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目标】
1.诵读文本,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节;
2.鉴赏详略得当的艺术手法,评价作者这样处理的写作意图;
3.利用文本资源,进行“变奏”式再创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师生合作完成前两个学习目标;第二课时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文本出现的语法知识,以“练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课下完成。
【活动构想】
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得体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改写,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旨在提升对文本的理解,灵活驾驭文本信息,提高写作能力。
【活动实录】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师:上节课我们给每个小组安排了一项活动,借鉴通讯报道的形式,报道赤壁之战。四个小组分别充当前方记者、魏蜀吴三方记者,报道整个事件进程。现进行组内交流,推出优秀文稿;然后四个组长协商,串联各方报道。
……(前期准备,10分钟)
记者甲——前方记者(一组)
记者乙——派往东吴记者(二组)
记者丙——派往刘备方记者(三组)
记者丁——派往曹军大营记者(四组)
……
记者甲: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前方记者甲,在长江北岸为您做现场报道。下面我先连线记者乙,请他谈谈南岸的情况。
记者乙:主持人好。我是前往东吴的记者,在长江南岸为您报道,来自最新的消息,吴主孙权已派出大夫鲁肃前往当阳,会盟皇叔刘备于长坂坡,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论天下事势,达成共逆曹军的共识。刘备业已派出军师诸葛亮回拜孙权,具体情况请主持人连线记者丙。
记者甲:下面我们再连线记者丙……你好,请你谈谈诸葛亮回访孙权,双方会谈的情况。
记者丙:主持人好,大家好。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在诸葛亮一番游说之下,吴主孙权大悦,设宴款待来者。东吴的将领周瑜与大夫鲁肃也力主抗曹。孙权已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维赞军校尉,并力逆曹。不知曹军大营情况如何?
记者甲:我们连线记者丁,请他谈谈那里的情况。
记者丁:主持人好。操军号称八十万,实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弊,加之不习水战,失天时地利人和,难以久持。如今曹操又将战船首尾相接,如吴蜀联军用火攻,曹军必败。
记者甲: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东吴已制订火攻策略,我们请前方记者乙谈谈他掌握的情况。
记者乙:东吴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指使老将黄盖以书遗操,诈云降曹,以击其不虞。此时的长江南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记者甲:第一阶段的报道就到这里,我们随时会为您播发来自前线的报道。
……
记者甲:已过数日,让我们一起随记者前往长江一线,看看那里的最新情况。
记者丁:主持人你好。现在正刮着东南风,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长江江面已成火海,火烈风猛,烧尽北船,延及北岸上营落。曹军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记者甲:我也收到记者乙、记者丙发回的报道,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皆已饥疫,死者太半。
记者丁:操引军北还。赤壁一战,以孙刘大获全胜告终。
记者甲:综观此战,曹军失利势在必然,号称百万,骄狂不可一世,正所谓“骄兵必败”;主力不习水战,新收之众心存狐疑;战舰首尾相接,遇火攻不战自溃。此战,三足鼎立之势成矣。
【百家讲坛】
一组: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都难以单方面抵挡气势嚣张、不可一世的曹操。而孙刘联合,以弱胜强,让我们明白了“合作双赢”的道理。
二组:孙权在大敌当前,众多官员主张“迎操”的情况下,并没有惊惶失措,而是正确分析形势,听取周瑜、鲁肃意见,力持抗曹,对于稳定形势、团结上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作为一方领导,关键时要有“主心骨”,万不可优柔寡断,坐失良机。
三组:东吴主战派周瑜大敌当前,果敢坚毅,准确判断形势,正确分析敌我双方各自的优势劣势,发现曹操存在的致命弱点,击准对方“软肋”,做到“知己知彼”,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念,对取得最终的胜利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千百年来,指挥若定,英武骄矜的周郎形象让后人景仰。不难看出,历史上很多战役的取胜,断然离不开对敌我形势的准确分析判断。
四组:“骄兵必败”,不管你有多大资本,多强势力,狂傲是“阿基琉斯的脚踵”。曹操之败,因素很多,但盲目自大、狂傲轻敌是其中主要因素。这一点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
【活动评价】
新课标“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对文本的学习应多角度、多渠道展开,这样才能在作品与学生、作品与写作之间架构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桥梁。对文本有义有效的拓展性学习活动,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欲望,对于他们开阔视野、开拓思维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中学)
