间少,每天的阅读时间最多15分钟。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及主动性,没有形成读书的习惯。
  第三,课外阅读方式呆板。大部分学生习惯在老师或父母的监督下开展课外阅读,而与父母共读的人数很少。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家长倾向于物质方面的付出,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支持,未发挥家庭在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二、亲子共读策略——将阅读进行到底
  (一)营造“书香家庭”,激发兴趣——久熏幽兰人自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则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家庭有书,孩子能够轻易看到書、会对书产生亲切感。天长日久,孩子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选择什么书呢?新课改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倡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把阅读选择权真正下放给学生。但小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选书情况往往不理想。父母应引导孩子选好读物。
  如果只让孩子或家长来选,容易偏向个人喜好:孩子可能会选择非常花哨的东西(如图案好看封面好玩的书),而家长可能会忽视孩子的喜好而选择内容有价值却缺乏童趣的书。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既可以满足孩子选书的愿望,也起到了家长指导的作用。再根据老师的建议,配合课堂上的知识,选择课外读本,将会给课堂带来更多宽广、生动的知识,孩子对学校中的学习将会更感兴趣。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 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多读书多看报,给孩子做示范。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15分钟,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让亲子阅读成为家庭生活中一种美好的休闲方式和生活习惯。除此之外,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读书活动,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图书馆,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等。
  (二)有效指导阅读,培养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
  1.问题激趣法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好奇或遇到问题时,父母应及时把握阅读的契机,让孩子带着疑问去阅读。如学了《再见了北京》,孩子想了解北京,就可引导孩子读读《走遍中国》。在书中,可以饱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感受北京的风俗人情。这一方法要求父母聆听孩子的问题,恰到好处地进行引领,切忌将解疑变成“唠叨不已”。这一方法对激发孩子求知欲,培养孩子洞察力,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交往,具有独到的作用。
  2.重复阅读法
  在阅读中运用多种手段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如诗歌可以多次阅读,最好达到背诵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亲子赛诗;可以进行“读书接龙”,即家长读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孩子接着读,重复进行(每次读的部分不同);可以在阅读之后,家长用图画表示图书内容,孩子看图“读”出内容等。实施这一方法要注意针对孩子“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即复习的次数递减、时间间隔拉大,复习的方式不重复。这样做能提高孩子的阅读成就感。
  3.家庭读书会
  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慎重选择符合孩子阅读趣味的书,然后由家长寻求合适的“主题”,亲子共同讨论。“主题”来自作品。每一部作品均在传情达意,其最主要、最基本、最适合实际的旨意是什么?如纽伯瑞获奖小说《一百条裙子》里有“心愿与追寻”,有“伤害与忏悔”,有“善良与大气”……任选一项就可以成为亲子讨论的话题。“主题”还可以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指向、困惑所在等,让孩子经过思索与体验的爬坡,体验豁然之感,收获阅读喜悦。如讨论《窗边的小豆豆》片段《在冒险》,家长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大树听到了孩子的什么悄悄话?这个话题的空间很广,有欢欣的呐喊、有困难的犹豫、有美好的愿望……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与文本的再度对话。
  4.想象阅读法
  在阅读中,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如阅读故事性内容后(如《窗边的小豆豆》),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读有趣的歇后语,可以亲子共同通过想象改编成具体的故事;诵读儿童诗,引领孩子随诗而仿,学写儿童诗。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的终点。”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一起来营造“书香家庭”吧。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主课,却常常被忽视。领导觉得语文课可上可不上,效果不明显;学生觉得语文课就是放松休闲课,听不听  无所谓;甚至连语文老师自己都会怀疑语文课的实际效果。面对这样的尴尬处境,如何让语文课变得有趣且有用,让学生乐于听,并且從中受益,成了我语文教学中探索和实践的主要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有趣;有用;阅读;评点;探究  【中图
【摘要】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着无话可说、干瘪枯燥、官话套话。为了能够很好地论述观点,论证富有说服力,行文有文采,可将“赋、比”手法运用于其中,具体操作以《阿房宫赋》《拿来主义》两篇经典论述类文章为借鉴,在铺陈譬喻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关键词】《阿房宫赋》;《拿来主义》;赋;比;议论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经》六义之“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不仅是古诗创作中的瑰宝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应该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引导。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长提供机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的推行,
【摘要】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可以说是占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语文成绩的高低直接与作文得分的多少息息相关,而作文成败的关键性一步就是审题。清人薛雪《一飘诗话》云:“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这里说的就是审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命题作文;审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反观学生作文,就经常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离不开阅读,所以阅读对于学生、老师以及整个课堂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如今群文阅读已经成为课堂阅读的主要形式,并且其发展越来越快,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阐述群了文阅读的形式、内容以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
【摘要】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自我教育,是使孩子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自我反省对学习和生活不无裨益,无  论是优等生或是后进学生,只有经常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评价,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做到学习中目标准确,有的放矢。家长随时对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是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孩子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可以说,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与各位家长及老师共勉!  【关键词】自
【摘要】通过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后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着重对汉语拼音、识字、课文、练习等板块进行异同比较分析,总结特色和不足,更好地把握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特点,促进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  【关键词】新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秋季,苏教版实验区学校的一年级新生正式使用修订后的新版本教材。本次新教材
【摘要】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耐着性子去慢慢教导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多一点微笑和鼓励,将课堂变成鸟语花香、百花怒放的乐园。我们应尝试转换自己的身份,从学生的视角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从而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语文老师;学生;《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张文龙;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春日的某个周末,天朗气清,我斜倚在沙发上,信手点开了朋友圈的一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在中职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对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对能够优化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进行探寻,基于信息技术,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到中职语文课堂上,以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基于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可行性,以“通知”教学为例,提出中职语文课堂中应用翻转课堂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语文;
【摘要】对比法,其本质在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用对比法,可以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化文本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比较鉴赏和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进而促进学生语言品味、感悟能力的提高。那么,该如何巧用对比,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呢?本文以《画杨桃》一课为例,探究对比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