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如何让中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寻得幸福感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关于学生的幸福感的研究与日俱增,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中学生承担着家人的期望与社会的期待,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很多困难。师生关系是中学生在校期间最基本的关系,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幸福感能够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个人的价值。本文通过研究并结合笔者个人工作经验,分析现阶段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时期下如何让中学生在师生关系中获得幸福感,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生;师生关系;幸福感
  师生关系是指教育体系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唯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中。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主观满足感与幸福感,这与素质教育的发展相适应。相反,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与失落感,不利于中学生更好的成长。基于此,分析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如何能够让中学生在师生关系中获得幸福感显得尤为必要。
  一、现阶段中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经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现阶段的中学师生关系并不乐观,很多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老师的教育比较反感,叛逆的青春期和老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分析现阶段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是解决问题、提升中学生幸福感的第一步。
  1.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相对混乱
  由于部分中学教师的师生观存在问题,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也会存在问题。新时期下的学生观强调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独特的,同时也是发展的、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很多中学教师忽视了个人在教育中扮演的“引导者”角色,甚至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保姆”,遏制了学生的独立发展。同样的,学生对老师的角色认识也不到位,导致老师与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相对混乱,具体的界限被混淆。不合理的师生关系影响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也影响学生在其中获得幸福感。
  2.师生间的“代沟“问题
  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代沟并不单纯是年龄上的,更明显的是心理层面的、。在传统教育体系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与被教,强调老师的威严与地位,学生往往认为教师都是高高在上的角色,自然会产生“代沟”。在这样消极的“代沟”影响下,师与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互动,难以跨越的鸿沟让学生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大大降低。很多中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难题都不愿主动与老师沟通,问题便会滋生了更多问题,影响中学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新时期下如何让中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寻得幸福感
  现阶段很多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这一现实问题应该引起教育部门与学校领导的关注。教师要从多种渠道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享受学习。
  1.以科学的学生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寻得幸福感
  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与态度的总称。作为施教者,教师有科学的学生观引导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要与学生构建和谐民主且平等的师生关系,承认学生与老师同样都是具有独立思维、独立人格的个体,承认师生人格与地位的平等,才能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开展教学,自然学生的幸福感会有明显提升。科学的学生观作为一种正确的理念,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而非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多挖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树立自信。在各学科教师的授课中以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科学的学生观能够让学生饱含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2.以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感指数。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不同也会让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差异。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幸福感会较弱,因为他们得不到成就感,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无助感影响他们的幸福感,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初高中的学生面临着学业考试的压力,学习负担日益沉重,很多学生都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各学科教师要让学生获得幸福感,就要了解不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开展有效教学,肯定并表扬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学生幸福感的提升。
  3.应用心理教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心理教育是指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前提,以有效的心理教育手段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必然选择。心理教育能够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品质,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心理辅导后,学生能够接纳自己并学会欣赏自己。心理教育更强调因材施教,注重师与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老师们用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心理教育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各个学科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教育方式,在“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4.教师加强对中学生课外生活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影响不应局限于课内,做好对课外生活的指导往往更能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还要帮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学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辩论赛、演讲赛,让学生将丰富的课外生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多思考、多观察,不断拓宽知识面并提升人文修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个人的成就感也会明显提升,自然的,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必然要通过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为师生提供新型沟通交流平台,让中学生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导致了中学生师生关系暴露出的问题,如师生间的权利与义务相对混乱、师生间存在严重的代沟等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难以获得幸福感。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注重应用心理教育的技巧,对学生的全方面生活提供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获得幸福体验。
  参考文献:
  [1]晏粒芮,谢林倩.运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现代教育,2015(12).
  [2]苗元江,梁小玲,黃金花.中学生幸福感调查及幸福教育对策[J].教育导刊, 2012(04):36-39.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教育部长视频会议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破解教育贫困、保障教育连续性、推进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陈宝生表示,中国政府将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全球疫情期间,中国教育部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了50多万所学校、2亿多名在校生、2200多万名教职工“停课不停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时千年仍被世人所传诵。统编版教材中,古诗选篇的有增无减更说明国家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小学古诗词“唱演法”是怎样提出的、古诗词“唱演法”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异同、“唱演法”课堂的形式及范例、“唱演法”课堂的成效四方面阐述小学古诗词“唱演法”教学。这种教法可以引导学生读中学、学中唱、唱中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人文
【摘要】积木建构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之一,深受幼儿的喜欢。已有研究表明,积木建构游戏对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显著的作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选择“积木”这一载体,在积木建构游戏中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探索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中班)幼儿在经过一年的积木建构课程后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笔者提出积木建构游戏“五步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科作为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自然科学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学生不断探索和思考,养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基本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个人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作简单概述,再提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首任校长丁井文生平大事记  1931年毕业于河南艺术师专,当过数载美术教师。  1938年在民族危亡之际,组织抗日游击队任连指导员。  1939年奔赴延安。  1940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画。  1949年随中央机关进京,曾为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家庭美术教师。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被任命为院办主任、人事处长,继而先后出任美院国画系主任、美院附中校长。  1951年与王式廓合画
摘 要:介绍在VC 6.0开发平台上。运用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通过实例进行具体详细说明。  关键词:串口 通信 MSComm  中图分类号 TP36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3-0046-02    1 建立应用工程    打开Visual C ,建立一个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在对话框中添加控件,用ClassWizard为相应控件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度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把现代化信息技
【摘要】学生接受教育是成长的标志,小学教育作为成长教育的初始阶段十分重要,在此阶段最核心的教育内容就是道德教育。这就要求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小抓起,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本文以小学为阶段分析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教育;道德观念  在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强,所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使他们拥有
广东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推进教育“争先进、当标兵、建高地”的关键环节,从规划用地、资金投入、学位建设、师资队伍、保教质量等方面统筹施策,积极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聚力资源破堵,保障建设用地和财政投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其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传承儒家文化,不仅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承担的责任,也是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儒家文化的渗透十分重要,本文从“严于律己,努力修身”“平等包容,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秉承教育初心”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儒家文化;初中;和谐班级  班级的建设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长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