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专题”探讨,促深化理解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照常规教学的思路,语文教师总是依据教参大纲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布局完成课堂任务。因课时有限,教师需在一定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为此,常常使部分学生乃至于好学生对一些时代遥远、民族背景文化不甚了解的文章很难领会吃透,更谈不上全方位掌握。笔者认为对于此类作品(如《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除上课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外,均应添加一节“专题课”,以便于组织学生精心探讨正课不易深入的问题及学生难于细化内化的问题。而专题探究课可引导学生关注难点重点要点,强化学生认识社会、感悟主旨,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认识社会本领的加强。.
  现将《变色龙》专题课实录如下:
  第一课时:1.我们学习了通过精彩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2.学习了本文夸张和讽刺的艺术手法。3.认识了“变色龙”的性格特征及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1.我们感知了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研究了奥楚蔑洛夫能够存在于沙皇社会的原因。3.了解了沙皇宪兵统治时代人民的生活状况。
  第三课时:即我们的专题研究课,专题目标是:
  1.研究指出沙皇统治时期百姓是否懂法知法,其依据是什么。2.研究百姓的知法、懂法和社会政治及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3.作者以“小手笔”来显示“大主题”手法研究。
  研究程序:
  一、(师)细读全文,指出文中沙皇统治时期百姓是否懂法知法,其依据是什么。
  (众生):以赫留金为代表的百姓是知法懂法的。
  (生一):依据一,在46页第2自然段。
  “这年月,咬人可不行!”
  析:“这年月”特别强调大家生活的这一时代(沙皇宪兵军警统治时代)与先前不同——暗示这是一个讲“法”守“法”的时代。
  析:可后面,执法之人却“乱断枉法”实为“违法”,为何呢?他怎敢枉法呢?
  ——是沙皇的政治披上公正法治的外衣,实则还是专制的人制,任人唯亲,断案唯亲。
  生二:依据二,在48页第1自然段。
  “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世界上也没有活头了”。
  析:从这句话看出农民期待能得到法律的保护,渴望被保护时的公正、公平。
  暗示:畜生咬人,还要人受过,这个世道不仅不公止,且黑暗——上等人的狗,比普通百姓都高贵。多不平等,作者实际上已在借赫留金的口大声疾呼——世道不平等!同时也抨击了世道的不平等。
  生三:依据三,在49页第2自然段。
  “……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析:说明(从以上语句细品)沙皇统治打着法制的旗帜,大为宣传,笼络收买民心,使平民们信以为真。并同时使百姓误以为“人人都平等”啦,可是我们从上文已经看到沙皇社会多么不平等。况且赫留金的兄弟还在当宪兵,他都遭如此不平的待遇,那么,另外还有状况地位更低的其他百姓将如何安生呢?由此可见,沙皇的法律是根本保护不到百姓,也不会令百姓平等的。
  总结:由以上三个细节(小手笔)看出沙皇时代百姓懂法,是因为沙皇想借“以法制国”的招牌,收买人心的结果,并没有改变“人治的旧规”。
  二、研究:百姓知法、懂法和社会政治及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析:由百姓知法、懂法到“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了”,可以看出百姓希望有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可是实际上执法者并没有公平执法,追求社会平等的呼声之上依然是不平等的现实,令百姓灰心,正因为“政治法制”两层皮,所以令人民心灰,因此百业凋零,市场萧条,“饭店和商店的门都无精打采地敞着”,导致了国家经济的冷清不景气。由此,包括作家在内的有识之士,都深刻地感受到了沙皇时代法制的欺骗性、虚伪性、不平等性。
  三、研究:“小手笔”的体现与“大主题”的昭示。
  师析:五处精妙嘲讽式的语言对比描写(略)。
  两处动态神情上的细节描写。三处不经意的人物对话对主旨意图的暗示。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奥维德说:法律是为了不让强者随心所欲而制订的。可是,沙皇俄国虽有所谓的法律,但是他的宪兵军警们却为所欲为,如奥楚蔑洛夫之流。表现出了宪兵军警制度之下的黑暗及对人民利益的无视,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现实的嘲讽及无情的批判。因此,不经意的小手笔,揭示了社会的大隐秘,入木三分,叹为观止,不细品难以得真容。由此可见,对于经典文章加设一堂专题研究课大有必要。
  [作者通联:甘肃金昌市二中]
其他文献
巴西的保罗弗莱雷在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性,这就是教学的对话原理。”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须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渐加深对个人与国家,
初读史铁生是在大学时候,是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开始的,读罢让我久久难以平复心中的那份激动。那段知青生活让史铁生失去了最宝贵的健康,也暗淡了最绚烂的青春,但文中却没有一丝灰暗。对陕北那片贫瘠的土地,他爱得那么深厚、那么质朴,质朴得就像那遥远的清平湾。它是小说,我却从中读出了散文的荡气回肠。文章中那份对土地和生命默默的关怀,强烈而持久地震撼着一颗年轻的心灵。  今天,轻轻翻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
