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巧记历史知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ents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初中历史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但是课本上的很多基础知识还需要背诵记忆。不少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很琐碎,知识点很多,背诵起来无从下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孤立的历史知识不好记忆,但如果运用一些方法找到其中的联系来巧记历史知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谐音记忆
  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是整个初中历史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中招考试考查知识点最多的一本书,以往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国近代史时,总是抱怨知识点太多,背诵起来很困难,所以我在讲授这段历史时,就想方设法让学生减轻负担,轻松掌握基础知识。
  该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主要有四件大事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记忆时可以把这四件事情的首字连接起来,即“洋戊辛新”,再用谐音记忆为“洋务信心”,在班上推广以后,学生对这四件大事记忆深刻,每次提到都能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学生容易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即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即洋务运动混为一谈,我是这样给学生讲的:把两件事情的关键词连接起来即近代史和鸦片战争,以及近代化和洋务运动,取其中的两个字组成“鸦史”和“洋化”,再用谐音记忆为“鸭屎(鸦史)”、“氧化”(洋化)。当时学生听了我的解释后哄堂大笑。虽然“鸭屎”听起来不太文雅,但是学生立刻就记住了这个知识点,以后再做与此有关的题目就几乎没有出过错。
  鸦片战争时中国的皇帝是道光帝,我是这样让学生记忆的:英国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军强盗似的掠走了我国大量的白银,皇帝的名字起得真好——盗光(道光),学生开始还摸不着头脑,待我写在黑板上后,全都点头称是,自然也能将答案熟记在心了。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讲到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学生总是把英国占领香港岛、日本占据台湾和这个知识点相混淆,我上课时突发奇想,将澳门—葡萄牙简记为门(澳门)牙(葡萄牙),这样就不易记错了。
  中国现代史讲到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的“四”和“市”谐音,这样选择题就不会选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讲到法国大革命时,提到罗伯斯庇尔这个人,学生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不容易记忆,我当时就教学生利用谐音记忆“萝卜丝片儿”,于是学生就在欢声笑语中记住了这个法国人。
  二、利用歌词记忆
  世界古代史讲古巴比伦王国时提到它的位置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流域,有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学生对外国的人名、地名很陌生,于是我就以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作为新课导入,结果从上课开始到下课,课堂气氛一直都非常好,学生不论是听讲还是讨论,都格外投入。下课后我问了一位学生:“为什么这节课听得如此专心?”学生说:“再不好好学历史的话,连歌词都听不懂了!都要out了!”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我觉得在备课时多下些工夫,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些,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谜语记忆
  我在平时教课之余,不断地搜索、积累了一些历史方面的谜语,在课堂上让学生去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全神贯注地听,绞尽脑汁地想,争先恐后地回答,乐在其中,这就让原本有些枯燥的历史知识平添了几分活泼与幽默感。下面,我列举一二,和同仁分享:
  1.太白全集(猜一近代清朝官员)
  2.山东突飞猛进(猜一近代文学家)
  3.恪守信用(猜一近代地名)
  4.爷爷打先锋(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5.口才绝伦(猜一近代历史人物)
  6.囚禁张学良(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7.持久和平(猜一古代地名)
  答案:李鸿章、鲁迅、遵义、祖冲之、陈独秀、关汉卿、长安。
  四、利用关键词记忆
  七年级下册《时代特征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课讲到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一书,把星和天联系起来——天上的星星。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讲到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失误挫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三件事,可以取其首字:“大”、“人”、“文”或者“大”、“文”、“人”,这样,记忆起来就非常省时。
  五、利用比较法记忆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1640年,中国近代史则是1840年,都和英国有关,英国在1840年完成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了200年。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同年,美国围绕黑奴制的存废问题发生内战,农奴制、黑奴制在广义上同属奴隶制,都指向奴隶制,又发生在同一年,这样联系就为学生记忆提供了方便。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任何信息。英语词汇教学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关系非常密切。只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学生才能有效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感头疼的是记忆单词,很多学生尽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单词,却总是记不住。词汇教学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难点。词汇学得不好,导致学生有话说不出,或学了单词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既要让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又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要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还要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另外,本节课是一堂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课,在其中涉及了控制变量法、间接测量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是一节集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生活中的物理于一体的课,其内容多,知识面宽。其
在英美文学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哥特式文学得到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然而,由于白人历史不够悠久,澳大利亚长期以来被认为缺乏哥特式小说滋生的古堡
唐初政府实行均田制缘于维持政权合法性、获取财政收入以及争夺劳动力的需要。均田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唐前期相对于其他可能的土地制度来讲是先进的,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为主要目的,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不断地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发现、探索以及创造的学习空间,并且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不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优良学生,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问题,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
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职业思想基本稳定,学历水平近年来有较大提高,但与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笔者发现能够达到课标要求的学生微乎其微。笔者曾经对本校200名初三学生做过问卷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能够完整地阅读教材中推荐的六部名著的学生为0人;了解六部名著内容的学生只有58人,仅占29%;对名著内容一知半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