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禅学大师鸭长明在1212年写就的《方丈记》中称:“因为害怕人类,鱼鹰呆在荒芜的海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800年后的现代日本,“鱼鹰”却突然要降临人口稠密的地区,使当地人感到害怕。
近期,美日政府竭力寻求在日本冲绳部署充满争议的美军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举动,惹得当地民众群起抗议。同时,冲绳与钓鱼岛距离非常近,日本右翼分子更是直言,美军鱼鹰机的到来能“帮助日本协防尖阁诸岛(中国的钓鱼岛)”。纷扰之下,本该作为“科技艺术品”欣赏的鱼鹰机陷入亚太政治博弈的漩涡中。
10几秒完成向前和向上的转换
MV—22鱼鹰机的主要特点,是在机翼两端各有一可变向的旋翼推进装置,由涡轮轴发动机及三片桨叶组成。整个推进装置可以绕机翼轴在朝上与朝前之间转动,并能固定在所需方向,因此能产生向上的升力或向前的推力。这个转换过程一般在10几秒内即可完成。
当MV—22鱼鹰机推进装置垂直向上,产生升力时,便可像直升机垂直起飞、降落或悬停,其操纵系统可改变旋翼上升力的大小和旋翼升力倾斜的方向,以使飞机保持或改变飞行状态。
有赖于发动机的强大升力及推力,鱼鹰机可运载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12副担架及医务人员,也可在机内装9.1吨和外挂6.8吨货物,无论运量或航速都是美军现役大型运输直升机的两倍以上。运量大表示该机可一次完成任务,节省飞行成本。航速快可以使鱼鹰机迅速地进入或脱离战斗区,降低遭敌炮火击落的几率。因此,鱼鹰机倍受追求快速突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青睐。
MV—22鱼鹰机的机载武器可根据执行任务的性质进行选择,通常在货舱内安装如7.62毫米多管“米尼冈”电动机枪、机关炮甚至制导火箭发射器等武器,从而扮演攻击性强的“炮艇机”角色。美军现役的固定翼“炮艇机”必须在战斗区上空低速盘旋以方便火炮射击,但影响其目标识别并容易误击友军。而MV—22鱼鹰机可像固定翼飞机那样快速抵达目标区,并像直升机一样滞留于目标区上空,甚至埋伏在目标附近的障碍物中,可大幅提高其目标识别度。
2010年2月29日,阿富汗南部的拉什卡尔加市发生激战,5名塔利班武装人员占据一处4层住宅楼,用火箭筒和自动步枪等武器向政府部门办公地点和军事目标开火,造成大量伤亡。阿富汗国民军和北约驻阿国际援助部队包围了该楼,但就是攻不进去。美军决定派出鱼鹰机,它不但运来大量海军陆战队员,还盘旋在制高点猛轰大楼。火力完全被压制的塔利班武装分子非常绝望,最终3人被击毙,两人引爆身上的炸药后毙命。
“寡妇制造者”
MV—22鱼鹰机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和欧洲一些公司竞相研制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优点于一身的倾转旋翼机。倾转旋翼机具备直升机的垂直升降能力和固定翼飞机速度快、航程远及耗油量较低的优点。
最初,许多航空专家对于研制这种飞机寄予厚望。但是,由于这种飞机的结构复杂,特别是机翼旋转结构等方面长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许多国家放弃了研制,而美国人却坚持不懈。1982年,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波音公司根据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多用途垂直起降飞机研制计划,正式参与研制倾转旋翼机。1985年1月这种飞机被正式命名为MV—22鱼鹰机。首架 MV—22 鱼鹰机在 1988 年 5 月制造完成,1989 年 3 月首飞,同 年 9 月首次完成直升机到固定翼飞机之间的转换。
MV—22 鱼鹰机从一开始就多灾多难,曾因为一连串事故被称为“寡妇制造者”,比较重大的事故如1992年初始测试时,就摔死了7名海军陆战队队员,2000年的两起事故中摔死23人,今年4月,一架MV—22鱼鹰机在摩洛哥坠毁,4名海军陆战队队员死亡。而美国空军试用的MV—22衍生版——CV—22也于2010年4月在阿富汗摔掉一架,导致4人死亡。自MV—22鱼鹰机投入使用以來,共有40多人毙命。
