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小传:杨薇,女,1969年生,高中毕业参军入伍,后考入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2000年从部队转业。
作为合肥市唯一的一名基层女武装部长,她2003年才从事这项工作,但却很快在岗位上显示出了不俗的工作能力。扶贫、参建、拥军、拥属……在其职责的每一个角落,都已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打开杨薇办公室的书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荣誉证书。她先后被瑶海区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合肥警备区评为“十佳武装部长”,所在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拥模范单位”和“再就业模范单位”。日前,她的名字又出现在全省“扶贫先进个人”的候选人的名单上。
熟悉杨薇本人的瑶海区人武部部长汤和平表示,她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负责、极其认真的人,同时在工作上又有着女性干部特有的细致和踏实。”
骄人的成绩和踏实的作风,使得扬薇在领导、同事以及群众中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和尊敬。带着这种尊敬,记者日前也走访了这位女武装部长。
初显锋芒
在合肥市瑶海区,一位年轻的女干部印证着一句传承久远的名言——巾帼不让须眉!
而印证这句话的人,就是该区明光路街道人民武装部部长——杨薇。
将入不惑的杨薇看上去却像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戴个眼镜,很文静,说话慢条斯理,言语中似乎还有些腼腆,使人一时难以将其与一个成绩斐然的基层武装干部联系在一起。
然而,熟悉杨薇个性的同事们却知道,她的腼腆中带着执着,文静中透着干练。“杨薇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只要她认定的事情,就要一定要干好。”
这一点,原瑶海区统计局局长印象极其深刻。
2000年12月,31岁的西安姑娘杨薇和丈夫一道,从太原转业到安徽合肥。组织上分配她到瑶海区车站街道办事处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杨薇拿出了在部队锻炼培养出来的扎实作风,很快地投入到新的岗位中,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加街道和区里的其他各项工作。2001年元月份,正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关键阶段,杨薇被抽调到区统计局加强人口普查的编码工作。
由于杨薇刚从部队转业,人口普查的前期工作没有参加,中途介入编码工作着实有点勉为其难。
“当时,统计局长见到我,非常不信任我。”局长看到杨薇刚刚从部队回来,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没有参加人口普查的前期工作,对她能否胜任表示怀疑:“你怎么能干好这个工作?还是回去吧!”
一向服从组织的杨薇这次却没有听话,“你把我留下来吧,我保证能把事情做好!”她这样和局长立下军令状。
局长没有想到的是,杨薇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加班加点熟悉业务,并早就将区里下发的相关编码材料背个滚瓜烂熟。同时将小孩放在婆婆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几天下来,局长就为这个年轻人的执着所感动,不再提让她“回去”的事情了。
统计工作结束后,杨薇不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还因工作细致赢得了一致的认可。当年,她被瑶海区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痴情武装
2003年4月,由于业绩突出,杨薇被调到明光路街道担任武装部长工作。调整了工作岗位的杨薇,很快又显示出了不俗的身手——
在上级军事部门的帮助下,她首先从创新民兵整组工作思路入手,率先在社区配备了兼职民兵营长,对社区、企业进行了集中点验,选配热心民兵工作、有较高政治觉悟和良好军事素质的退伍军人担任民兵干部。通过民兵整组,每年基干民兵到点率都达到100%。民兵队伍中,地专人员、退伍军人、大中专学历、党团员人数均有所增加,整体素质达到了新阶段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要求。
在军事训练工作中,她发挥曾是一名军人的优势,严格按照年度训练任务,按纲施训。同时加强对参训人员的管理,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作为一名女武装部长,杨薇始终能做到和基干民兵一起吃住在训练场。辛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她的努力下,街道武装工作受到了上级好评。
征兵工作是基层武装工作头等大事,能否把辖区优秀青年选到部队,事关军队长远建设。在征兵工作中,杨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征兵工作的思路:她协调街道和省武警总队合肥直属支队建立了“双拥共建单位”,每年组织辖区预征对象去那里开展“体验军营生活,立志保家卫国”主题活动,增强预征对象参军报国热情。
她积极做好现役官兵家庭的帮扶工作,鼓励官兵安心服役,建功立业。近年来,从她手中入伍的上百名战士中,有85%的人被评为“优秀士兵”。12个转为士官,2人考上军校。
扎实有效的工作,使街道征兵工作中涌现了一大批典型:大学生投笔从戎、伤残军人送子应征、入伍新兵把零用钱捐助社区特困学生……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另外,在积极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这位女部长依然冲锋在前。她先后组织民兵1380余人次,带领基干民兵参与街道的学雷锋、文明创建等活动中。在年初的抗击冰雪灾害中,还主动召集收拢民兵,及时投入打通主要交通的战斗之中。
没有热饭吃,就泡一包方便面充饥;
铲雪的手磨出了泡,就拿扫帚扫;
