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并提高体育学习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改善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关键词:中学体育;师生关系;评价方式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自身修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只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健康素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系统不合理等种种问题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已经成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的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的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的探讨教学知识。在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知识学习者又是决策者,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指向活动对象的主动构建。积极探索,不断改造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传授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重要的是对教学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发现和创新,在学习和活动中不断形成新的标准,并使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和相互交流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启发、辅导和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是全面育人的关键。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都是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师从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提高业务水平,为改进教学方法、互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最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正确的学生观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位学生都很重要,都是需要重视。教师要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真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才有可能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2. 课堂富有趣味性、竞争性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的目标学生有健全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生命在于运动,健全的体魄则在于习惯地、经常地、规律地锻炼。所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是每个体育教师的责任。这需要体育教师做到如下几点:(1)教育学生有对体育运动参与的满足感。比如: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平时受文化课的压力过大,相比之下,体育课的锻炼自然就少了,体育教师要想让学生克服这一弱点,必须让学生在参与得到满足。(2)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这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只要学生具有了自觉、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学生们就会自然地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并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对各学科的渗透,各门文化学科都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改革。推陈出新,使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如利用因特网让学生们多浏览些奥运知识、美国NBA篮球人赛的实况、我国足球出线等体育信息等,利用内容的丰富体育知识和富有激情的比赛感染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喜欢体育,乐于锻炼。
4.运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评价方式
原有的学生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强调以学生各个运动项目测试成绩为主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具有操作简单、结果明晰、客观公平的优点,为我国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对学生评价的主导方式。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对学习结果的过分关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强化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使许多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造成了大量学生人格上的缺陷和心灵的扭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性。
总之,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体育教学成果,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并进行各方面的大胆探索,才能搞好体育教学,进而发展我同的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梁依萍.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活动[J]
[2] 郭只江.试论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
[3]徐建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
[4]冯明祥. 浅谈中学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J]
[5]万里.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J]
关键词:中学体育;师生关系;评价方式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自身修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只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健康素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系统不合理等种种问题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已经成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的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的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的探讨教学知识。在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知识学习者又是决策者,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指向活动对象的主动构建。积极探索,不断改造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传授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重要的是对教学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发现和创新,在学习和活动中不断形成新的标准,并使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和相互交流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启发、辅导和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是全面育人的关键。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都是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师从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提高业务水平,为改进教学方法、互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最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正确的学生观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位学生都很重要,都是需要重视。教师要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真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才有可能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2. 课堂富有趣味性、竞争性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的目标学生有健全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生命在于运动,健全的体魄则在于习惯地、经常地、规律地锻炼。所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是每个体育教师的责任。这需要体育教师做到如下几点:(1)教育学生有对体育运动参与的满足感。比如: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平时受文化课的压力过大,相比之下,体育课的锻炼自然就少了,体育教师要想让学生克服这一弱点,必须让学生在参与得到满足。(2)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这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只要学生具有了自觉、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学生们就会自然地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并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对各学科的渗透,各门文化学科都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改革。推陈出新,使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如利用因特网让学生们多浏览些奥运知识、美国NBA篮球人赛的实况、我国足球出线等体育信息等,利用内容的丰富体育知识和富有激情的比赛感染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喜欢体育,乐于锻炼。
4.运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评价方式
原有的学生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强调以学生各个运动项目测试成绩为主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具有操作简单、结果明晰、客观公平的优点,为我国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对学生评价的主导方式。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对学习结果的过分关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强化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使许多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造成了大量学生人格上的缺陷和心灵的扭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性。
总之,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体育教学成果,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并进行各方面的大胆探索,才能搞好体育教学,进而发展我同的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梁依萍.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活动[J]
[2] 郭只江.试论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
[3]徐建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
[4]冯明祥. 浅谈中学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J]
[5]万里.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