上世纪90年代初,老布什时代的国防部长切尼对MV—22 鱼鹰机一直不感冒。该机首飞时,切尼就想将该项目砍掉,但是遭到国会的强烈反对,部分议员甚至要以切尼拒绝执行国会拨款法案为由把切尼告上法庭。这以后,国防部和国会打了 18个月的口水仗,最后在老布什谋求再次当选总统的关头,为了避免得罪制造 MV—22 鱼鹰机的得克萨斯和宾夕法尼亚州的选民,切尼不得不同意MV—22 鱼鹰机继续研制。
美国弗吉尼亚州航天咨询公司负责人里沃罗曾说,革命性设计恰恰是鱼鹰机的风险所在,“当该机扮演直升机的垂直起降和悬停动作时,它的旋翼实在太小,待在空中非常费劲”。他曾向国会证实,鱼鹰机的飞行安全系数有待提高,“如果两台发动机同时停止工作,鱼鹰机无法像直升机那样借助风力转动旋翼获得宝贵的落地缓冲时间。”
尽管事故不断,问题多多,但美国军方高官自始至终力挺MV—22鱼鹰机,才使得鱼鹰机得以生存下来。
瞄准钓鱼岛
10月7日,3架MV—22鱼鹰机陆续飞抵冲绳美军普天间基地。至此,12架鱼鹰机已全部聚集在冲绳美军基地。美军计划近期将12架鱼鹰机投入训练,以普天间基地为据点,每月派数架飞往日本本土进行低空飞行训练。美国国务院前高官梅尔接受采访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鱼鹰机作战半径达到600公里,最大时速比普通运输机提高两倍以上,“一旦钓鱼岛遭到(中国军队)攻击,使用鱼鹰机只需一小时”。梅尔强调,美国在冲绳部署鱼鹰机的主要目的,就是替日本“协防”钓鱼岛,这是美国政治人物首度表态部署鱼鹰机与“钓鱼岛争夺战”有关。
不过,对于美国借助鱼鹰机“热心”地帮助日本“协防”钓鱼岛,外交官出身的日本防卫大学退休教授孙崎享却立足现实,警告日本政府不应“挟美自重”,让钓鱼岛问题复杂化,这对日本没有好处。孙崎享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维基百科英语版写着尖阁诸岛(即钓鱼岛)是纷争之岛。美国政府的见解是‘在主权归属上美国不站在日中任何一方’。可见(钓鱼岛)‘没有任何领土问题’的观点只在日本通行,如果总站在这个立场议论,会招来军事纷争,美国是从来不会为别人火中取栗的。”
近期,美日政府竭力寻求在日本冲绳部署充满争议的美军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举动,惹得当地民众群起抗议。同时,冲绳与钓鱼岛距离非常近,日本右翼分子更是直言,美军鱼鹰机的到来能“帮助日本协防尖阁诸岛(中国的钓鱼岛)”。纷扰之下,本该作为“科技艺术品”欣赏的鱼鹰机陷入亚太政治博弈的漩涡中。
10几秒完成向前和向上的转换
MV—22鱼鹰机的主要特点,是在机翼两端各有一可变向的旋翼推进装置,由涡轮轴发动机及三片桨叶组成。整个推进装置可以绕机翼轴在朝上与朝前之间转动,并能固定在所需方向,因此能产生向上的升力或向前的推力。这个转换过程一般在10几秒内即可完成。
当MV—22鱼鹰机推进装置垂直向上,产生升力时,便可像直升机垂直起飞、降落或悬停,其操纵系统可改变旋翼上升力的大小和旋翼升力倾斜的方向,以使飞机保持或改变飞行状态。
有赖于发动机的强大升力及推力,鱼鹰机可运载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12副担架及医务人员,也可在机内装9.1吨和外挂6.8吨货物,无论运量或航速都是美军现役大型运输直升机的两倍以上。运量大表示该机可一次完成任务,节省飞行成本。航速快可以使鱼鹰机迅速地进入或脱离战斗区,降低遭敌炮火击落的几率。因此,鱼鹰机倍受追求快速突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青睐。
MV—22鱼鹰机的机载武器可根据执行任务的性质进行选择,通常在货舱内安装如7.62毫米多管“米尼冈”电动机枪、机关炮甚至制导火箭发射器等武器,从而扮演攻击性强的“炮艇机”角色。美军现役的固定翼“炮艇机”必须在战斗区上空低速盘旋以方便火炮射击,但影响其目标识别并容易误击友军。而MV—22鱼鹰机可像固定翼飞机那样快速抵达目标区,并像直升机一样滞留于目标区上空,甚至埋伏在目标附近的障碍物中,可大幅提高其目标识别度。
