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发展目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是教师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通过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素养,从而为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前者是必要手段和重要支撑,那么发展能力素养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是培养学生个体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原始黄金阶段,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战略机遇期。本文立足学生发展角度,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试对此做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阅读 学习能力
  自新课标施行并往纵深推进以来,校园教学活动愈发显现出如火如荼的活泛之势。然而,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等因素的习惯性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依然存在“外松内紧”的不良现象,显现出与新课程教学改革不和谐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重三轻”方面,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基础教学、轻素养形成”,“重短期目标、轻长远规划”。以上这些虽说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暂时现象,但必须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认真有效地纠偏改错,否则将日益成为一种阻碍性力量,甚而产生“唱新词弹老调”、“穿新鞋走老路”之虞。不仅对新课程改革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极不利。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学校教育中,阅读自古就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的美誉,这对以厚积薄发为属性特征的语文活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语文阅读主要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类。前者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而后者则可以让学生在更为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中进行相应的消化和巩固,并从中获得自我积淀、陶冶情操,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教师应首先抓住文中“着迷”、“迷恋”、“痴迷”一组词语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文中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明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程度很深?爸妈的“着急”和“责骂”又说明了什么?如果小学生抓住并弄清这些“牛鼻子”问题,那么就达到阅读训练的效果了。为了帮助学生更走近法布尔,加深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深化理解,教师可激励小学生趁热打铁,在课后阅读《走进昆虫大师——法布尔》、《昆虫记:爱好昆虫的孩子》(达尔文)等阅读材料及《昆虫记》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掌握更多与昆虫相关的知识,受到文学熏陶,从中获得“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二、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良好习惯培养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阐述道:“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也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诸如“讨饭三年懒做官”,“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名言俗句,都从不同层面强调了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教书育人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高度重视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如读书和写字习惯、观察和倾听习惯、思考和质疑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独立自主和合作探究习惯和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等。如针对小学生不肯、不愿、不善读书的“三不”现象,笔者通常“以赛激趣促读”的方式,积极开展“培植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读书比赛活动,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为了帮助小学生克服普遍存在的马虎大意的毛病,笔者在小学生之间开展“相互找错、流动拜师”的活动:以一个星期为阶段,四人的学习小组内谁被别人找出的失误(主要包括错别字、背默书、作业等)较多,就拜他人为师。这样,既让小学生努力从主观上减少失误,又从整体上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为了训练学生认真作业和考试的心态,笔者总结出“只有把作业当做考试一样认真对待,才能在考试中像做作业一样镇定从容”的做法,要求小学生将之作为班训每天高呼一次,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应。
  三、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创新能力开发活动。
  有人说:“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像一个问号,而在毕业之后却变成了一个句号。”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却不无道理。新课程理念在历史性地确立“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还积极倡导开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教育心理学表明,小学生在实践创新方面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这一点与成年人相比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温故知新、触类旁通和推促实践等途径努力培植、挖掘和开发小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力张扬个性,不断增强成功信念。如笔者某次谈起“对牛弹琴”和“愚公移山”等的新说,激励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善于思考、发散思维。在关于“披着羊皮的狼”的短文阅读活动中,一位学生振振有词道:狼在骗吃小羊不成的情况下,想出“披着羊皮冒充同类”的方法取得成功,说明他很聪明,我们应该像狼一样做事情善于动脑和坚持到底。还有一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龟兔赛跑》故事中乌龟的坚持不懈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没有兔子的骄傲,他怎么可能获胜呢?所以我认为乌龟“不畏强敌、敢于应战”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诸如“狼性新说”和“乌龟新赞”,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和心生激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极其伟大的创意吗?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活动中的简要实践与思考。综上所述,“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本文力倡把阅读、创新和习惯作为根本目标予以重视与追求,这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倡的“教学艺术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王睿智.对新课程改革与新课标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思考,2012.4.
  [2]胡依依.对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冷思,2010.7.
  [3]欧阳飞燕.新课程教育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2012.10.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前提,了解中国文化知识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快融入中国的文化氛围,领略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向初来中国的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北二外开设的“中国文化简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文章认为讲授中国文化课程时,要从教学用语、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多方面提高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留学生 中国文化 汉语 教学实践  随着中国
摘 要: 音乐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有时很难用言语表达;白居易的《琵琶行》和苏轼的《赤壁赋》中都有关于音乐的描写。作者着重从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三方面谈谈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 音乐美 理解 感悟  “珠玉落盘”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改写。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以下简称《琵》),是描写琵琶音乐的名句。“不绝如缕”出自宋代苏轼《赤壁赋》(以下简称《赤》),是描写
“以人为本” 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追求。当前,应试教育的暗流依然涌动,昭示新课改必然是一个脱胎换骨的痛苦历程,少教多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理念被重现提出。  一、少教多学的历史渊源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是由教育家学者的经验所得,古今中外的名家都有阐述。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育家夸美纽斯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理想:
词语的创造性运用主要是指创造一个新的词句或者赋予原有的词句以新的涵义。对词语而言,包括字与字的创造性搭配,造出新词;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某个已有的词语,扩大词语使用的领域等。对于句子而言,其创造性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式的灵活运用上。下面我就小学语文中词句的创造性运用谈谈见解。  一、依托文本,想象创造  低年级以学习字词,理解字词,积累字词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不仅重视分析文本,更注重让学
摘 要: 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基于中外教师协同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构建中外教师协同的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建构等方面对工程水文学双语课程建设进行探究与实践。这对工科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建设与发展和开阔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中外教师协同 互动式 双语教学模式 工程水文学  一、引言  现代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
摘 要: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评价学生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综合表现,有别于概念中的以考试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这种评价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考试评价,无疑更加全面和科学。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基点,简要地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探讨分析  相比于传统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在某一学习时间段里取得的成绩及与之相
摘 要: 近年来,中法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出现“法语热”现象,随着设置法语专业高校的数量迅速增加,法语毕业生大批涌入就业市场。市场对法语人才的需求从单一向复合转变,高校法语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旨在以三峡大学法语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本专业毕业生的走向,探究高校法语专业课程改革方向与思路。  关键词: 法语课程改革 就业市场需要 复合型人才 外语人才转型  1.就业市场对法语人才需求的转变从单一到复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是比较顺当的事情,因为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到二年级又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而且,学生从生活中知道了一些关于确定位置的事实性知识,积累了用“序数”表示物体位置的初步经验。  按理说,这样的内容教学起来应该是极其顺畅的,可是在我听过的几节课中,教学并不顺利。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基于学生
摘 要: 作者结合学校的主课题,以《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为例,突出以学为中心,运用互动共享的模式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环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操作交流中共享互动成果,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互动共享 学生生活 和谐课堂 操作交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学前的启蒙教育。人们不仅关注幼儿园的条件、教育方法方式,更关注幼儿园对幼儿的细节管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以后学习优秀或取得其他成功的条件之一。  幼儿园的进餐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餐后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及今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前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