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语言进行记写、说明、议论的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固然离不开学生的多多练笔,但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也不失为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做法。
  【关键词】修改;作文;方法
  培养学生作文修改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渐进,要讲究方法。除了教学生规范的修改符号和基本的增补、删除、改换、调整的修改方法外,为了提高修改质量,确保文章形象、鲜明、生动,下面再介绍几种辅助修改方法:静心朗读法、提供素材法、互动协作法、比较借鉴法和再次体验法。
  (一)静心朗读法
  学生写完作文后,修改不要一味求快,要学会静心朗读。“心者,神之舍也,心静则神安。”先让自己的头脑清醒清醒,再去朗读自己的文章是修改作文的关键所在。在作文修改中应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审思,一边体会。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句子不通顺的、有语病的地方自然读起来感到别扭。当学生注意到这一点时他们自然会多读几遍并修改直到读通为止。关于标点,自己读时有停顿而在作文中此处无标点;读的是疑问的语气,而在作文中用的却是句号或其他符号,错误就会显而易见。可见,朗读特别有助于学生对作文的修改。但在初用这种方法时要让学生明确静心朗读法的要求,如注意句子是否顺口?标点是否和你读时的停顿及语气一致?学生明白了要求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这方面多加注意,以达到朗读修改的目的。
  (二)提供素材法
  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由于认知能力较差,词汇积累量不足,在习作中语句相对简单。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教师应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在学生作文后,可为他们提供与本次作文关联密切的好词、佳句。适当引导,让学生理解所提供词句的意思,并参考提供的素材,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添加、增补。如作文《我的妈妈》中描写妈妈外貌的部分:“我的妈妈长得很漂亮。圆圆的脸蛋,一双大眼睛充满了智慧。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斯文。”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水汪汪”“小巧玲珑”“金边紫框”等词语。学生修改后:“我的妈妈长得很漂亮。圆圆的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着,充满了智慧。小巧玲珑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紫框眼镜,看上去很斯文。”提供素材法可以让学生在修改作文时不至于“词穷”“脑空”,也不容易出现“无米可炊”的畏难情绪。在添添加加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自信,也可以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
  (三)互动协作法
  由于小学生认知和文字表达水平的局限性,在修改自己作文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固定思维,误认为某些错的问题是对的,这就导致无法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可以采取互动协作法。因为每个人的阅读经历不同,对问题的认识的角度也不同,这就产生对对方作文中的字、词、句、段、篇有不同的认识。当两种不同的看法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美丽的火花。真假、优劣就十分明显了。在课堂中,可鼓励学生同桌或组成修改小组,互阅互评,互批互改。作文写完之后,读给同学听听,或是请人看看,集思广益,取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家里,也可请家长配合,协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自主合作的习作、改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为他人改作的成就感,分享习作、改作的乐趣,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四)比较借鉴法
  俗话说得好:依样画葫芦。可以借助于教材,或是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与内容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异同,分析优劣,吸取精华。加以借鉴,从相似的内容比立意,从相似的题材比取材角度和写法,从相似的角度、写法比语言的风格,从相似的结构比设计的技巧等等。通过比较,学生不但从中得到借鉴,而且会有新的启示。
  再具体些,如写《游森林公园》的作文时,就可以仿效课文《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中写道“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起了一声鸟叫,接着……有的……有的……有的……”在写《游森林公园》作文中描写鱼池的部分就可以充分借鉴。“起初水面是平静的,后来撒下一些鱼食后,起了涟漪,一条锦鲤蹿了上来,接着……有的……有的……有的……”这样,善于借鉴自己学习过的一些课文中如何抓景物特点、如何选材、如何描述、如何过渡等方法进行作文修改,给学生带来“依葫芦画瓢”的喜悦,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
  (五)再次体验法
  众所周知,文章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往往并不重视生活过程中的观察和素材的收集。一个人的长相特征,一个物的构造特点,一处地方的景物形态,一个工艺的具体流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在行文中就“说不清”“道不明”了。解决这个现象的最好秘方就是重返生活,带着具体问题,再去观察,再去体验,将实际的详情、新的发现写进去。把原文不具体的改详细,欠缺的弥补上,不真实的修改好。这样文章就更真实、更具体、更完美了。如写《我学会了炒蛋》,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炒蛋的具体步骤,蛋在锅中的变化,蛋出锅时的色香味。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前,在家中再次尝试炒蛋。要求他们注意观察,进行必要的记录,然后根据自己的再次体验修改作文。相信修改后的作文较之原作会有很大的变化。
  “好文不厌百回改,多改出佳篇。”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克明.探索作文养成训练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13期
  [2]郭芹芳.怎样使学生愿意主动写作文[J].学周刊2014年24期
  [3]车禄贤.浅议作文讲评中要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中)2014年0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作文还是一个令他们感到头疼的问题。本文中笔者针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缺少写作兴趣和欲望,课外阅读欠缺,课余文化生活不足,缺乏把生活积累转变为写作素材的问题,依据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少写作兴趣和欲望  在初中语文写作的课堂上,总有一
期刊
【摘 要】阅读应该是学生享受文本知识底蕴与多元对话的过程,快乐阅读、互动探知、深度感悟、个性解读则应是其中的主线。将阅读转变为学生的主动阅读与快乐探知,对活化教学方式和增强学生感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悦读”,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使得他们的审美体验更有深度、温度,从而促进健康发展。  【关键词】阅读;悦读;自读;探读;解读  一、引导主动“自读”  学生主动自读,拨动了他们的内在思维琴弦,为产生
期刊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引路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低年级啊班主任工作效率,关键在于:塑造健康的老师形象,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坚持耐心、爱心,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彝生;语言;习惯;兴趣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需要细致、耐心、爱心、倾注心血的工作,同时,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研究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
期刊
【摘 要】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中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期刊
【摘 要】“情”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教育对象完成从知到行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条件。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因此,语文课中如何运用好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探讨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培养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特别是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
期刊
时间在成长中安静地流淌,知识在推敲中逐渐沉淀,而我们的思想也日益走向丰盈。在接受着教育的同时,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全面地解读教育的意义。在教与受教的双向流动中,保持着对知识的崇敬,也敢于将知识交付实践,将知识内化为一种修养与姿态,不断地丰富内心的美好。  而全面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对素质教育的诠释。知识固然是教育的出发点,但知识的掌握亦是为了能够在实践中指引方向,辨别对错。知识让我
期刊
【摘 要】根据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1.要求学生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评议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2.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3.要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文明的素质。4.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中,教师要真正转变角色,放手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帮助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