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lee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个性。本文将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投入、积极思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什么是问题情境策略呢?就是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和故事之中,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为要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地整合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情境。实际上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抽象、概括、推广,探索规律,掌握新知识,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促进他们有效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二、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通过提问和具体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是师生间最明显、最有效的双向活动方式。课堂上适当地进行提问,不仅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运用,打破了以往的“满堂灌”式教学,而且给予了学生参与的机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主要侧重于课前筹备、课堂运用两个环节。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教学中,一开始上课,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记得一句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忘了,谁能说出下一句是什么?”有学生马上说“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学生说:“老师现在不是上数学,而是上语文?”我马上说:“谁规定数学课不能念诗,这诗可和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一点关系呢!”学生马上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我将两句诗竖行排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样排列像什么?”有学生马上说:“像对联,‘两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从而引入“对称”这一概念。接着,再不失时机出示一些对称图样,从感性认识人手,激发学生联想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学问,使学生“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利用实验的形式,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可增强合作意识,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二)提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问题和课堂思维培养情境
  有些数学知识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的教学时,设计如下的问题串: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各组算式
  8×8=64 10×10=100 13×13=169
  7×9=63 9×11=99 12×14=168
  ②已知25×25=625 那么24×26=?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从上述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⑤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算式的观察、比较中,通过合情推理、归纳,提出猜想,进而用数学符号表达:若a×a=m,则(a 1)(a-1)=m-1,然后,用多项式乘法,则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课堂训练情境,对老问题进行延伸,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在中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例如:在“日历中的方程”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某月的日历,让学生说出任意一行相邻三个数的和或任一列相邻三个数的和,让老师猜这三天分别是哪一天。老师很快说出答案后,学生定会感到惊奇,此时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日历上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紧接着老师再分别提出以下的问题:(1)如果设其中的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样表示?怎样设未知数?(2)如果给出这三个数的和是60,根据所设的未知数x,列出方程,求这3天分别是几号?叫学生板出不同的解法,并比较哪种方法较简单。(3)如果这三个数的和是27,能求出这3天分别是几号吗?为什么?这几个问题解决了,让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某月日历上竖列的日期,看还有什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提,学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然后让学生在日历上任意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四个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同桌,由同桌来求这几个数,看看这几个数分别是几号。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然后小组交流,板演不同的解法,最后让学生对横行上的数和用正方形任意框出的9个数中,左斜对角上的3个数,右斜对角上的3个数,分别有什么关系进行探索、交流,最后找出这9个数之和与中间的那个数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训练学生寻找规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一只苍蝇粘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我就巧妙地引入了本节正题。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淋漓尽致地反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浪花
  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由自在地欣赏动画时,体验着生活,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被激发出来。
  例如:在讲“扇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用Flash设计出一则有趣的动画情节“狗与麻雀”来引入课题:在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栓着一条长3米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栓着一只狗,问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突然,来了一只麻雀来与这只狗逗乐,于是这只狗绕着柱子转过n度,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学生看完这段小电影后,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会马上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于是,教师又能巧妙引出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启发剂”,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中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其他文献
工薪阶级指依靠务工获取薪金收入的人员.随着人均GDP的不断增长、人口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劳动力市场持续稳健发展的综合因素的影响,人类手中的财富累积会越来越多,这就意味
目前,正在深入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为学校办出特色和发展学生的专长创
【摘要】进入新世纪,社会对全方位的综合性素质人才要求更高,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强调,不是传授了多少知识的堆积,而是教会了多少方法给学生。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进行讨论,希望小学语文教学能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兴趣爱好    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人们常说:兴趣是人类学习的最好老师,而又有人说:没有兴趣,生活
通过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对脑梗死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首先评估收集资料,分析病人接受教育的能力,而后确定个体化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因人施教.结果显示接受教育后,病人大多能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功能等相应地发生了质的变化,而直接参与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及培训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与技能的区(县)级教师
小学生要从小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拼音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要让刚入学的6、7岁孩子学习这些抽象的语言符号,教师就得把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否则,学生不但不能学好汉语拼音,而且还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健康成长。那么,教学中我们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汉语拼音呢?    一、课本插图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在我们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中,编者为了不让汉语拼音字
隐性函数问题是指没有以显性形式给出函数解析式,只给出函数记号及其满足的条件的函数问题,由于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思维方法的渗透等方面的作用,使得它在高考中备受青睐;但它的隐性表示,使得部分同学对它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求解策略,这类问题并不难。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整个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 ,作为具有雄厚的文献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及信息资源的大中专图书馆 ,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要】新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顺应新课程的理念,是初中数学课堂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一、初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
通过对116例自杀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显示患者存在羞愧、自责、悲观、失望、忧郁、疑虑等异常心理特点,并认为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