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也曾一再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高段的阅读教学是长期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而语文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富有特色且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它对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尤其是阅读教学方面。
一、借语文“快乐阅读”引领孩子在英语阅读中寻找乐趣
阅读是快乐的,英语阅读也应该是快乐的。一些教师让学生把阅读跟“学习”“单词”“句子”“语法”“作业”“背诵”等带有强制性倾向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把阅读课作为教授语法句型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难以得到培养。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在英语阅读中一点一点地体验到跟母语阅读同样性质的快乐和满足。
1.创造阅读机会
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英语阅读的机会及环境。如:(1)给学生提供难度适当、内容丰富的英语阅读材料并时常给予英语阅读方法的指导。(2)成立阅读小组,每月给出一定的阅读内容、提纲或任务,让学生去自由阅读,然后互相交流。(3)与学生一起收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英语阅读材料,如公司的英文名称及商品说明等,定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集品,然后交换各自收集的材料来阅读欣赏,展出一些有趣的收集品。
2.增强阅读信心
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有畏难情绪或者是教师所给的阅读材料确实太难。为此,教师应注意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选择稍微容易的文章来给学生阅读,增强他们对阅读的信心,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3.丰富活动形式
教师还可通过举办英语手抄报、阅读大赛等课外活动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语文“五读”教学悟英语阅读也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返璞归真的语文教学特色。“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英语同为语言教学也应该“以读为本”,那么怎么读?语文阅读教学有五读:通读、悟读、品读、演读、拓展读,那么英语阅读教学何尝不可“五读”呢?于是我结合6B Unit 5 The seasons一课,尝试五读教学。
1.通读
通读是把课文读通顺,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是“五读”特色的起始环节,属于感知性阅读阶段。一般是在激发兴趣、创设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读全文,大致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在教学The seasons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谁将去纽约,找出纽约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并画出这些句子。这就是通读,达到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然后再指名部分学生朗读课文,这是第二次通读,文章的脉络逐步清晰起来,很快就能概括出主要内容。
2.悟读
悟读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去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凝练主题,体验情感,把情感体验升华至共鸣、感动、震撼,这种效果对于小学高段的英语文本来说,恐怕无法做到。小学高段的英语文本,文学味淡一点,生活化多一些,更多时候类似“经典”的学生习作。在尊重英语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一读二读三读再读……朗读成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
The seasons一课文本处理中关注:“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还没有读懂?”学生画出相应的文本,如短语:in the countryside,sounds great,most of the time,make snowmen,need some warm clothes。如句子:People like to go to farm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pick apples. In winter, I can make snowmen with my friends.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思考、体验、表达,始终使用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想,总能找到亮点的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展示……
3.品读
品读是指学生对课文遣词造句的独到性进行品味、欣赏和评价。
英语课本中的文本侧重实现应用性功能,如“理解文章的主题、细节”“了解西方文化习俗”“描述生活进行话题交际”和“学习基础语言知识、进行操练性应用”等。在了解英语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交际用语和重点句型的品读,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增添英语课堂的“英语味”,体现英语工具性的价值。
“悟读”与“品读”往往可以灵活结合在一起,在品中悟,悟中品。
英语阅读“品”的方式是逐层递进式的。
一是找出询问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词句。What’s the weather like...?It’s cloudy/windy.
