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年轻过,我们都会老
CUTE:在央视《人物》栏目做编导五年,为什么突然辞职,家人什么态度?
李曼华:那个时候,央视逐渐开始以收视率作为评定节目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来,自己的很多创作意图必须放弃,想离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而真正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是朋友谈到的一则新闻:母亲因介绍女儿卖淫被判刑。这个事件完全颠覆了我的世界观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看法,我怎么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我去了现场。从那里回来后,我就下决心辞职了,想把这个事件拍成一部电影《闭上双眼》。
CUTE:拍摄《闭上双眼》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李曼华:我到了东北后,想了很多办法接近当事人,和她们聊了很多,我才发现事实比记者朋友叙述的更残酷。我采访了相关当事人、办案的警察、判案的法官,并走访了周围几个城市,看看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让我最为震惊的,不是这件事情本身匪夷所思,而是所有接受采访的人最后都会加上一句,“这没什么大不了啊,人总要活下去嘛。”这个事件让我认识到,我们传统秉承的家庭伦理已在消解。每个人都匆匆忙忙,浮躁功利,从来不回头看一眼。有多少人想过,世界正变成什么样子?这个故事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我觉得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
CUTE:第一部电影已获得成功,为何又开始涉足中国养老领域?
李曼华:《闭上双眼》拍完后,有很多投资商找我,希望为我的下一部女性电影投资。就在第二部电影一切准备就绪时,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使我改变了初衷。新闻说的是一个老人死在家中一周才被发现。那天整整一个晚上,我开始搜索中国老年人养老的现状,了解得越多越吃惊,中国的养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地步,目前养老结构已呈现倒三角结构,二十年后,一对年轻夫妇需要负担十二位老人。于是我决定,女性电影不拍了,拍一部有关养老的电影。
CUTE:对于拍摄养老题材,你的工作团队是什么态度?
李曼华:他们全都表示反对,尤其是我的运营总监和媒体总监。他们的想法可以理解,剧本、演员、摄制组,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着女主演一回国就开拍,为什么突然要放弃这一切去开始大家都不看好的养老领域?但大家看这次我的态度如此坚决,也知道改变不了我的决定,就只好听我的。
CUTE:你为什么要自费拍摄《我们正在老去》这部纪录片,共投入多少钱?
李曼华:开始是想拍一部养老电影,没想要自己投资,因拍电影需要的资金很大,自己肯定投不起。我找投资商,没人愿意投资一部养老片。后来我家长辈所在的小区一个月之内有两位老人跳楼,对我触动很大,我决定不再等了,自己投资拍,电影拍不起,就拍纪录片吧。
我没算过自己往这部片子里投了多少钱。没有钱了就接拍一部商业片,凭着自己之前的作品口碑,片源不成问题,拍完后把片酬投到这部纪录片中。有时也把先生给我的零花钱偷偷投到拍摄上。拍完之后做摄影展时,我实在没钱打印照片,就把先生准备给我出门时应急的一笔钱用了。
CUTE:《我们正在老去》的片花中纪录了你们拍摄时屡遭拒绝的场面,最后如何找到愿意参加拍摄的老人?
李曼华:2011年 夏天,我和团队的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挨个“扫荡”北京的公园,寻找愿意参加拍摄的老人。可老人们一听说要跟拍自己每天的生活,纷纷摇头走开,有的还 质疑我们的目的何在。就这样,我们走遍了北京的公园,询问了几百位老人,最终感动了一位辛爷爷,同意我们到他家中拍摄。李奶奶是住在辛爷爷楼上的邻居,在辛爷爷的动员下加入了我们的拍摄。
CUTE:拍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曼华:现在回想,最大的困难,不是当时找不到愿意拍摄的老人;不是经费紧张;不是得不到理解,在拍摄现场被人轰出来等,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团队拍了海量素材后,不知用什么方式呈现出来。团队讨论了很多次,主要集中在要用什么影像来表达。大家认为,一定要把我们拍摄的那些老人痛苦、绝望、无助的故事用最直接的影像表达出来,这样电影才会有冲击力,才更可能引起关注。而我认为,表现痛苦无助,不一定要用直接的影像,这种方法过于直接,可能会消减张力。反而,用一种唯美的方式、平静的方式,来表现残酷,会让人觉得更残酷。争论持续了很久,最后还是我占了上风,把大量直接的影像剪掉,用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剪辑了最终的版本。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比较痛苦的。
CUTE:你以后还会涉及养老题材吗?
李曼华:拍完《我们正在老去》后,发现中国养老问题非常大,不是一两部片子能说清,也不是一部片子就能有所影响的。我准备在5到10年内制作一系列的养老题材影像,有纪录片、电影、图片摄影,老人口述史等等,希望建立一个最全的养老影像库,以推动中国养老改革。
CUTE:在央视《人物》栏目做编导五年,为什么突然辞职,家人什么态度?
