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从小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ing198198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对识字比较薄弱的孩子,建议买带拼音的简短的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更容易感兴趣。对识字成绩不错的孩子,建议买带拼音的简单的童话故事书,家长在挑选时,注意故事要通俗易懂,类似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可能较难理解,孩子会因为看不懂而对阅读失去兴趣。对于本身就具备一定识字量的孩子,可以适当提高要求,阅读一些成语故事、古诗、寓言等。在孩子阅读有困难时,家长可适当做些辅导。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低段;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1~2年级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要扎扎实实地完成小学1~2年级不少于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还应注意加以量化来提高课外阅读效果。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在“喜欢阅读,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乐于阅读,从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但是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识字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就给课外阅读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一年级入学儿童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学好拼音,注重识字
  看书得从认字开始,学生刚进入校门,什么也不懂,教师也不可操之过急,须慢慢引导。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先根据教材引导学生学好拼音,利用学会的拼音多认字。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边学边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朗读、接触汉字。主要是读读儿歌,猜猜谜语,诗歌朗诵等,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还可在正式开学1~2周内学会朗读全班同学的姓名。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说说这些字是在哪里认识的,是怎么认识的,还可以教给大家怎么读,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了。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坚持收看“学古诗”“成语故事”“动物世界”“动画城”“大风车”等电视节目,每天保证在家有二十分钟以上,在校有三十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
  二、利用活动,提高兴趣
  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表现欲强,爱听表扬,但他们意志品质尚未很好的发展和形成,做事往往缺乏恒心。当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时也不例外,教师应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比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背儿歌比赛,猜谜语游园活动等,其中,故事会形式要多样,可以是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也可以是编故事;可以一个人独立承担,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诗歌朗诵会则要求每位同学扮演诗人或诗中的人物上台朗诵一首诗。背儿歌比赛主要是看谁背得多,背得好。猜谜语游园活动要求每位同学事先出一条谜语,不能重复,活动时看谁猜中最多。在阅读课时,我发现有些同学看书特别认真,我就及时进行了表扬。还对那些特别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进行了奖赏,并允许他们把学校里的课外书带回家去看,而对那些屁股坐不牢,不怎么要看书的调皮学生,我在每节阅读课之前,总是先挑几本书,讲几个故事给他们听。当下课的时候,总有学生很高兴地来跟我说:老师,你刚才讲的故事我在那本书里看到过了。那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指导方法,加强效果
  让一年级这么小的学生,持之以恒地每天看書,坚持下去确实很难。有时我发现他们看课外书,有几个人确实能长时间地静下来看课外书,可总有那么几个人,一节课下来,书换了好几本,其实什么也没看进去,只是应付时间。为此,我就调整方法,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如摘录新学会的字,越多越好,还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时,他们看起书来就比较有积极性了。有时布置一个任务,让大家准备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听,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去准备。为了学生那份求知欲,促使学生有目的地看书,教师真的要变些花样才行。在学完《古诗两首》时,一首是《春晓》,一首是《村居》,我发现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而且现在正是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我就趁机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要求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歌。同学们回家后,有的在《唐诗三百首》里找,有的在另外的教科书里找,有的去问哥哥姐姐,热情比较高。到了第二天一数,起码有十几首。于是,我就让他们把古诗抄在纸上,在墙上贴出来。我还把其中的几首打印出来,让学生背诵,还开展了一个诗歌朗诵会,评出了背古诗最多的学生,我发现学生对自己找来的古诗背得特有劲。这一次使我和我的学生共享了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家长,携手督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一年级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无论是选择读物,还是进行阅读都确实存在很大的障碍,更需要教师、家长的指导。我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对识字比较薄弱的孩子,建议买带拼音的简短的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更容易感兴趣。对识字成绩不错的孩子,建议买带拼音的简单的童话故事书,家长在挑选时,注意故事要通俗易懂,类似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可能较难理解,孩子会因为看不懂而对阅读失去兴趣。对于本身就具备一定识字量的孩子,可以适当提高要求,阅读一些成语故事、古诗、寓言等。在孩子阅读有困难时,家长可适当做些辅导,还要求家长能尽可能多的买些课外书籍,供孩子看,并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孩子在家能看半小时左右的书,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只有家校互相配合,共同指导督促,才能帮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使一年级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否则效果甚微,甚至成为一句空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总之,一年级入学儿童的课外阅读,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鼓励,切忌拔苗助长!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以书为友,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愤世嫉俗,专指文化精英阶层包括书法界高雅人士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态度;与此相反的另一种态度则为超尘脱俗.二者貌似相异实质相同,即鲁迅先生所指出的『最大的轻蔑是无言,而且
期刊
摘 要:“集少成多,厚积勃发,才能有量变到质变飞跃”。学习也就如此,今天失一点数学概念,明天丢一个定理、公式,越来越跟不上,也就越来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差生也可以一步步转化为优秀的学生。  关键词:差生;兴趣;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
摘 要: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爱效应;情感教学;和谐融洽  教师是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影响人格。曾经有位老者这样说过:“上等教师用眼神说话,中等教师用语言说话,下等教师用拳脚说话。”我觉
杨守敬(一八三九—一九一五) ,字惺吾、星吾,晚号邻苏老人,书斋名激素飞清阁、观海堂、邻苏园,湖北宜都人.著有《激素飞清阁评碑记》《激素飞清阁评帖记》《楷法溯源》《望堂
期刊
《唐大荐福寺法镇律师墓志》全称《大唐大荐福寺主临坛大德法镇律师墓志铭并序》.志高六十厘米,宽五十九厘米.志文楷书,凡二十七行,满行二十七字,共计六百六十字.志盖篆书『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沟通语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虽然已经从“哑巴英语”的误区中走出来,但是在实践中仍然缺乏经验,存在着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采取何种办法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希望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摘 要:“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状况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它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有着广阔的育人阵地。从西周时代孔子办教育的
『雅』『俗』是中国艺术批评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唐代是雅俗观念逐渐由以德为雅、以庸为俗,向追求纯粹审美功能转变的重要时期.伴随着『雅』『俗』内涵的不断丰富,张怀瓘在其理
摘 要: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站在课堂上,教师就成为一个“为学生服务”的人,而不再单纯是老师自己。这种特定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接受职业道德的约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关键词:教师;情绪;主人  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也是一个凭良心干活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孔子时代,就对老师这个职业有着清晰的定位。2000多年来,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