二是出示气候地图,可以通过句子模拟操练。
三是设置情境和角色,通过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活用交际用语。
其实,每篇课文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都有许多巧妙的表达方法。通过“品读”方法,可以体悟语言的魅力,并通过仿说训练,实现文本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
4.演读
演读就是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并将其“外显”的表演过程。通过演读,能培养学生各个感官的协调能力,训练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技能的转化。成功的表演是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化与活化,是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升华。其趣味性更能增强学习效果。教学中,可以在学习完课文后进行课本剧表演。
我们一般提倡即兴表演来锻炼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并要求全员参与。演后还要注重评价,训练学生评价的技能。
演读看似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演读是阅读教学的升华,它使无声的教材语言成为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实现了课文教学的最大效能。 5.拓展读
拓展读就是依据课本内容进行的拓展训练。也就是说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立足文本、超越文本的训练。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放飞想象,借助课文中所渗透的知识向外延伸,让学生走出读本,走进生活,去实践、去体验、去创造,培养创新意识。拓展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来延伸。
课前拓展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交流资料,比如在教The seasons一课前,让学生先收集一些地区的气候数据。
课中的拓展大多是在学习课文内容上的延伸或表达方法上的拓展练习。比如结合课文的表达方法,说一说南通的四季气候。
课后拓展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联系课文自主拓展,拓宽他们的视野,将英语阅读实践向课外延伸发展。可以举行故事会、展览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
“五读”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序,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只要是阅读教学就要充分地“读”,使多种形式的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显现阅读教学的“庐山真面目”。“以读为本”,让每个学生与文脉共振,入乎其中。
三、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形成独特的英语阅读习惯
阅读速度的快慢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提高正确率的前提下,要加快阅读速度,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
1.培养学生默读习惯
很多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上强调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而忽视对默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时学生往往容易养成阅读时出声或者唇读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往往会影响阅读速度。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应适量增加默读训练,如尽量一次读一个短语块,尽量从语境中推测生词的意思;扫读时目光应迅速从前一个句子移到下一个句子,避免频繁回视或指读等。
2.培养学生按意群阅读习惯
按意群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试比较:(1)Shall / we / go / to / school /by / bike?(目光停顿7次),(2)Shall we / go to school / by bike?(目光停顿3次)其中,(1)为逐词读,(2)为按意群读。将文章按意义分成较大的意群,既能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内容上。
3.培养学生阅读时进行整体思考习惯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树立整体考虑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习惯。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方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猜出词义。要坚持读完整段或整篇文章,然后抓住主要思想,整体考虑问题理解文章。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激发阅读兴趣是动力,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是前提,“以读为本”是关键。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并有所习得,受益终身!?筻
一、借语文“快乐阅读”引领孩子在英语阅读中寻找乐趣
阅读是快乐的,英语阅读也应该是快乐的。一些教师让学生把阅读跟“学习”“单词”“句子”“语法”“作业”“背诵”等带有强制性倾向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把阅读课作为教授语法句型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难以得到培养。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在英语阅读中一点一点地体验到跟母语阅读同样性质的快乐和满足。
1.创造阅读机会
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英语阅读的机会及环境。如:(1)给学生提供难度适当、内容丰富的英语阅读材料并时常给予英语阅读方法的指导。(2)成立阅读小组,每月给出一定的阅读内容、提纲或任务,让学生去自由阅读,然后互相交流。(3)与学生一起收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英语阅读材料,如公司的英文名称及商品说明等,定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集品,然后交换各自收集的材料来阅读欣赏,展出一些有趣的收集品。
2.增强阅读信心
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有畏难情绪或者是教师所给的阅读材料确实太难。为此,教师应注意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选择稍微容易的文章来给学生阅读,增强他们对阅读的信心,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3.丰富活动形式
教师还可通过举办英语手抄报、阅读大赛等课外活动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语文“五读”教学悟英语阅读也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返璞归真的语文教学特色。“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英语同为语言教学也应该“以读为本”,那么怎么读?语文阅读教学有五读:通读、悟读、品读、演读、拓展读,那么英语阅读教学何尝不可“五读”呢?于是我结合6B Unit 5 The seasons一课,尝试五读教学。
1.通读
通读是把课文读通顺,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是“五读”特色的起始环节,属于感知性阅读阶段。一般是在激发兴趣、创设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读全文,大致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在教学The seasons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谁将去纽约,找出纽约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并画出这些句子。这就是通读,达到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然后再指名部分学生朗读课文,这是第二次通读,文章的脉络逐步清晰起来,很快就能概括出主要内容。
