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有效减少患儿痛苦,以及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分析对175例患儿进行静脉留置穿刺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 175例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最短1天,最长7天,无1例因应用留置针而出现感染。结论 静脉留置针是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的一种输液方法。
【关键词】 头皮静脉 留置针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05-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有效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输液及抢救的需要。现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75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0~6个月75例,6个月~1岁48 例,1~2岁 32例,3~7岁20例。入院后均采用了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
1.2 方法
1.2.1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Intima-Ⅱ24G静脉留置针及3M透明胶条。
1.2.2 血管的选择
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及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手背静脉等较粗直的血管穿刺。[1] 1.2.3 穿刺方法
选择血管备皮后,用0.5%的碘伏消毒穿刺局部皮肤2次,75%的酒精一次待干连接留置针与输液管排好气,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柄与静脉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再进针2mm,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抽出针心,先用写好留置日期的无菌贴膜固定软管,然后再用透明贴膜固定。
1.2.4 封管
封管时先取下头皮针,消毒留置针接头,先抽取生理盐水5ml冲管,然后在抽取肝素液(250生理盐水加2500U肝素钠1支)5ml,边推注边退针头的封管方法夹闭留置针后拔针,对于血管较细的新生儿,推注要均匀、缓慢,封管液可以3ml封管。
1.2.5 封管液的选择
一般患儿为肝素溶液的封管,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用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及渗透压,符合生理需求,简单有效避免了病人的出血倾向,对于两次输液间隔时间短,暂停输液接受检查等可用生理盐水封管。
2 结果
175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4%,留置时间最短1天,最长7天。全部病例中无感染现象。
3 护理体会
3.1 操作要点
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30°为宜,进针速度宜慢,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后壁,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软管送入血管的长度不少于软管长度的一半。
3.2 护理观察
注意局部有无红肿及输液通畅情况,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宣教,做好解释工作。留置针保留时间一般为3~5天,不宜超过7天。[2]保留穿刺部位的干燥无菌,透明胶带3~5天更换一次。
3.3 肝素液封管
将1支肝素(12500单位)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每次3-5ml,正压封管,即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先缓慢推入2~3ml,再边推边旋式退出针头。每8~12小时封管1次,正确掌握封管液的浓度、量、间隔时间等,防止血液倒流而出现堵管现象。[3]
3.4 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儿科患儿活动度大,不能很好地配合,置管前强调将穿刺周围毛发剃干净,以便加强固定,减少感染因素,一旦发生渗出,局部冷敷,促进吸收。
(2)做好宣教工作:置管前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使其了解留置针的优点及操作过程。留置后指导家长协助保护套管针,尤其在夜间护理好患儿,减少和杜绝患儿自行拔管的危险行为,保证患儿安全。
(3)若发生堵管,无论时间长短,勿强行通管,避免静脉栓塞的发生,应予以更换。
(4)由于儿科用药浓度小、流速慢,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小,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成年人。
(5)擅离医院留置针易出问题:某些患儿治疗完毕后,其家长要求携患儿回家休息,虽与医生签订了离院告知书,但其离院后,留置针护理问题令人担忧。护理人员不能以为有了告知书就可高枕无忧了。离院前,护理人员要主动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止患儿拔管危险现象的发生。
总之,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减少患儿痛苦,减少静脉损伤,同时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便于管理。[4]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骆媚芬. 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01):175~176
[2] 徐艳.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优势和护理要点分析[J].淮海医药,2013,(02):173.
[3] 孙开梅.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科输液中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704~705.
[4]任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4,20,(6):465.
【关键词】 头皮静脉 留置针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05-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有效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输液及抢救的需要。现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75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0~6个月75例,6个月~1岁48 例,1~2岁 32例,3~7岁20例。入院后均采用了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
1.2 方法
1.2.1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Intima-Ⅱ24G静脉留置针及3M透明胶条。
1.2.2 血管的选择
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及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手背静脉等较粗直的血管穿刺。[1] 1.2.3 穿刺方法
选择血管备皮后,用0.5%的碘伏消毒穿刺局部皮肤2次,75%的酒精一次待干连接留置针与输液管排好气,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柄与静脉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再进针2mm,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抽出针心,先用写好留置日期的无菌贴膜固定软管,然后再用透明贴膜固定。
1.2.4 封管
封管时先取下头皮针,消毒留置针接头,先抽取生理盐水5ml冲管,然后在抽取肝素液(250生理盐水加2500U肝素钠1支)5ml,边推注边退针头的封管方法夹闭留置针后拔针,对于血管较细的新生儿,推注要均匀、缓慢,封管液可以3ml封管。
1.2.5 封管液的选择
一般患儿为肝素溶液的封管,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用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及渗透压,符合生理需求,简单有效避免了病人的出血倾向,对于两次输液间隔时间短,暂停输液接受检查等可用生理盐水封管。
2 结果
175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4%,留置时间最短1天,最长7天。全部病例中无感染现象。
3 护理体会
3.1 操作要点
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30°为宜,进针速度宜慢,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后壁,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软管送入血管的长度不少于软管长度的一半。
3.2 护理观察
注意局部有无红肿及输液通畅情况,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宣教,做好解释工作。留置针保留时间一般为3~5天,不宜超过7天。[2]保留穿刺部位的干燥无菌,透明胶带3~5天更换一次。
3.3 肝素液封管
将1支肝素(12500单位)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每次3-5ml,正压封管,即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先缓慢推入2~3ml,再边推边旋式退出针头。每8~12小时封管1次,正确掌握封管液的浓度、量、间隔时间等,防止血液倒流而出现堵管现象。[3]
3.4 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儿科患儿活动度大,不能很好地配合,置管前强调将穿刺周围毛发剃干净,以便加强固定,减少感染因素,一旦发生渗出,局部冷敷,促进吸收。
(2)做好宣教工作:置管前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使其了解留置针的优点及操作过程。留置后指导家长协助保护套管针,尤其在夜间护理好患儿,减少和杜绝患儿自行拔管的危险行为,保证患儿安全。
(3)若发生堵管,无论时间长短,勿强行通管,避免静脉栓塞的发生,应予以更换。
(4)由于儿科用药浓度小、流速慢,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小,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成年人。
(5)擅离医院留置针易出问题:某些患儿治疗完毕后,其家长要求携患儿回家休息,虽与医生签订了离院告知书,但其离院后,留置针护理问题令人担忧。护理人员不能以为有了告知书就可高枕无忧了。离院前,护理人员要主动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止患儿拔管危险现象的发生。
总之,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减少患儿痛苦,减少静脉损伤,同时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便于管理。[4]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骆媚芬. 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01):175~176
[2] 徐艳.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优势和护理要点分析[J].淮海医药,2013,(02):173.
[3] 孙开梅.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科输液中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704~705.
[4]任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4,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