汗水湿透了衣服,也顾不上休息……
在他们的感召下,周围群众也纷纷加入到抗雪的队伍中来,很快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杨薇的努力再一次赢得了上级领导肯定。2006年,她被合肥警备区评为“十佳武装部长”。
侠骨柔情
作为一名女性干部,杨薇比其他同志更多了一丝“柔情”。在其任职以来,扶贫工作一直成为其常抓不懈的一个重点。
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居民们经常能看见杨薇带着民兵干部走街串巷、调查了解贫困民兵和困难群众家庭情况。她把辖区的军烈属、因公牺牲家庭、残疾户、失业、下岗家庭、特困小学生户、特困大学生户作为帮扶的重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从2005年至今,她先后组织带领辖区民兵共捐款15万余元,捐献衣物300余件,帮扶小学生、大学生入学款6万元,常年资助儿童9名、大学生8名,帮助失业、下岗家庭安置工作671户,对军烈属、因公牺牲家庭,每年“八一”、春节均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购买慰问品上门慰问,对这些家庭进行生活上的关心。
杨薇还把民兵骨干和有技术的民兵组织起来,通过梳理论证,建立了民兵干部骨干扶贫帮困组织网络,稳定了帮扶队伍,确立了联系点,使帮扶工作进入常态化。
在抓好传统型帮扶的同时,杨薇又主动与辖区的培训机构联系,结合民兵政治教育、整组等时机请来专家对一些退伍战士、民兵进行技能培训和辅导。2005年至今,共举办培训班40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先后有60余名退伍战士和民兵由此而顺利就业。
杨薇的努力衍生了新的社会效应。这些就业的受助者,不但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同时也带动了周围群众一起走上致富路——
退伍战士徐广军,通过街道武装部组织的培训和牵线,自己利用所学的技能开了一个门面,现已成为一个小老板,所在单位先后接收安置了8名失业人员。
民兵戴祥海经营着一家茶庄,种、采、制作、销售一条龙,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在街道人武部的教育指导下,在他的茶园安置了20名困难群众,并一人资助了10名贫困儿童,汶川地震后,他个人捐出2万元,还发动厂里职工捐款5000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杨薇对辖区内每个涉军家庭都非常熟悉。居民们告诉记者,“杨薇和我们的关系都很好,家里的娶媳嫁女的事情也愿意去和杨部长商量商量。”
“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就是累一点也是值得的。”杨薇欣慰地说。
“大忙人”杨部长
一个年轻的武装干部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能取得如此的成绩确属不易。然而,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评价杨薇这几年的表现,成绩的本身反而显得微不足道。
杨薇不但担任武装部长的工作,还兼街道党政办主任,同时分管计划生育工作。武装部工作人员总共只有2人,而上面对口的单位有区武装部、宣传部、组织部、政府办、区委办、计划生育办公室等多个单位。
2005年,街道计生办主任因病请假一年有余,杨薇又兼任了一年多的“老本行”。在同事的印象中,她几乎总是马不停蹄的样子。大家开玩笑地说,“你真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武装部长!”
杨薇告诉记者,“累一点不要紧,只要把工作做好了就开心。”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自己经常连夜睡不着觉。
身体的辛劳并不是杨薇“不容易”的全部,为了做好工作,这位女武装部长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牺牲。
杨薇夫妇刚来合肥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住房。丈夫是一位监狱警察,工作特别忙,遇到值班经常三天两头不在家,不但家中所有的事情压在杨薇的身上,就连工作上需要商量的人都没有。
“初来安徽人生路不熟,生活习惯不适应,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打开局面并取得成绩,难度可想而知。”杨薇的同事向记者解释到。
除此之外,小孩的看管与照料又让她牵肠挂肚。小孩到了上学年龄之后,就不能总是在公婆老家住了。杨薇还是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着种种困难:她每天回家将饭菜多做一点,万一自己有事回不来,就叫孩子自己用微波炉热剩饭吃;别的孩子放学有家长接送,而杨薇的小孩却能自己回家。
“我的孩子,从小就非常自立!”杨薇说这样的话时候,眼中噙着泪水。一半是欣慰,一半是心酸。■
作为合肥市唯一的一名基层女武装部长,她2003年才从事这项工作,但却很快在岗位上显示出了不俗的工作能力。扶贫、参建、拥军、拥属……在其职责的每一个角落,都已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打开杨薇办公室的书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荣誉证书。她先后被瑶海区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合肥警备区评为“十佳武装部长”,所在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拥模范单位”和“再就业模范单位”。日前,她的名字又出现在全省“扶贫先进个人”的候选人的名单上。
熟悉杨薇本人的瑶海区人武部部长汤和平表示,她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负责、极其认真的人,同时在工作上又有着女性干部特有的细致和踏实。”
骄人的成绩和踏实的作风,使得扬薇在领导、同事以及群众中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和尊敬。带着这种尊敬,记者日前也走访了这位女武装部长。
初显锋芒
在合肥市瑶海区,一位年轻的女干部印证着一句传承久远的名言——巾帼不让须眉!
