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教学初中数学已经15年了,教育了近2000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中考数学取得了满分,有的学生中考只得了个位数。现在,我把我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反思跟同仁分享一下。
初中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没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哪怕教师跟他们反复强调:“认真学习、刻苦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这些在学生眼里很遥远,不易理解。因此,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爱上学习是关键。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真的有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认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点做法:
一、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首先,教师可以列举数学知识广泛运用于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教师可以介绍我国数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学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教师可以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五,教师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营造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难度适当的练习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独立解决问题。如果练习题的难度太大,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如果练习题太容易,也不能达到巩固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意志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并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第四,以积极的评价表扬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并严格管理。
四、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1.创设精彩的导入情境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教师营造的情境中。
如在教学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我拿出一根2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你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把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个探究式的问题情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问题的实践性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性质。经过讨论,学生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等,进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可以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多元化班级授课制,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事小组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然后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以便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虽然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但教师不是合作主体,其“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因此,在每次合作学习中,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向教材挑战,向教师挑战。
如果每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那么就会不断涌现出新思想,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南昌三中 )
初中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没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哪怕教师跟他们反复强调:“认真学习、刻苦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这些在学生眼里很遥远,不易理解。因此,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爱上学习是关键。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真的有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认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点做法:
一、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首先,教师可以列举数学知识广泛运用于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教师可以介绍我国数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学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教师可以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五,教师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营造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难度适当的练习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独立解决问题。如果练习题的难度太大,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如果练习题太容易,也不能达到巩固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意志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并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第四,以积极的评价表扬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并严格管理。
四、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1.创设精彩的导入情境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教师营造的情境中。
如在教学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我拿出一根2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你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把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个探究式的问题情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问题的实践性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性质。经过讨论,学生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等,进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可以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多元化班级授课制,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事小组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然后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以便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虽然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但教师不是合作主体,其“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因此,在每次合作学习中,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向教材挑战,向教师挑战。
如果每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那么就会不断涌现出新思想,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南昌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