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美丽时态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iu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练爱”;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课堂生成资源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由于青春期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他们对朦胧的爱情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对异性有独特的好感,也容易产生两性交往过密行为。但又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自制力,过早涉及情感问题往往容易给身心健康、学习、交友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一旦涉及早性问题,将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青春期教育课程。
  笔者从2012年底开始思考和探索青春期教育课程,而本系列课程的设计也正是笔者做的一些初步的探索工作。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爱情”是需要学习和探索的,让学生关注“练爱”而非仅“恋爱”,因为爱情不仅需要“恋”,更要“练”。“练”爱,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爱情是人生的大课题,也需要经过相关的学习。例如,只有通过慢慢地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渐渐明白爱的真谛,通过学习才能培养和提高爱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收获更美的爱情。
  本课程以“练爱”系列设计三个课时,课题名称以爱情的“发展时态”来表达,并以倒叙的形式进行:“爱的将来时”“爱的现在时”“爱的过去时”。其目的一方面是用时间轴——时态的新颖表达方式的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对“动态”爱情的思考;另一方面,“时态”属于中性词,不添加任何评价性、标签性的文字,可以消除学生对青春期教育的心理芥蒂,希望以此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构建开放性教学课堂。另外,“时态”的倒叙呈现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爱情这一人生课题由远及近的规划及思考,同时也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逆向性和跳跃性思维的发展特点。
  本课程安排在高一第二学期,该学期课程设计以“人生规划”为核心任务,而青春期教育也是“人生规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因为青春期的情感问题是高中生所面临的重要的心理问题之一,如果学生可以正确面对或处理好自己的青春期情感问题,将会帮助其更好地思考人生,把握自我实现规划;或者反过来在这个“人生规划教育”为主线的背景下,学生也将能更为成熟、理性和思辨地从人生规划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帮助自我更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而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所期待的。
  二、课程目标及教学组织形式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一是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安全的氛围,促使学生畅所欲言进行交流讨论;二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情感问题,提高青春期沟通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责任感,提升抗挫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四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社会主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思考和把握人生。
  本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主要进行问题讨论与分享。将班级学生按自然座位进行组合,分为4~6人一组,教师呈现每节课的主题内容,然后以不同的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布置给各小组,小组成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交流后,汇总观点,选派代表进行全班分享介绍。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笔者以表格形式将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简单呈现如表1。
  四、教学后记及自我反思
  (一)可喜之处
  1.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同伴互助
  青春期情感问题往往是隐晦、敏感的,教师一般不好讲授,但以小组讨论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促进生生互动,收到很好的同伴互助效果。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所以,本课程尊重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在讲台的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载体,课堂主要以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和交流,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汇报。正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受同龄人影响,小组合作讨论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同龄人,所以学生在小组交流探讨中能畅所欲言,从同龄人身上得到帮助,在交流中激发思维碰撞,解决认知冲突,修正价值观,让学生真正有思考、有收获、有成长。如,一位女生在课程作业中写道:其实由于家庭教育与自身思考方面的原因,我对这方面(情感、性)的问题一直都没有比较深入的认知和了解,这次课程中和同学们的交流让我收获颇多。还有男生写道:其实在高中,男生女生总避免不了少年心萌动的情况,但上了心理课后和大家一起讨论,我才更清晰地认识到,莫让冲动冲昏了头脑,理智抉择才是最重要的。
  2.以问题引发思考,以交流促进成长
  有学者指出,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具体(不是空话)的帮助。因此,本课程设计主要以任务驱动,以课堂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把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平等,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敢于面对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小组集思广益来学习和掌握具体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往往是学生以前所欠缺的,而在这次的课程学习中学生能从中得到不少具体的帮助。
  (二)不足之处
  1.课程内容需进一步整合、梳理
  本课程内容设计比较粗糙,课程内容逻辑性还不够清晰顺畅,特别是三种爱的“时态”的表达以及它们的顺序问题都可进一步界定和推敲。有学生在作业中将“爱的现在时”写成“爱的进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哪种表达更恰当、更符合逻辑?除了三种“时态”外,是否还可以扩充新的“时态”,又当如何表达?如何与青春期教育融合在一起?因为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青春期“爱”的教育还应包含更多更细的内容,而这些都需要更为深入细致的探讨。所以,笔者期待有机会能和专家、同行们一起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本课程内容。
  2.课堂问题开放性、层次性不够
  本课程旨在创设平等、自由、开放、安全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因此,课程所设计的问题尤为重要,既要紧密服务于课程目标,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及表达特点;既要简洁明了,又要具有开放性和一定的层次深度,要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并且能深入思考,有自我见解。但是,笔者所设计的问题未做到周密考虑,离上述要求还远远不够,有待进一步推敲,使问题设计不断优化。笔者认为,下一步有必要邀请学生一起来商讨和设计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让学生提出自己所关注和需解决的问题,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问题,让学生带着属于自己的问题去探讨和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探讨问题的喜悦、实效和意义。
  3.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需进一步规范
  本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的形式进行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小组讨论的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规范,特别是需要任务到人、监控到位,否则容易出现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的问题。本课程以3个课时展开,每个小组共接到的问题不少于4个,但是有的小组每次讨论时总是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发言,班级汇报交流时也总是某一位学生,这样无形中小组其他学生就被边缘化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规范小组合作的操作要领,同时制定小组目标和奖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4.课程生成资源未有效保存和利用
  本课程生成的资源主要有学生课堂上讨论交流的结果汇总,以及学生课后延伸作业中所提交的个人感悟,还有学生课堂上所生成的新的问题等。但是,笔者之前并未注意保存和整理,遗失了部分资源。这些都是宝贵的生成资源,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对问题认识的程度等。这些资源都是可以进一步收集、整理和利用的,一方面,可以将所有材料进行汇总分析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以此进一步拓展或调整课程内容;再者,可以选取部分材料做成展板,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同龄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见解;还可作为家长会(家长学校)的材料,促进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关注和了解。很多家长认为最难以启齿和应对的当属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借助这些材料,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也可以更有的放矢地和孩子进行青春期相关话题的探讨,促使更多的家长能主动承担起青春期陪护者和摆渡人的角色。
  最后,笔者想说:青春期教育,我们已经在路上,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吧!