而印证这句话的人,就是该区明光路街道人民武装部部长——杨薇。
将入不惑的杨薇看上去却像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戴个眼镜,很文静,说话慢条斯理,言语中似乎还有些腼腆,使人一时难以将其与一个成绩斐然的基层武装干部联系在一起。
然而,熟悉杨薇个性的同事们却知道,她的腼腆中带着执着,文静中透着干练。“杨薇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只要她认定的事情,就要一定要干好。”
这一点,原瑶海区统计局局长印象极其深刻。
2000年12月,31岁的西安姑娘杨薇和丈夫一道,从太原转业到安徽合肥。组织上分配她到瑶海区车站街道办事处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杨薇拿出了在部队锻炼培养出来的扎实作风,很快地投入到新的岗位中,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加街道和区里的其他各项工作。2001年元月份,正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关键阶段,杨薇被抽调到区统计局加强人口普查的编码工作。
由于杨薇刚从部队转业,人口普查的前期工作没有参加,中途介入编码工作着实有点勉为其难。
“当时,统计局长见到我,非常不信任我。”局长看到杨薇刚刚从部队回来,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没有参加人口普查的前期工作,对她能否胜任表示怀疑:“你怎么能干好这个工作?还是回去吧!”
一向服从组织的杨薇这次却没有听话,“你把我留下来吧,我保证能把事情做好!”她这样和局长立下军令状。
局长没有想到的是,杨薇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加班加点熟悉业务,并早就将区里下发的相关编码材料背个滚瓜烂熟。同时将小孩放在婆婆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几天下来,局长就为这个年轻人的执着所感动,不再提让她“回去”的事情了。
统计工作结束后,杨薇不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还因工作细致赢得了一致的认可。当年,她被瑶海区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痴情武装
2003年4月,由于业绩突出,杨薇被调到明光路街道担任武装部长工作。调整了工作岗位的杨薇,很快又显示出了不俗的身手——
在上级军事部门的帮助下,她首先从创新民兵整组工作思路入手,率先在社区配备了兼职民兵营长,对社区、企业进行了集中点验,选配热心民兵工作、有较高政治觉悟和良好军事素质的退伍军人担任民兵干部。通过民兵整组,每年基干民兵到点率都达到100%。民兵队伍中,地专人员、退伍军人、大中专学历、党团员人数均有所增加,整体素质达到了新阶段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要求。
在军事训练工作中,她发挥曾是一名军人的优势,严格按照年度训练任务,按纲施训。同时加强对参训人员的管理,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作为一名女武装部长,杨薇始终能做到和基干民兵一起吃住在训练场。辛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她的努力下,街道武装工作受到了上级好评。
征兵工作是基层武装工作头等大事,能否把辖区优秀青年选到部队,事关军队长远建设。在征兵工作中,杨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征兵工作的思路:她协调街道和省武警总队合肥直属支队建立了“双拥共建单位”,每年组织辖区预征对象去那里开展“体验军营生活,立志保家卫国”主题活动,增强预征对象参军报国热情。
她积极做好现役官兵家庭的帮扶工作,鼓励官兵安心服役,建功立业。近年来,从她手中入伍的上百名战士中,有85%的人被评为“优秀士兵”。12个转为士官,2人考上军校。
扎实有效的工作,使街道征兵工作中涌现了一大批典型:大学生投笔从戎、伤残军人送子应征、入伍新兵把零用钱捐助社区特困学生……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另外,在积极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这位女部长依然冲锋在前。她先后组织民兵1380余人次,带领基干民兵参与街道的学雷锋、文明创建等活动中。在年初的抗击冰雪灾害中,还主动召集收拢民兵,及时投入打通主要交通的战斗之中。
没有热饭吃,就泡一包方便面充饥;
铲雪的手磨出了泡,就拿扫帚扫;
汗水湿透了衣服,也顾不上休息……
在他们的感召下,周围群众也纷纷加入到抗雪的队伍中来,很快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杨薇的努力再一次赢得了上级领导肯定。2006年,她被合肥警备区评为“十佳武装部长”。