1.诵读文本,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节;
2.鉴赏详略得当的艺术手法,评价作者这样处理的写作意图;
3.利用文本资源,进行“变奏”式再创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师生合作完成前两个学习目标;第二课时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文本出现的语法知识,以“练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课下完成。
【活动构想】
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得体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改写,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旨在提升对文本的理解,灵活驾驭文本信息,提高写作能力。
【活动实录】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师:上节课我们给每个小组安排了一项活动,借鉴通讯报道的形式,报道赤壁之战。四个小组分别充当前方记者、魏蜀吴三方记者,报道整个事件进程。现进行组内交流,推出优秀文稿;然后四个组长协商,串联各方报道。
……(前期准备,10分钟)
记者甲——前方记者(一组)
记者乙——派往东吴记者(二组)
记者丙——派往刘备方记者(三组)
记者丁——派往曹军大营记者(四组)
……
记者甲: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前方记者甲,在长江北岸为您做现场报道。下面我先连线记者乙,请他谈谈南岸的情况。
记者乙:主持人好。我是前往东吴的记者,在长江南岸为您报道,来自最新的消息,吴主孙权已派出大夫鲁肃前往当阳,会盟皇叔刘备于长坂坡,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论天下事势,达成共逆曹军的共识。刘备业已派出军师诸葛亮回拜孙权,具体情况请主持人连线记者丙。
记者甲:下面我们再连线记者丙……你好,请你谈谈诸葛亮回访孙权,双方会谈的情况。
记者丙:主持人好,大家好。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在诸葛亮一番游说之下,吴主孙权大悦,设宴款待来者。东吴的将领周瑜与大夫鲁肃也力主抗曹。孙权已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维赞军校尉,并力逆曹。不知曹军大营情况如何?
记者甲:我们连线记者丁,请他谈谈那里的情况。
记者丁:主持人好。操军号称八十万,实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弊,加之不习水战,失天时地利人和,难以久持。如今曹操又将战船首尾相接,如吴蜀联军用火攻,曹军必败。
记者甲: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东吴已制订火攻策略,我们请前方记者乙谈谈他掌握的情况。
记者乙:东吴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指使老将黄盖以书遗操,诈云降曹,以击其不虞。此时的长江南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记者甲:第一阶段的报道就到这里,我们随时会为您播发来自前线的报道。
……
记者甲:已过数日,让我们一起随记者前往长江一线,看看那里的最新情况。
记者丁:主持人你好。现在正刮着东南风,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长江江面已成火海,火烈风猛,烧尽北船,延及北岸上营落。曹军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记者甲:我也收到记者乙、记者丙发回的报道,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皆已饥疫,死者太半。
记者丁:操引军北还。赤壁一战,以孙刘大获全胜告终。
记者甲:综观此战,曹军失利势在必然,号称百万,骄狂不可一世,正所谓“骄兵必败”;主力不习水战,新收之众心存狐疑;战舰首尾相接,遇火攻不战自溃。此战,三足鼎立之势成矣。
【百家讲坛】
一组: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都难以单方面抵挡气势嚣张、不可一世的曹操。而孙刘联合,以弱胜强,让我们明白了“合作双赢”的道理。
二组:孙权在大敌当前,众多官员主张“迎操”的情况下,并没有惊惶失措,而是正确分析形势,听取周瑜、鲁肃意见,力持抗曹,对于稳定形势、团结上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作为一方领导,关键时要有“主心骨”,万不可优柔寡断,坐失良机。
三组:东吴主战派周瑜大敌当前,果敢坚毅,准确判断形势,正确分析敌我双方各自的优势劣势,发现曹操存在的致命弱点,击准对方“软肋”,做到“知己知彼”,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念,对取得最终的胜利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千百年来,指挥若定,英武骄矜的周郎形象让后人景仰。不难看出,历史上很多战役的取胜,断然离不开对敌我形势的准确分析判断。
四组:“骄兵必败”,不管你有多大资本,多强势力,狂傲是“阿基琉斯的脚踵”。曹操之败,因素很多,但盲目自大、狂傲轻敌是其中主要因素。这一点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
【活动评价】
新课标“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对文本的学习应多角度、多渠道展开,这样才能在作品与学生、作品与写作之间架构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桥梁。对文本有义有效的拓展性学习活动,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欲望,对于他们开阔视野、开拓思维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