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的生态课堂应该是健康向上的,课堂环境得以优化,人际关系和谐,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善于合作,师生身心健康。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动态生成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尊重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有效
的、最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具体实践中,科学有效地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呢?
一、优化课堂生态环境
1﹒优化课堂物质环境
生态化的课堂需要对课堂环境从生态化的角度进行建设。生态化的课堂,首先需要有一个舒适的物质空间。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思考:绿色的、自然的环境布置(装饰)是最易使人感到和谐、放松。再加之音乐、图象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更能使课堂环境的物质建设创造更多人性化的环境氛围。
2﹒优化课堂人文环境
第一,改善师生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态度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这里要求的“师爱”应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论学生成绩的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坚持平等的原则。“师爱”还应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
第二,注重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情感交流是课堂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也是生态化课堂的重要特征。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情感是纽带、催化剂和润滑剂。情感交流可使师生双方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他们能否乐于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关键在于能否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课堂教学,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生态化、生活化的灵魂和纽带。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课堂
生态化课堂的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教师要降下自己的“身份”,不能以“标准答案”自居;要学会倾听,尊重、包容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真正成为“一切为了学生”的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
1﹒注重知识的“精选”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又要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儿童学习的特点,承认社会对课程制约作用的同时必须尊重知识和儿童的特点。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探索、讨论、体验,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线,以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信息交流、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实现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根本性变革。
3﹒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包括学习者的态度,还包括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学习的合作伙伴,应引导学生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合理选择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与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顺利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
4﹒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
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标志,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学生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构建,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生态课堂应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時间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只有学生自己“生成”出来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是刻骨铭心的。
三、注重把生态课堂延伸到课外
学校是一个大课堂,课外时间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部分。教师要注重课外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师要率先做真人、讲真话、表真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真实,才有课堂上真正的师生无间,真正的真情对话。让学校成为师生共赢的共振共生的满意的生活的地方,让课堂成为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迷人的生态王国。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的、最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具体实践中,科学有效地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呢?
一、优化课堂生态环境
1﹒优化课堂物质环境
生态化的课堂需要对课堂环境从生态化的角度进行建设。生态化的课堂,首先需要有一个舒适的物质空间。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思考:绿色的、自然的环境布置(装饰)是最易使人感到和谐、放松。再加之音乐、图象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更能使课堂环境的物质建设创造更多人性化的环境氛围。
2﹒优化课堂人文环境
第一,改善师生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态度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这里要求的“师爱”应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论学生成绩的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坚持平等的原则。“师爱”还应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
第二,注重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情感交流是课堂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也是生态化课堂的重要特征。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情感是纽带、催化剂和润滑剂。情感交流可使师生双方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他们能否乐于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关键在于能否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课堂教学,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生态化、生活化的灵魂和纽带。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课堂
生态化课堂的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教师要降下自己的“身份”,不能以“标准答案”自居;要学会倾听,尊重、包容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真正成为“一切为了学生”的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
1﹒注重知识的“精选”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又要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儿童学习的特点,承认社会对课程制约作用的同时必须尊重知识和儿童的特点。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探索、讨论、体验,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线,以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信息交流、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实现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根本性变革。
3﹒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包括学习者的态度,还包括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学习的合作伙伴,应引导学生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合理选择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与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顺利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
4﹒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
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标志,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学生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构建,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生态课堂应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時间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只有学生自己“生成”出来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是刻骨铭心的。
三、注重把生态课堂延伸到课外
学校是一个大课堂,课外时间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部分。教师要注重课外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师要率先做真人、讲真话、表真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真实,才有课堂上真正的师生无间,真正的真情对话。让学校成为师生共赢的共振共生的满意的生活的地方,让课堂成为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迷人的生态王国。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