2010年2月29日,阿富汗南部的拉什卡尔加市发生激战,5名塔利班武装人员占据一处4层住宅楼,用火箭筒和自动步枪等武器向政府部门办公地点和军事目标开火,造成大量伤亡。阿富汗国民军和北约驻阿国际援助部队包围了该楼,但就是攻不进去。美军决定派出鱼鹰机,它不但运来大量海军陆战队员,还盘旋在制高点猛轰大楼。火力完全被压制的塔利班武装分子非常绝望,最终3人被击毙,两人引爆身上的炸药后毙命。
“寡妇制造者”
MV—22鱼鹰机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和欧洲一些公司竞相研制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优点于一身的倾转旋翼机。倾转旋翼机具备直升机的垂直升降能力和固定翼飞机速度快、航程远及耗油量较低的优点。
最初,许多航空专家对于研制这种飞机寄予厚望。但是,由于这种飞机的结构复杂,特别是机翼旋转结构等方面长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许多国家放弃了研制,而美国人却坚持不懈。1982年,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波音公司根据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多用途垂直起降飞机研制计划,正式参与研制倾转旋翼机。1985年1月这种飞机被正式命名为MV—22鱼鹰机。首架 MV—22 鱼鹰机在 1988 年 5 月制造完成,1989 年 3 月首飞,同 年 9 月首次完成直升机到固定翼飞机之间的转换。
MV—22 鱼鹰机从一开始就多灾多难,曾因为一连串事故被称为“寡妇制造者”,比较重大的事故如1992年初始测试时,就摔死了7名海军陆战队队员,2000年的两起事故中摔死23人,今年4月,一架MV—22鱼鹰机在摩洛哥坠毁,4名海军陆战队队员死亡。而美国空军试用的MV—22衍生版——CV—22也于2010年4月在阿富汗摔掉一架,导致4人死亡。自MV—22鱼鹰机投入使用以來,共有40多人毙命。
上世纪90年代初,老布什时代的国防部长切尼对MV—22 鱼鹰机一直不感冒。该机首飞时,切尼就想将该项目砍掉,但是遭到国会的强烈反对,部分议员甚至要以切尼拒绝执行国会拨款法案为由把切尼告上法庭。这以后,国防部和国会打了 18个月的口水仗,最后在老布什谋求再次当选总统的关头,为了避免得罪制造 MV—22 鱼鹰机的得克萨斯和宾夕法尼亚州的选民,切尼不得不同意MV—22 鱼鹰机继续研制。
美国弗吉尼亚州航天咨询公司负责人里沃罗曾说,革命性设计恰恰是鱼鹰机的风险所在,“当该机扮演直升机的垂直起降和悬停动作时,它的旋翼实在太小,待在空中非常费劲”。他曾向国会证实,鱼鹰机的飞行安全系数有待提高,“如果两台发动机同时停止工作,鱼鹰机无法像直升机那样借助风力转动旋翼获得宝贵的落地缓冲时间。”
尽管事故不断,问题多多,但美国军方高官自始至终力挺MV—22鱼鹰机,才使得鱼鹰机得以生存下来。
瞄准钓鱼岛
10月7日,3架MV—22鱼鹰机陆续飞抵冲绳美军普天间基地。至此,12架鱼鹰机已全部聚集在冲绳美军基地。美军计划近期将12架鱼鹰机投入训练,以普天间基地为据点,每月派数架飞往日本本土进行低空飞行训练。美国国务院前高官梅尔接受采访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鱼鹰机作战半径达到600公里,最大时速比普通运输机提高两倍以上,“一旦钓鱼岛遭到(中国军队)攻击,使用鱼鹰机只需一小时”。梅尔强调,美国在冲绳部署鱼鹰机的主要目的,就是替日本“协防”钓鱼岛,这是美国政治人物首度表态部署鱼鹰机与“钓鱼岛争夺战”有关。
不过,对于美国借助鱼鹰机“热心”地帮助日本“协防”钓鱼岛,外交官出身的日本防卫大学退休教授孙崎享却立足现实,警告日本政府不应“挟美自重”,让钓鱼岛问题复杂化,这对日本没有好处。孙崎享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维基百科英语版写着尖阁诸岛(即钓鱼岛)是纷争之岛。美国政府的见解是‘在主权归属上美国不站在日中任何一方’。可见(钓鱼岛)‘没有任何领土问题’的观点只在日本通行,如果总站在这个立场议论,会招来军事纷争,美国是从来不会为别人火中取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