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的《化工分析》教学,出现了学生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本文对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化工分析》课程教学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中职;化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现阶段的《化工分析》教学中,必须重视岗位结合的作用,利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和企业需求脱节的现状。
1.“做学教合一”的基本概念
“做学教合一”的教育理念,主要强调了学生的本位思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思想意识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同时教师必须将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学教合一”理论,最早是起源于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理论,后来经过我国教育家杜伟,以“从做中学”为基础理论,并进行改良,最终形成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做学教合一”理念。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单独的放任学生自主学习,或者片面的依赖教师教学,都是不正确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做学教合一”,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学的效果。
2.中职《化工分析》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中职《化工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依旧沿用着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和模仿教师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分析》的基础知识,但是却将实践技能操作和基础知识点进行了分离,且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这样的教学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降低,又由于缺乏和教师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很能理解《化工分析》课程中的重难点,整体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融入有效的教学方式,是直接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学教合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该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改变教学现状,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1]。
3.在中职《化工分析》教学中应用“做学教合一”的具体措施
3.1 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进行引导
在中职《化工分析》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细致的划分,将素养提升、教育知识等目标任务从大纲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明白自身的学习任务,并对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任务产生清晰的认知。当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对项目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熟知以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深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3.2 加强实践活动,在操作过程中融入知识学习
在中职《化工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及时调整《化工分析》课程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职教师通过利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将岗位特征的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带领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解,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社会的需求点,从而加强对自身的学习,以便未来能够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鉴于这种情况,中职教师可以利用化工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典型工作的过程中,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物质定量分析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中职教师可以利用制碱工业,来对纯碱产品进行抽取,在要求学生对提取出来的样品进行含铁量的测定。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结合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式,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教学场景中,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处理企业中的工作问题,体验企业岗位的需求。并且,在实践和模仿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转换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岗位,从而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岗位特征[2]。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体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够提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和新时代的就业情况进行有效的对接,转变学生的學习状态,让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成主动学习知识,真正的达到做教学合一。
3.3 注重教学设计,利用多样化模式引导学生
在中职《化工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化工分析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设计《化工分析》的课堂教学时,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现代化教育的教学引导下,学会知识,运用知识。
例如,在吸光光度分析部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堂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堂的引导来自主学习该课程的重难点,并在互联网交流平台上,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客观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解决课堂知识中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做学教合一”的教学引导。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化工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兰, 赵慧. 《中职服装结构与工艺》”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04):151-152.
[2] 戴美玲. “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687(05):147-147.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中职;化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现阶段的《化工分析》教学中,必须重视岗位结合的作用,利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和企业需求脱节的现状。
1.“做学教合一”的基本概念
“做学教合一”的教育理念,主要强调了学生的本位思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思想意识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同时教师必须将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学教合一”理论,最早是起源于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理论,后来经过我国教育家杜伟,以“从做中学”为基础理论,并进行改良,最终形成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做学教合一”理念。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单独的放任学生自主学习,或者片面的依赖教师教学,都是不正确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做学教合一”,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学的效果。
2.中职《化工分析》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中职《化工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依旧沿用着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和模仿教师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分析》的基础知识,但是却将实践技能操作和基础知识点进行了分离,且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这样的教学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降低,又由于缺乏和教师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很能理解《化工分析》课程中的重难点,整体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融入有效的教学方式,是直接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学教合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该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改变教学现状,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1]。
3.在中职《化工分析》教学中应用“做学教合一”的具体措施
3.1 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进行引导
在中职《化工分析》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细致的划分,将素养提升、教育知识等目标任务从大纲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明白自身的学习任务,并对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任务产生清晰的认知。当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对项目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熟知以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深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3.2 加强实践活动,在操作过程中融入知识学习
在中职《化工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及时调整《化工分析》课程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职教师通过利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将岗位特征的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带领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解,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社会的需求点,从而加强对自身的学习,以便未来能够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鉴于这种情况,中职教师可以利用化工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典型工作的过程中,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物质定量分析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中职教师可以利用制碱工业,来对纯碱产品进行抽取,在要求学生对提取出来的样品进行含铁量的测定。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结合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式,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教学场景中,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处理企业中的工作问题,体验企业岗位的需求。并且,在实践和模仿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转换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岗位,从而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岗位特征[2]。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体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够提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和新时代的就业情况进行有效的对接,转变学生的學习状态,让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成主动学习知识,真正的达到做教学合一。
3.3 注重教学设计,利用多样化模式引导学生
在中职《化工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化工分析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设计《化工分析》的课堂教学时,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现代化教育的教学引导下,学会知识,运用知识。
例如,在吸光光度分析部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堂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堂的引导来自主学习该课程的重难点,并在互联网交流平台上,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客观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解决课堂知识中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做学教合一”的教学引导。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化工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兰, 赵慧. 《中职服装结构与工艺》”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04):151-152.
[2] 戴美玲. “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687(05):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