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学生的背后……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wn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学生,尤其是热爱令人头痛的后进生已是老生常谈了,教师们大多乐于在操作层面总结经验得失。实际上,观念决定行为,在这里,笔者想从那些“大多雷同”的爱的行为背后施爱主体的思想观念即意识形态层面作一点“究底”式的探寻,以丰富大家对后进生转化这一话题的思考。
  
  爱生的“高度”
  
  “为了让后进生在会考时少拖班上的后腿。”
  “为了让那些家伙少给我惹点事。”
  “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这项任务。”
  这是不少教师之所以“爱”后进生的初衷。从中不难折射出本应是纯洁而高尚的师爱已走样甚而嬗变为狭隘、庸俗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这种出发点下的“爱生”倒不如说是“爱分”(学年会考和班级量比成绩)。然而,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值得敬畏的生命,是“地球上物质发展、有机进化过程的最重大的成果——哪怕是成绩才考个位数,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曲曲扭扭……”(杜比宁《人究竟是什么》)若“沦为”教师获得名利丰收的工具,实属可悲可叹!那位“调皮捣蛋”的“窗边的”小豆豆真幸运,因为她遇到了一所把孩子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满的人的巴学园。
  记得今年春晚那群可爱的农民工子弟在朗诵中有这样一句:“我们也是祖国的娃,我们也是祖国的花。”其实这更象是广大后进生的心声,因为有几人把后进生当作“祖国的娃”和“祖国的花”呢?有几人站在为祖国培育一个合格的公民、“一朵美丽的花”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教育之爱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当然还有对“人”的生命的敬畏,这应是教师爱生追求的高度。
  
  爱生的“力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出生时就因患上重病而落下残疾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爱的滋润下,逐渐走出自闭,融入集体。按常理来看,教师的工作已经够完满了,然而在一次轮到这个孩子所在小组值日时,他对其他同学的劳动视而不见,只是在一边自顾自地玩。他一句轻描淡写的“我能干啥!在家我什么也不会干!”遭到对其呵爱有加的老师一顿劈头盖脸的呵斥:“……你还算得上男子汉吗?只会自己可怜自己!在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护着你,就连妹妹也让着你,在学校同学帮你,老师疼你,可你能靠别人一辈子吗?一个人要想别人看得起,首先得自己看得起自己!老师之所以严格要求你,那是因为在老师眼里,你跟其他同学一样是个正常人,你又有什么理由把自己当成残疾人?难道连擦桌子的能力都没有吗?那还谈什么长大自食其力?”而这一有力的“当头棒喝”,非但没伤害到这个孩子,反而让其快要荒芜的心田“从此‘延伸’出一条鲜花小路”。(《人民教育》07年第6期))也就是这位深谙教育爱的真谛的老师,让这个后进生既走出“身残”更走出了“心残”的阴影,获得了新生。这位教师近乎残酷的爱的行为背后,是超越一般化的、触及灵魂的大爱,博爱。
  
  爱生的“广度”
  
  在洛夫先生的《一朵午荷》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真正懂得爱。”
  “此话怎讲?”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美丽、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段话于教师的启示是多元的。在我们看来,大凡后进生都是毛病、问题的“集合体”,而教师一如辛勤的园林工人,在爱的名义下将孩子身上“旁逸斜出”的“枝蔓”一一进行“修剪”,最后只剩下我们所追求的、唯一的“荷花”——循规蹈矩。对教师偏执的行为进行追溯:除应试教育的“余孽”作祟外,更多的是其不懂儿童或者误读儿童所致。纵观周围的教师——一群健忘的“过来人”,能有几人在教育实践中爱屋及乌地欣赏“污泥”、“残叶”……殊不知这些诸如顽皮好动、耍小心眼、搞恶作剧、标新立异、不循常理等所谓的“污泥”、“残叶”正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因其与“美丽的荷花”(爱学习守规矩)无关(看似无关),故而被排斥在教师爱的外围,非但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宽容,还会横遭打压。
  
  爱生的“长度”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现象并不鲜见:教师昨天对某后进生还恨不得“捧出一颗心来”,今天听说其要转学而长吁一口气“终于脱手了”;今天是我的弟子我热爱,明天是他人的门下便与己无关了。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谈其师爱纯粹与否,由于精力、时间等客观因素,教师确实难以对每个后进生“将爱进行到底”,然而我们却可以将“爱的接力棒”传递得更远——与新接手的老师作好交接,抽空关注已是他人弟子的后进生……毕竟,“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朱永新)。真爱后进生,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和等待铁树开花的眼光和功力。我们要包容后进生昨日的顽劣不化,理解其今天的莽撞青涩,关注其明天的雏鹰展翅,如一篇题为《老师的目光》的散文中写的那样:“老师的目光是长长长长的线,长长长长的是它对学子的牵挂……”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还在不断的完善,适应着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在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问题成为生物教学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科技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渐突显,解决高中生物教学中面临的各种难题,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字:教学效率 学习兴趣 教學策略  一、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课改的深入性发展,高中生
摘要: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切入点。但是传统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萌发。小学生亦如是,学生无疑可问,不敢问,或者不知怎样问,或者没有机会问。对此,教育者应该创设趣味式、悬念式或冲突式问题情境,创设心理安全环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多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提问。从而促进问题意识的产生,提升问题的质量,促使学生创新精神的生成。  关键词:问题意识 小学生 数学 培养 策略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更年乐水丸的药理作用,探讨更年乐水丸早期治疗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更年乐高剂量组、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印江自治县峨岭镇一小创办于1914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县城中心完全小学。1992年跻身于中国百所名校之列。现有学生2367人,36个教学班, First, imp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作用,分析其疗效来源因素,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OVA混悬液的方法复制AR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模型
目的:该课题对清肺化痰散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壅肺证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并讨论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符合小儿肺炎喘嗽痰热壅肺证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
目的:  对所有确诊入选的失眠患者,予以加味甘麦大枣汤进行治疗,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失眠患者服药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