侠骨柔情
作为一名女性干部,杨薇比其他同志更多了一丝“柔情”。在其任职以来,扶贫工作一直成为其常抓不懈的一个重点。
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居民们经常能看见杨薇带着民兵干部走街串巷、调查了解贫困民兵和困难群众家庭情况。她把辖区的军烈属、因公牺牲家庭、残疾户、失业、下岗家庭、特困小学生户、特困大学生户作为帮扶的重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从2005年至今,她先后组织带领辖区民兵共捐款15万余元,捐献衣物300余件,帮扶小学生、大学生入学款6万元,常年资助儿童9名、大学生8名,帮助失业、下岗家庭安置工作671户,对军烈属、因公牺牲家庭,每年“八一”、春节均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购买慰问品上门慰问,对这些家庭进行生活上的关心。
杨薇还把民兵骨干和有技术的民兵组织起来,通过梳理论证,建立了民兵干部骨干扶贫帮困组织网络,稳定了帮扶队伍,确立了联系点,使帮扶工作进入常态化。
在抓好传统型帮扶的同时,杨薇又主动与辖区的培训机构联系,结合民兵政治教育、整组等时机请来专家对一些退伍战士、民兵进行技能培训和辅导。2005年至今,共举办培训班40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先后有60余名退伍战士和民兵由此而顺利就业。
杨薇的努力衍生了新的社会效应。这些就业的受助者,不但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同时也带动了周围群众一起走上致富路——
退伍战士徐广军,通过街道武装部组织的培训和牵线,自己利用所学的技能开了一个门面,现已成为一个小老板,所在单位先后接收安置了8名失业人员。
民兵戴祥海经营着一家茶庄,种、采、制作、销售一条龙,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在街道人武部的教育指导下,在他的茶园安置了20名困难群众,并一人资助了10名贫困儿童,汶川地震后,他个人捐出2万元,还发动厂里职工捐款5000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杨薇对辖区内每个涉军家庭都非常熟悉。居民们告诉记者,“杨薇和我们的关系都很好,家里的娶媳嫁女的事情也愿意去和杨部长商量商量。”
“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就是累一点也是值得的。”杨薇欣慰地说。
“大忙人”杨部长
一个年轻的武装干部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能取得如此的成绩确属不易。然而,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评价杨薇这几年的表现,成绩的本身反而显得微不足道。
杨薇不但担任武装部长的工作,还兼街道党政办主任,同时分管计划生育工作。武装部工作人员总共只有2人,而上面对口的单位有区武装部、宣传部、组织部、政府办、区委办、计划生育办公室等多个单位。
2005年,街道计生办主任因病请假一年有余,杨薇又兼任了一年多的“老本行”。在同事的印象中,她几乎总是马不停蹄的样子。大家开玩笑地说,“你真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武装部长!”
杨薇告诉记者,“累一点不要紧,只要把工作做好了就开心。”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自己经常连夜睡不着觉。
身体的辛劳并不是杨薇“不容易”的全部,为了做好工作,这位女武装部长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牺牲。
杨薇夫妇刚来合肥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住房。丈夫是一位监狱警察,工作特别忙,遇到值班经常三天两头不在家,不但家中所有的事情压在杨薇的身上,就连工作上需要商量的人都没有。
“初来安徽人生路不熟,生活习惯不适应,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打开局面并取得成绩,难度可想而知。”杨薇的同事向记者解释到。
除此之外,小孩的看管与照料又让她牵肠挂肚。小孩到了上学年龄之后,就不能总是在公婆老家住了。杨薇还是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着种种困难:她每天回家将饭菜多做一点,万一自己有事回不来,就叫孩子自己用微波炉热剩饭吃;别的孩子放学有家长接送,而杨薇的小孩却能自己回家。
“我的孩子,从小就非常自立!”杨薇说这样的话时候,眼中噙着泪水。一半是欣慰,一半是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