2.悟读
悟读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去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凝练主题,体验情感,把情感体验升华至共鸣、感动、震撼,这种效果对于小学高段的英语文本来说,恐怕无法做到。小学高段的英语文本,文学味淡一点,生活化多一些,更多时候类似“经典”的学生习作。在尊重英语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一读二读三读再读……朗读成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
The seasons一课文本处理中关注:“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还没有读懂?”学生画出相应的文本,如短语:in the countryside,sounds great,most of the time,make snowmen,need some warm clothes。如句子:People like to go to farm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pick apples. In winter, I can make snowmen with my friends.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思考、体验、表达,始终使用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想,总能找到亮点的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展示……
3.品读
品读是指学生对课文遣词造句的独到性进行品味、欣赏和评价。
英语课本中的文本侧重实现应用性功能,如“理解文章的主题、细节”“了解西方文化习俗”“描述生活进行话题交际”和“学习基础语言知识、进行操练性应用”等。在了解英语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交际用语和重点句型的品读,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增添英语课堂的“英语味”,体现英语工具性的价值。
“悟读”与“品读”往往可以灵活结合在一起,在品中悟,悟中品。
英语阅读“品”的方式是逐层递进式的。
一是找出询问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词句。What’s the weather like...?It’s cloudy/windy.
二是出示气候地图,可以通过句子模拟操练。
三是设置情境和角色,通过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活用交际用语。
其实,每篇课文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都有许多巧妙的表达方法。通过“品读”方法,可以体悟语言的魅力,并通过仿说训练,实现文本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
4.演读
演读就是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并将其“外显”的表演过程。通过演读,能培养学生各个感官的协调能力,训练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技能的转化。成功的表演是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化与活化,是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升华。其趣味性更能增强学习效果。教学中,可以在学习完课文后进行课本剧表演。
我们一般提倡即兴表演来锻炼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并要求全员参与。演后还要注重评价,训练学生评价的技能。
演读看似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演读是阅读教学的升华,它使无声的教材语言成为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实现了课文教学的最大效能。 5.拓展读
拓展读就是依据课本内容进行的拓展训练。也就是说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立足文本、超越文本的训练。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放飞想象,借助课文中所渗透的知识向外延伸,让学生走出读本,走进生活,去实践、去体验、去创造,培养创新意识。拓展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来延伸。
课前拓展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交流资料,比如在教The seasons一课前,让学生先收集一些地区的气候数据。
课中的拓展大多是在学习课文内容上的延伸或表达方法上的拓展练习。比如结合课文的表达方法,说一说南通的四季气候。
课后拓展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联系课文自主拓展,拓宽他们的视野,将英语阅读实践向课外延伸发展。可以举行故事会、展览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
“五读”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序,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只要是阅读教学就要充分地“读”,使多种形式的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显现阅读教学的“庐山真面目”。“以读为本”,让每个学生与文脉共振,入乎其中。
三、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形成独特的英语阅读习惯
阅读速度的快慢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提高正确率的前提下,要加快阅读速度,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
1.培养学生默读习惯
很多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上强调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而忽视对默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时学生往往容易养成阅读时出声或者唇读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往往会影响阅读速度。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应适量增加默读训练,如尽量一次读一个短语块,尽量从语境中推测生词的意思;扫读时目光应迅速从前一个句子移到下一个句子,避免频繁回视或指读等。
2.培养学生按意群阅读习惯
按意群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试比较:(1)Shall / we / go / to / school /by / bike?(目光停顿7次),(2)Shall we / go to school / by bike?(目光停顿3次)其中,(1)为逐词读,(2)为按意群读。将文章按意义分成较大的意群,既能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内容上。
3.培养学生阅读时进行整体思考习惯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树立整体考虑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习惯。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方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猜出词义。要坚持读完整段或整篇文章,然后抓住主要思想,整体考虑问题理解文章。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激发阅读兴趣是动力,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是前提,“以读为本”是关键。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并有所习得,受益终身!?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