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科作为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自然科学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学生不断探索和思考,养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基本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个人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作简单概述,再提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养成的与个人发展相适应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与态度体现。核心素养是在知识学习中不断内化、又不同于知识学习的素养与能力。高中生经初中段简单的物理学习后,对物理现象形成表面的认知,但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等多方面素养有所欠缺,物理教师需要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
  第一,物理概念。物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中的事实内容,是整合物理学科内容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国内与国外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对学科概念的建构高度重视,相关物理专家认为,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及其转化。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形成基于物理视角的问题思考方式,是学生认识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第二,科学思维。物理本质上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是在观察和实验等科学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思维建构学科。学生学习物理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实现推理与演绎,是运用科学数据和科学实验描述、分析和判断问题。科学思维本质上也是科学逻辑,是基于感性认知基础上的理性认知,影响高中生对世界的认知水平和对社会的认知水平。
  第三,实验探究。物理学科教学需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创新和探索的实验精神。真理是在反复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探究是物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实验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培养学生将所学概念和物理定律应用于实验当中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第四,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内在素质,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产生科学态度与责任,具体包含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高中段的物理知识教学是基本目标而非唯一目标,以知识传递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为基础,不断挖掘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和内在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责任。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念。学生基于自然界的现象认识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构建个人的物理科学认知体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观念和灵活的科学思维,杜绝死记硬背的物理概念教学。例如,在学习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时,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是学习运动相关物理知识的前提。路程与时间之比即为速度,如此生硬的概念传递难以让学生认知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老师通过简短的百米竞赛视频播放,在热血沸腾的小视频中让学生体会同样路程距离下不同个体跑的快和慢,在思考中和数据呈现中共同对“速度“下定义。直截了当地抛出物理概念,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力和科学思维,以真实情境下的概念导出能实现顺水推舟的物理概念引导,在后续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相关概念的理解中也会高效得多。
  第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式。高中物理的探究方法包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等,物理教师要注重“授之以渔”,将物理探究的方法和具体的使用情境、使用效果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在物理学习实践中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静电场》相关的内容时,电场的概念相对抽象和晦涩难懂,物理老师引导学生与所学重力场展开类比,地球周围有重力场,地球上的万物都在重力场中受到重力的作用,而电荷周围也有电场,与重力场的作用方式相似,电场也会作用于电荷。基于此,学生实现新知内容与已学内容的关联,以类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静电场的理解和深化印象,学生根据重力场中物体具有与地球位置有关的能即重力势能,总结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应具有与场源电荷位置相关的能即电势能,在类比中简化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
  第三,渗透在各环节的核心素养培養。新课引入环节中笔者常用与高中生息息相关的实例为导入素材,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与磁现象相关的内容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几种物品,指南针、电话、发电机等,让学生思考哪些物品应用了磁现象,在实例探讨后促进本节对磁现象的学习与了解。课堂教学是内化物理知识和规律的重要环节,渗透在课堂的实验操作能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物理实验中,课堂实验是人为控制条件的实践操作行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产生设计实验、进行假设和总结规律的兴趣,实现热爱科学、热爱探索的良好意识品质培养。
  第四,习题练习中培养物理能力。高中生繁重的学习压力来源于高考,习题练习就成为高中生物理学习的重要部分。机械化的习题练习并不可取,但有效的习题练习能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物理老师要指导学生们正确使用习题,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工具。首先,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关键词的界定着手,明确题目相关知识点,树立正确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向。其次,分析题目的主要的考点有哪些,联系所给的问题,组织语言,解决物理问题。另外,在习题练习中查缺补漏,对应用不熟练的内容及时巩固和分析,深化问题与知识的结合运用。习题存在的价值是强化学生解题能力,物理老师要通过多元的物理解题方式和典型的物理题目,培养高素质的物理人才。例如,在解决功能关系相关的题目时,“将小球竖直上抛,初动能为100J,上升到某高度后动能减少80J,机械能损失20J,倘若阻力大小没有变化,小球回到抛出点时能动为多少?”老师引导学生解题时确定关联知识点,根据动能变化、机械能变化与力做功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过程中动能的变化,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物理是源于生活的自然科学并为生活服务,物理老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为长远目标,传递科学的物理探究方式,启迪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题。核心素养是物理教学的本源所在,重视学生核心概念的理解、科学思维的养成、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形成,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高远静,卢炜杰. 研磨高三课堂教学 提升物理核心素养——一次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J]. 物理通报,2020(S1):03-04.