李曼华:那个时候,央视逐渐开始以收视率作为评定节目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来,自己的很多创作意图必须放弃,想离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而真正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是朋友谈到的一则新闻:母亲因介绍女儿卖淫被判刑。这个事件完全颠覆了我的世界观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看法,我怎么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我去了现场。从那里回来后,我就下决心辞职了,想把这个事件拍成一部电影《闭上双眼》。
CUTE:拍摄《闭上双眼》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李曼华:我到了东北后,想了很多办法接近当事人,和她们聊了很多,我才发现事实比记者朋友叙述的更残酷。我采访了相关当事人、办案的警察、判案的法官,并走访了周围几个城市,看看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让我最为震惊的,不是这件事情本身匪夷所思,而是所有接受采访的人最后都会加上一句,“这没什么大不了啊,人总要活下去嘛。”这个事件让我认识到,我们传统秉承的家庭伦理已在消解。每个人都匆匆忙忙,浮躁功利,从来不回头看一眼。有多少人想过,世界正变成什么样子?这个故事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我觉得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
CUTE:第一部电影已获得成功,为何又开始涉足中国养老领域?
李曼华:《闭上双眼》拍完后,有很多投资商找我,希望为我的下一部女性电影投资。就在第二部电影一切准备就绪时,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使我改变了初衷。新闻说的是一个老人死在家中一周才被发现。那天整整一个晚上,我开始搜索中国老年人养老的现状,了解得越多越吃惊,中国的养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地步,目前养老结构已呈现倒三角结构,二十年后,一对年轻夫妇需要负担十二位老人。于是我决定,女性电影不拍了,拍一部有关养老的电影。
CUTE:对于拍摄养老题材,你的工作团队是什么态度?
李曼华:他们全都表示反对,尤其是我的运营总监和媒体总监。他们的想法可以理解,剧本、演员、摄制组,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着女主演一回国就开拍,为什么突然要放弃这一切去开始大家都不看好的养老领域?但大家看这次我的态度如此坚决,也知道改变不了我的决定,就只好听我的。
CUTE:你为什么要自费拍摄《我们正在老去》这部纪录片,共投入多少钱?
李曼华:开始是想拍一部养老电影,没想要自己投资,因拍电影需要的资金很大,自己肯定投不起。我找投资商,没人愿意投资一部养老片。后来我家长辈所在的小区一个月之内有两位老人跳楼,对我触动很大,我决定不再等了,自己投资拍,电影拍不起,就拍纪录片吧。
我没算过自己往这部片子里投了多少钱。没有钱了就接拍一部商业片,凭着自己之前的作品口碑,片源不成问题,拍完后把片酬投到这部纪录片中。有时也把先生给我的零花钱偷偷投到拍摄上。拍完之后做摄影展时,我实在没钱打印照片,就把先生准备给我出门时应急的一笔钱用了。
CUTE:《我们正在老去》的片花中纪录了你们拍摄时屡遭拒绝的场面,最后如何找到愿意参加拍摄的老人?
李曼华:2011年 夏天,我和团队的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挨个“扫荡”北京的公园,寻找愿意参加拍摄的老人。可老人们一听说要跟拍自己每天的生活,纷纷摇头走开,有的还 质疑我们的目的何在。就这样,我们走遍了北京的公园,询问了几百位老人,最终感动了一位辛爷爷,同意我们到他家中拍摄。李奶奶是住在辛爷爷楼上的邻居,在辛爷爷的动员下加入了我们的拍摄。
CUTE:拍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曼华:现在回想,最大的困难,不是当时找不到愿意拍摄的老人;不是经费紧张;不是得不到理解,在拍摄现场被人轰出来等,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团队拍了海量素材后,不知用什么方式呈现出来。团队讨论了很多次,主要集中在要用什么影像来表达。大家认为,一定要把我们拍摄的那些老人痛苦、绝望、无助的故事用最直接的影像表达出来,这样电影才会有冲击力,才更可能引起关注。而我认为,表现痛苦无助,不一定要用直接的影像,这种方法过于直接,可能会消减张力。反而,用一种唯美的方式、平静的方式,来表现残酷,会让人觉得更残酷。争论持续了很久,最后还是我占了上风,把大量直接的影像剪掉,用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剪辑了最终的版本。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比较痛苦的。
CUTE:你以后还会涉及养老题材吗?
李曼华:拍完《我们正在老去》后,发现中国养老问题非常大,不是一两部片子能说清,也不是一部片子就能有所影响的。我准备在5到10年内制作一系列的养老题材影像,有纪录片、电影、图片摄影,老人口述史等等,希望建立一个最全的养老影像库,以推动中国养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