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提问的角度 让数学课堂彰显“灵动”气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as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学习,就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题”则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建构与发展的源泉。课堂提问角度的拓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与深入,并能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彰显出“灵动”的气质。
  【关键词】数学课堂 提问角度 拓展 灵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0-01
  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与深入,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提问的过程中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1]”。数学的学习,就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题”则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那如何使数学课堂彰显出“灵动”的气质,笔者尝试从拓展提问的角度入手作出有益的探索:
  从教与学的关系、从提问发起者和接受者的角色思考,课堂提问应由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三种基本提问角度组成。其次提问角度还要广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数优秀生,要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2]最后提问角度选择要恰当,不宜繁而多。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例如:我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这一知识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出示:3,5,18,20,36)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生:……
  师:这里36的因数是谁?生1:3(后进生)。生2:18(后进生)。
  师:还有谁?生:36(中等生)。
  师:除了这3个,你们还能找出36的其它因数吗?
  师: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
  及时讲明要求:
  ①独立完成挑战,也可以和同桌合作完成。
  ②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后写在横线上,并写出找的方法,注意怎么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一个不落。(生开始找,师巡视指导。)
  (教师从学生中间任意选择了两份作业。生1:1,2,3,4,18,36。生2:1,36,2,18,3,12,4,9,6。)
  师:你们更欣赏这里的哪一份?同意生1的请站起来。同意生2的请坐着。你们互相提出问题,比一比谁能将对方的问题击破!(学生自由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提问的角度就由教师→学生自然的转变成了学生→学生,在学生辩论过程中由于学生感觉心理上是平等的所以就敢问、想问、乐问,“思维在互相提问中一次次的碰撞,智慧一次次的涌动,课堂灵动起来了!”[3])
  师:辩论的结果是你们更喜欢哪一份?生:第二份。(后进生)
  师:为什么呢?生:毕竟第一份漏了一些答案。(中等生)
  师:第一份作业难道仅仅是粗心吗?我们一起研究第二份作业。找到了1就意味着找到了36,为什么?生:1×36=36……(中等生先回答,再请1-2个后进生回答)
  师:接着找到了2就意味着找到了18。咦,为什么不接着找3和4而是找2呢? 生:(抢着说)按顺序找。
  师:找完了4以后,怎么不找5呢? 生:因为没有哪个自然数与5相乘的积是36。(后进生先回答,若答不正确请优等生,再请1-2个后进生或中等生回答)
  师:为什么找到6以后就不接着找呢?生:再找下去就和前面重复了。
  师: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生:为什么只写一个6?
  生:因为6×6=36,两个因数都是6,只写一个就可以了。(中等生)
  师:找到什么时候就可以停了?
  生1:找到相同的数就可以了。(中等生)生2:(马上反驳)不一定要找到相同的数。有时是要找到相同的因数,但有时只要找到两个因数的差最小就可以了。(优等生)
  师:能把找到36所有因数的方法概括地介绍一下吗?
  生:找乘积是36的算式。(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
  师:还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按顺序找。
  师:想完善自己的答案吗?
  师:在完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介绍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正是因为思考有序,才赢来了答案的完整。
  整个环节我没有立即认定结果,也没有直接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营造了一个平等的、灵动的对话空间。其中有“煽风点火”式的质问:“你们还能找出36的其它因数吗?找1个、2个并不难,难就难在把36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有对学生意见的推波助澜的反问:“你们更欣赏这里的哪一份?为什么?”有对学生意见的追问:“漏写仅仅是因为粗心吗?”还有对知识、方法的设问:“为什么不接着找3和4,而是找2呢?找完4以后怎么不找5呢?为什么找到6以后就不接着找呢?”“找到什么时候就可以停了?”问题提出后,我有目的地选择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相应的问题,使提问的角度广阔,“自然的拓展各种提问的角度,使学生的思维一次次的在问题矛盾的撞击中提升。”[4]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角度的多元化,赋予了每个学生思考的激情;通过提问角度的广阔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燃烧”;通过提问角度的恰当化,帮助每个学生不断地生成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在与我的灵动的交流中,无痕地生成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完善了学习方法。
  多元、广阔、恰当的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更完善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数学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提问角度的拓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高效、耐人寻味,使学生会学、想学、乐学,这样数学课堂彰显出“灵动”的气质,就如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所追求的课堂境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朱成杰,《智慧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4]林崇德,《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探明预处理改善秸秆营养价值的某些机理为目的,研究氢氧化钠(NaOH)处理、尿素(Urea)处理和碳酸氢铵(NH4HCO3)处理对消化过程中瘤胃微生物活力和稻草的超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我国电厂早期引进的2台600MW机组为西屋MOD-Ⅱ型DEH系系统,其主机为W2500小型计算机,DEH操作在几块硬操盘上实现,以单色CRT数据监视.引进厂利用机组大修机会,对1号机组控制系
本文旨在研究两种水平的复合益生菌培养物(Complex-Probiotic Cultures,CPC)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生理及排泄物氨逸失的影响。选择120头体重在6.75±0.11kg的23日龄健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PCV)是无囊膜的单股环状DNA病毒的一种,包括猪圆环病毒I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II型(PCV2)两个基因型,其中猪圆环病毒II型具有强的致病性,
伴随着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基础学科和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高效、强特异性生理功能的生物酶制剂已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焦点,其生产使用规模也不断扩大。针对生物制品安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7-01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作业、笔试成绩都不错,但上课不喜欢发言,口语很糟。有的学生口头输出能力差,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影响交际能力的因素。一是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仅限词汇、语法知识点的梳理,学生的课堂活动主要还是听讲、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语言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对于初中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介绍了数学语言在初中学生中的能力特点,分析了数学语言障碍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排除数学语言障碍,改善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 语言 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7-01  数学语言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之一,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好这一基本技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3-01  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是句型转换中的基本句型之一,也是英语初学者所需掌握的一种基本句型。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英语教学中总结的一般疑问句相关转换规则。  我初步将一般疑问句练习中的句子分为三大类:  一、含有be动词(amisarewaswere)的句子。  在此类句子中,可将be动词调到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在体外保持未分化状态无限增殖传代。目前已建立了多种动物和人的ESCs系。昆明系小鼠是我国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