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核心素养课堂落地举措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y199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况分析来看,绝大多数的高中化学教师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围绕高考的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一旦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有所偏颇,学习方法不当,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就会对化学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当今教育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构建民主课堂
  核心素养能在学科教学中顺利落地,需要有“学科表达”和“教学理解”,无论是“学科表达”和“教学理解”,最后都应聚焦在“课堂”,“课堂”才是实施核心素养的最佳“落点”。
  高中化学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要想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对两个方面重点关注:首先,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存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意识,教师的教学意识会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进而朝核心素养教学方向进行教学思考。其次,化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化学课堂。为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清晰地掌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遵循课堂教学流程,在对不同问题与观念探讨的时候,要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进行激烈的碰撞,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与机会。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为实现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做准备。
  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要具备“五个维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个维度的地位有所不同,并不要求化学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有所体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的培养现实的核心素养。
  通过化学学习可以了解到物质的微观结构是由物质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微观与宏观结合的视觉去学习化学知识。在教授学生物质转化内容的时候,可以与变化观念相结合。变化是化学中的一项核心问题,任何变化的发生都是需要条件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也各不相同。例如,在一定量的浓硫酸中加入足量锌粒,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因此,在对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研究的时候,要从内部与外部、量变与质变等角度进行分析与理解。另外,可以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对比,来学习并掌握浓硫酸的特征,让学生了解到硫酸浓度对物质的性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钠块在常温与加热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物质,让学生意识到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通过氯化铝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不同计量的反应物对化学反应产生的影响。
  实验教学是有效途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改进、实验想象观察、实验结果等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节内容的时候,在“原电池”教学时,老师在实验盒子里准备了锌片、铜片、石墨、导线、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硫酸溶液、番茄、苹果和小灯泡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寻找不同的方法让灯泡亮起来,从而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课后要求用所学知识给家长做一份电子音乐贺卡。在不同的单元,学生共同努力探究进行了“自制消毒药水”“氢气吹肥皂泡法”“次氯酸光照分解的改进实验”等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只有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才能在化学课堂中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教师不能为了追赶课堂进度、要求学生统一标准答案等因素,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加以否定,要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对学生加以指导。例如,在乙酸乙酯教学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产物分层的观察效果更清晰,可以先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使之变为红色。在收集乙酸乙酯后,对试管进行震荡,红色则会消退。此时让学生思考溶液褪色的原因,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探讨,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褪色的原因是碳酸钠与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反应,造成了溶液碱性减弱造成的。此时,有少部分学生提出大胆的猜想,酚酞属于有机物,有可能被乙酸乙酯萃取,造成碳酸钠溶液红色褪去。虽然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学生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因为提出这样想法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結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能够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了能够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教师要对核心素养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探究,提高自身的教学力,将核心素养科学合理的贯穿于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与沿线国家更强更有力的经济合作,给国际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热”持续升温。在这种流行趋势下,汉语国际教育要充分适应国际环境,不断改革教育方式,推进汉语国际教育更好地发展。本文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教育;国际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毫无趣味性可言,学生将英语阅读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师精心选择英语绘本,为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带来了乐趣,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此,本文从英语绘本的选择方法入手,并重点提出利用英语绘本打造趣味英语阅读课堂的路径。  英語绘本的选择  
期刊
摘要: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生生存的基本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利用教育教学改革的机会,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应势而生,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得到,综合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笔者分析“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导学——自学——互学;初中地理;应用  前言  “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白蚁巢,在生物学上称为白蚁菌圃,是由白蚁唾液及其他分泌物与植物碎屑粘结构筑而成,是天然的固体培养基,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发现其含有人体所需的脯氨酸、酪氨酸、
共生理论是生物学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指出两种生物在一起彼此互利的生活,双方缺一不可,共同实现生存与发展。随着共生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覆盖范围及理论价值开始更多地体现于多个领域,在共生视野下围绕初中体育足球教学展开研究能够发现,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前提下,展开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开展学习与探索行为,建立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
期刊
导学框架既是教师“导”的框架,也是学生“学”的框架。它是基于师“导”与生“学”的整合而建构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导学理念、导学规则、导学流程三大组件及其相关的导学工具。因为导学框架的存在,师生理解课堂,参与课堂,靠共识的理念支撑,并按互动的流程操作,更容易沟通思想,对接行动,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导学理念  导学理念的渗透与潜移默化,促进老师和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彼此合作的积极态度。
期刊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触英语的初始阶段,此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采取创新型教学方法,以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本文结合当下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趣味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以此来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相比于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高效应用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带来了帮助,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英语高年级Story time板块教学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基于课本,培育学生学习思维品质的实践意义和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Story time板块;学习思维品质;课堂教学活动  近年来,关于英语学科關键能力和学生思维品质的讨论逐渐热烈,这使得无论是教学还是评测都开始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建构的培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