  [2] 应俊. 创设教学情境 激活课堂思维 发展核心素养——以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教学为例[J]. 物理教学,2020(04):12-14.
  [3] 韩兴兵.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 甘肃教育,2020(07):84-85.
  [4]王春梅.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板书设计——以“探究静摩擦力的特点”教学设计为例[J]. 物理通报,2020(04):34-36.
其他文献
日光温室对实现蔬菜均衡生产,周年供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西藏,由于可耕地面积小,只有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才能够实现蔬菜在拉萨的周年供应。因此,连作、重茬不可避免。由于高湿、高温等小气候的影响,经4~5年生产后,各种蔬菜的病残组织及土壤就成为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和越冬场所,加大了病虫的繁殖速度和侵染循环,尤其是黄瓜,在苗期经常发生各种病害,如:霜霉病、猝倒病、立枯病在拉萨目光温室发生最为常见、致使产
【摘要】案例中,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产生矛盾,父母孩子之间很少沟通。孩子对学习与家人、师生都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得过且过。但是在校外结识了不少社会青年,曾离家出走,有青少年犯罪的倾向。通过同理心亲近、情感回顾、发展规划、再塑亲情等方式,慢慢改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观感,令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压制自身的错误倾向,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正视问题;心理辅导;现实规划;重塑亲情;健康习
清晨被电话铃叫醒,虽早有准备,也仍然心里一颤:“老丁爷爷走了,昨天下午5点半……”下午3点,我匆匆赶到60公里以外的西郊回民公墓,只来得及为已入殓的九旬老人家铲上几锹土,代表我家里曾经的两代附中学生,也代表我的少年同窗们。  在和煦的春风里阿訇们吟唱着,我恍惚觉得我们的老校长并没有离开大家,他只不过是躺卧在地底下静静地睡着了。他不再会有痛苦,像十二天前我见到的那样。  4月22日下午,我悄悄走进因
【摘要】课堂组织教学管理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三点”,即有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欲望;有效组织学习,让学生乐学其中;有效、健全的课堂评价机制,让学生各有所获。如果做到以上几点,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就可以避免“浮华”,从而达到高效和趣味性。  【关键词】情景创设;合作学习;现代教学手段;评价  一个高质高效的课堂有赖于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管理。如何提高课堂的组织教
【摘要】很多人認为,游戏教学只适合于儿童时代的教学,因此,在语言的教学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逐渐淡出了语言教学课堂。特别是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处境十分的尴尬:应试和升学的压力,使得语言的学习极具功利性,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为了考试。这里当然有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是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问题是,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教学新路径,既能顾及学习中的情趣,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
【摘要】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很有必要,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提问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标实施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的低效、无效现象还有存在。为了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积累教师丰富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我校开展了“小学有效
【摘要】国防教育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的问题。初中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国防素质的第一场所和重要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为例,介绍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做法,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与国防教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防教育;初中历史;渗透  国防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的问题。《中华人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教育部长视频会议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破解教育贫困、保障教育连续性、推进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陈宝生表示,中国政府将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全球疫情期间,中国教育部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了50多万所学校、2亿多名在校生、2200多万名教职工“停课不停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时千年仍被世人所传诵。统编版教材中,古诗选篇的有增无减更说明国家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小学古诗词“唱演法”是怎样提出的、古诗词“唱演法”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异同、“唱演法”课堂的形式及范例、“唱演法”课堂的成效四方面阐述小学古诗词“唱演法”教学。这种教法可以引导学生读中学、学中唱、唱中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人文
【摘要】积木建构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之一,深受幼儿的喜欢。已有研究表明,积木建构游戏对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显著的作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选择“积木”这一载体,在积木建构游戏中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探索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中班)幼儿在经过一年的积木建构课程后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笔者提出积木建构游戏“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