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和培养策略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h9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现阶段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极度缺失,进而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现状,重点分析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使他们在生活工作中能够较为自如地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但目前大学生的口语能力不尽如人意,除了词汇量不足的原因之外,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情况极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教师方面。由于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尚未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仍采用说教式教学方法,未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只能疲于听课和做笔记。再加上教师为了帮学生应付英语四、六级考试,往往在口语课堂中只注重“听”的部分,而“说”的教学内容则被忽略,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技能,难以得到思辨能力的培养机会。第二,学生方面。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由于口语不占任何分值,因此学生的口语水平普遍较差,这使得学生在进行口语交流时常常出现无话可说或思路混乱的情况,而这恰恰是缺乏思辨能力的表现。第三,教材方面。一方面,教材的编写过程十分复杂,更新速度较慢,陈旧的主题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材所设计的口语练习内容仍限于较低层次的记忆等思维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总之,在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难以得到有效地培养思辨能力的机会,因此,大学生普遍存在思辨能力缺失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1.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在开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向学生详细地介绍思辨能力的内涵及意义,指出学生当前在口语能力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让学生了解思辨能力与口语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只有进一步提升思辨能力才能提高自我的英语口语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对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也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评判能力等内容的参考书目。这种方式既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使他们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在思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以不断提升思辨能力,为大学英语口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课堂分组学习
  在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时,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分组教学。教师针对某一项口语练习任务,引导组内成员相互沟通、相互讨论、相互配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督促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口语练习之中,激发学生参与思辨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也应注意组内成员的搭配,可将口语能力较强与较弱的学生分到一个学习小组中,通过示范效应提升整组学生的口语能力。学习小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养成思辨的习惯,并实现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
  3.设计多元教学活动
  要想实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辨能力开发空间,使学生践行思辨能力的培养举措,进而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笔者重点介绍两种课堂活动。第一,新闻评论。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统一阅读China Daily等英语新闻,要求学生根据兴趣对某一主题如时事热点、社会事件等新闻事件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思考新闻评论的写作。第二,故事总结。归纳总结能力同样是思辨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英语小故事的总结归纳练习实现。教师每节课可选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英语小故事,让学生在阅读后用英语进行故事情节的复述,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对语言进行组织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结论
  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协作。对于教师而言,其应维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顾颖.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和培养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5).
  [2]段桂湘.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口语課堂设计与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为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依赖性不断提高。然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发展时间不长,学科本身仍有待完善与改进,具体表现在以校园理论教育模式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难以满足职场需求。因此,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逐渐发展成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摘 要:基于现如今的网络环境,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成为当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包头师范学院為例,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内容和实践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网络环境;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与英语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视听说”是我院依据高等教育
摘要:会话分析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来源于美国的民俗方法学,旨在确定社会交际过程中能够使交际顺利进行的行为的构建原则和系统。本文在总结会话分析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梳理了基于民俗方法学的会话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介绍了多模态会话分析的研究现状和转写方法,以期对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俗方法学;会话分析;多模态会话分析  一、会话分析的发展  会话作为
摘 要:本文针对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这一主题,从管理制度、课程设置、市场竞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三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目的在于提高非学历教育水平,为今后相关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不同形式的培训机构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但是现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于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是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所拥有的坚定的信心。它所体现的是国家对于文化的一种肯定和实践。本文对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分析,适时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自信;网络道德;教育模式  一、前言  文化自信这个概念从很早就被提出,有其自身的文化理念和观念。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所应该
摘要:本文从“中国梦”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结合意义入手,以国家政府先进思想为指导,探讨了在“中国梦”指引下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为现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提供有益参考,进一步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质量。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政治课程;大学生;高校  一、“中国梦”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党的党的十八大会议报告明确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
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单纯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教学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就志愿服务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展开了深入分析,并详细论述了高职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由于项目数量急剧增加,确定一组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发展路径与保障机制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归纳总结了江西省常用的几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并分析其优点,最后根据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从而达到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保障机制  一、引言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深入,跨国高等教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立足之本。十八大报告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此,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当前创新创业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政策网络;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变迁  每年都有
摘 要: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历来有很多学者和专家进行过阐述,本文将结合学校校情、学生学情等,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改革  在南阳理工学院,大学语文是面向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欣赏能力、理解能力、口头及文本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经典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和文化修养。  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