  (作者单位:海南省海南中学,海口,57110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你是真“斜杠”还是瞎兼职,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你是不是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定位做合适回报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做“斜杠”比较好呢?很简单,当你有安身立命之本的强“单杠”的时候。  ——自媒体人 维小维  个人的特长、爱好都不能算“斜杠”,你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能,在领域内得到别人的认可,还要有变现能力。想要做“斜杠青年”,至少要有一个看家本领,简单来说就是某一个单项必须十分耀眼。  ——新浪网友 “呆
白雪松:博物馆深夜带货人  西安碑林博物馆解说员白雪松生于1987年,自我评价社交属性很弱,不发朋友圈。在2020年2月23日做淘宝“博物馆云春游”直播前,他都没有微博,直到火了之后,才在大家劝说下注册了微博账号。  晚上8点钟,坐在自家客厅,一个人,用一部手机和一台iPad,白雪松开始“国宝深夜脱口秀”,流畅而诙谐地讲解博物馆珍藏的碑刻、拓片、石刻造像等,狂抖包袱。  白雪松的首场“脱口秀”,恰
“我就要继续骑下去”  谢厚国,1949年5月出生于重庆,因幼时家境贫困,初中没毕业就参加了工作。谢厚国性格开朗活泼,尤其喜爱自行车运动。19岁时,谢厚国被单位派往上海接受培训。在上海的一年时间里,她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把上海看了一遍又一遍。  1993年,谢厚国真正爱上骑行。她的骑行之旅,高山与低谷相伴,平安与风险并存。2006年1月,谢厚国在三亚骑行,被一台酒驾的摩托车撞倒,导致身体多处受伤,
1919年秋,为实现报效祖国理想的郁达夫从日本回国,参加北洋政府组织的外交官考试。  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郁达夫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的备考迎战中。9月26日,他参加了选拔外交官的考试,然而,精通多国语言的郁达夫竟然榜上无名。本来踌躇满志的他有些失落,在日记中愤慨地写道:“庸人之碌碌者反登台省;品学兼优者被黜而亡!世事如斯,余亦安能得志乎!余闻此次之失败因试前无人为之关说之故。夫考试而必欲人之关说,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自我保护;自我成长  如果我们自身的自我功能不够强大,在咨询时,就可能会有一种消耗殆尽的感觉。  前几日,我就经历了工作以来最大的一次恐惧与耗损:来访者是一个中度抑郁症的小姑娘,我对她进行了一年的长期治疗,她从一言不发准备自杀,到渐渐地能够融入到家庭和校园生活中。但前几天她突然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老师,我们下辈子见,告诉我的父母,不要伤心。这让我顿时陷入恐慌中。当我赶到现场时,
〔关键词〕提问;教学设计;心灵触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思品课的区别是什么?这一直是大家在思考和议论的话题。有人曾简单归纳为前者靠体验,后者靠说教。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太过肤浅。且不说现在的德育和思品课大多已摆脱了以往单纯说教的形式,而哪个心理教师在课堂操作时又能免于言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思品课的走向是着实有些相同的——入心以启志,即在学生心里种下种子,使之成长为其人生路上强大的支柱
古德纳“新阶级”理论分析    古德纳的“新阶级”概念是近二十年美国学术界中颇有影响的知识分子理论之一。其主要论点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文化资本”将取代“货币资本”成为社会统治的基础。而作为“文化资本”之占有者的知识分子也将取代原有的资产阶级而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在一些批评者看来,这一概念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挑明了当代社会中知识与权力的直接关系。但此种分析恐怕忽略了其关键所在。古德纳想要表明,以
读石犹胜读史,“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赵明诚:《金石录序》)。古人喜欢刻石,也喜欢读石。刻得好的比比皆是,读得好的也大有人在,如欧阳修、赵明诚、叶昌炽,都是读石的高手。学者读石,是为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合圣人之道,下订史氏之失”(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故而讲究手笔,重视源流,加之中国山河广大,遍布野碑野刻,即使读了上千年,所漏者依然甚多。今偶然于永州得
〔关键词〕自闭症;异常言行;教育策略  经典影片《雨人》可谓家喻户晓,电影讲述了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哥哥雷蒙,虽然有点笨拙、刻板,但在记忆方面有极高的天赋,最終用他简单、纯洁的心灵让自己的弟弟找到了久违的自我和亲情。像哥哥雷蒙的这类孩子被人们浪漫地描述为“来自星星的你”。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就遇到过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接触之初,我也因他的“笨”深感失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走近他越来越了解他,直
赵珩《彀外谭屑》中收赵守俨《幻园琐忆》一文,其中有一段:  由于生长在乱离之中,从小我就感到任何事物都是靠不住的,对于这座小园, 因为爱之过深,就产生了一种“怕”——深恐什么时候会失去它,与它永别。我所碰到的许多事都往往勾起了这种联想,可是这种思想活动,当时不敢也不愿向任何人提起。记得我在书房里读过一首长篇纪事诗( 似乎是南北朝无名氏作品,原诗始终没有再查到过),作者是一位妇女( 或模拟一位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