编者的话:  学术是一个不断累进的过程。“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专栏选取近年在语文教育研究诸领域有创新价值的代表性论文、论著,放置在语文教育研究发展历史和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予以评析。评析跟论文、论著构成对话关系,目的是传播语文教育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构筑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平台。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
张安群/执教 王世发/点评    师: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读不完的诗词歌赋,看不尽的经史子集,将五千年的悠悠岁月汇成一条文化的河流,融入我们精神的血脉。儒家的积极有为,道家的超然通达,纵横家的智谋权变,都能给人深刻的启迪。今天,我们又将接受一份历史的馈赠。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策》,去欣赏《触龙说赵太后》。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精神启迪呢?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上问
200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仍是浙江省自主命题,与往年相比基本稳定。总体来说,题量及难度与去年持平,个别考点有所调整,没有过偏题、过难题和怪题。全卷除作文外,较难题目分值占1/3左右。整个考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积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注重基础,回归课本;注重生活,关注文化;注重能力,体现思辨。这套试题,延续了往年自主命题的基本风格,在整卷结构、各大块分值不变的前提下,力图做
复述课文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就可以了,下面笔者主要就自己在复述课文方面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借助图片,再现情境,促进复述。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材中常常配备一些插图。对小学生来说,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总是爱被一些直观形象的画面所吸引,结合这个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就可以充分借助图片,再现情境,以帮助学生有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
今年四月,正当商议接待朱绍禹先生讲学之际,忽然得知他病重的消息!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回想去年底先生来绍兴时,虽已86岁高龄,但座谈、讲学、游访……兴致勃勃,声如洪钟,神采焕然,怎么一下子就一病不起了呢?我马上从杭州飞往长春,到医院探望了病榻上的先生,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全国教学艺术研究中心、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研究会、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和语文教学论学科点,以及许多关
1875年,阿尔贝特·史怀泽(又译阿尔贝特,施韦泽)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在二十世纪。此地数易其主。史怀泽前半生持德国护照,现在人们称其为法国思想家。阿尔萨斯人素操德法双语,因此,他惠益于德、法两种文化。史怀泽出身于牧师家庭,他的父亲、外祖父、舅舅都是基督教新教的牧师,在宗教环境中长大。童年时代。父亲每天晚上真诚朴实的祈祷。给予他终生的精神支持,使他毕生坚持基督教道德信仰。 
看到“风景”一词,读者头脑里闪现的往往是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大多是些清新明丽或苍莽遒劲、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现代诗人辛笛笔下的《风景》却迥异,向我们展示的是旧中国一派萧瑟颓败的病态景象,很是令人扫兴。诗歌标题给予读者的阅读预设与诗歌文本所蕴涵的主题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造成了“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即“反讽”(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的艺术效果。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以“风景
一、积累写作材料的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来说,人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学认为要输出信息必先输入信息。写作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浸透着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是一种输出信息的心理活动,也必然要先输入信息,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正是输入信息的过程。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是写作的必然环节之一,“写作基本过程按照写作活动的一般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即积累、构思、行文、修改”①,对于写文章有两方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