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就高考生物遗传类试题以及相关教学策略进行讨论,意在通过高考试题的研究,优化当前教学策略,有效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 高考 生物遗传类 试题研究 教学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遗传学方面的内容十分重要,不仅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在高考当中也较为常见,但由于这方面的知识抽象性较强,且知识点具有细碎性特征,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对相关试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对此,还需要教师结合高考试题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高考中常见的遗传学试题类型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其中较为常见的遗传学习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生物基因与性状表现方面的关联。针对此类习题,在分析时需要对影响生物基因性状的因素保持重视,并将其作为切入点,因为,对于性状表现而言,环境和基因型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且基因型对于生物的性状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遗传基本规律和细胞分类。其中细胞的减数分裂属于重点考察类型,不管是原核生物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他们都不会受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影响,而这正是减数分裂知识点的关键。而在此类知识点当中,更为深入的即为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方式以及行为变化等,想要对此类试题进行全面的掌握,一方面需要学生对基因以及染色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加以掌握,另一方面需要将细胞减数分裂方面的流程图牢记下来;第三,正交和反交实验。此类试题一般会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当中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然后让学生结合已知结果,分析实验现象,除此之外,还会针对相对性状方面的遗传方式设计问题。
二、基于高考遗传类试题的生物教学策略
(一)对基础知识教学进行强化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基础知识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且基础知识在高考当中的占比也非常的高,学好基础知识,是获得好成绩的前提,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也是如此,特别是对于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对于生物基础知识一定要保持重视,并多加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够得到不断地强化,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与此同时,对于生物遗传方面的各项定律也要进行强化教学,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定律对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做到多看、多想,争取获得更为顺畅的解题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高考试题,选择一些相近的题型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解答,明确学生的问题解答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例如,在高考当中较为常见的伴性以及非伴性问题。
例题1:无角绵羊(h)与有角绵羊(H)的显隐性,科研人员运用纯种绵羊开展杂交试验,具体如表1。请结合实验结果,对下列问题进行解答:
(1)F1雌羊和雄羊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
(2)F2無角雌羊的比例及基因型是怎样的?
针对此类问题,很多学生的得分率都不高。所以,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讲解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问题分析工作,结合题意可以明确,相同的基因型在性别不同的两种羊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型,也正是通过这种表现差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基因型Hh在雄羊中表现出有角,而在雌羊中表现出无角。在对其遗传方式进行判别时,同样需要针对例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探究。而在交配组合方面,雌雄个体的交配主要应用的是正反交的方式,这点可以通过F1的表现型符合正反交结果来证明,说明在试验当中,是以常染色体遗传为主。
(二)注重知识的灵活应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习题分析能力进行科学地引导,例如正反交类试题,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首先,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利用视频或者是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试验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的直观。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细致地观察,使其能够在脑海当中形成完善的思维导图。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在考试期间没有将实验的相关概念记住,也可以结合实验图进行回忆和思考,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例如,在F2中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分离比为9:3:3:1,在基因互作之下产生特殊分离比,F2可分离出:第一,9:7(互补)、13:3(抑制)、15:1(重叠);第二,12:3:1(显性上位)、9:3:4(隐性上位)、9:6:1(累加);第三,1:4:6:4:1(累加)。
结语
综上所述,遗传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当中考察较多的内容,对高考当中的遗传类试题加强分析与研究,并将其与生物教学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体验高考试题,还能使生物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对遗传学方面的知识保持高度的重视,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高考中的遗传类试题进行积极的收集、研究和讲解,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使其能够在考试当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宋颖. 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方法探究[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15(22):209.
[2] 徐文垚. 近三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研究及应考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8, 33(002):111-112.
【关键词】 高考 生物遗传类 试题研究 教学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遗传学方面的内容十分重要,不仅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在高考当中也较为常见,但由于这方面的知识抽象性较强,且知识点具有细碎性特征,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对相关试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对此,还需要教师结合高考试题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高考中常见的遗传学试题类型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其中较为常见的遗传学习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生物基因与性状表现方面的关联。针对此类习题,在分析时需要对影响生物基因性状的因素保持重视,并将其作为切入点,因为,对于性状表现而言,环境和基因型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且基因型对于生物的性状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遗传基本规律和细胞分类。其中细胞的减数分裂属于重点考察类型,不管是原核生物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他们都不会受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影响,而这正是减数分裂知识点的关键。而在此类知识点当中,更为深入的即为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方式以及行为变化等,想要对此类试题进行全面的掌握,一方面需要学生对基因以及染色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加以掌握,另一方面需要将细胞减数分裂方面的流程图牢记下来;第三,正交和反交实验。此类试题一般会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当中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然后让学生结合已知结果,分析实验现象,除此之外,还会针对相对性状方面的遗传方式设计问题。
二、基于高考遗传类试题的生物教学策略
(一)对基础知识教学进行强化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基础知识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且基础知识在高考当中的占比也非常的高,学好基础知识,是获得好成绩的前提,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也是如此,特别是对于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对于生物基础知识一定要保持重视,并多加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够得到不断地强化,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与此同时,对于生物遗传方面的各项定律也要进行强化教学,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定律对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做到多看、多想,争取获得更为顺畅的解题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高考试题,选择一些相近的题型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解答,明确学生的问题解答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例如,在高考当中较为常见的伴性以及非伴性问题。
例题1:无角绵羊(h)与有角绵羊(H)的显隐性,科研人员运用纯种绵羊开展杂交试验,具体如表1。请结合实验结果,对下列问题进行解答:
(1)F1雌羊和雄羊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
(2)F2無角雌羊的比例及基因型是怎样的?
针对此类问题,很多学生的得分率都不高。所以,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讲解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问题分析工作,结合题意可以明确,相同的基因型在性别不同的两种羊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型,也正是通过这种表现差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基因型Hh在雄羊中表现出有角,而在雌羊中表现出无角。在对其遗传方式进行判别时,同样需要针对例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探究。而在交配组合方面,雌雄个体的交配主要应用的是正反交的方式,这点可以通过F1的表现型符合正反交结果来证明,说明在试验当中,是以常染色体遗传为主。
(二)注重知识的灵活应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习题分析能力进行科学地引导,例如正反交类试题,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首先,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利用视频或者是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试验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的直观。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细致地观察,使其能够在脑海当中形成完善的思维导图。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在考试期间没有将实验的相关概念记住,也可以结合实验图进行回忆和思考,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例如,在F2中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分离比为9:3:3:1,在基因互作之下产生特殊分离比,F2可分离出:第一,9:7(互补)、13:3(抑制)、15:1(重叠);第二,12:3:1(显性上位)、9:3:4(隐性上位)、9:6:1(累加);第三,1:4:6:4:1(累加)。
结语
综上所述,遗传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当中考察较多的内容,对高考当中的遗传类试题加强分析与研究,并将其与生物教学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体验高考试题,还能使生物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对遗传学方面的知识保持高度的重视,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高考中的遗传类试题进行积极的收集、研究和讲解,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使其能够在考试当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宋颖. 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方法探究[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15(22):209.
[2] 徐文垚. 近三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研究及应考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8, 33(00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