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学汉语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华语电影,不但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子,而且还成为了很多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看电影学外语的视听说教学方式,能把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调动起来,给学生创造更为自然的、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因此一直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电影 汉语 海外 视听说 教学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急剧增加,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语电影也迅速发展起来,中国出品的功夫片、新民俗电影、新生代电影、中西文化差异电影等都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世界,受到汉语学习者的喜爱。华语电影,不但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子,而且还成为了很多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事实上,这种看电影学外语的视听说教学方式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一直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然而,在海外的中文教学上还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配套教材仍然很稀少,远低于市场需求。因此,我们有必对海外视听说教学进行探讨,以期引起足够关注。
  一、汉语视听说教学概念
  所谓视听说教学法,就是利用现代传播媒体,主要是电视、录像、电影对学生进行视听说综合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观赏中国影视片来学习汉语,在耳濡目染和灵活模仿的基础上“活学活用”,达到理解、表达、交流的目的,是为语言学习者创设语言环境、提高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由于海外的中文学习者缺乏真实的汉语语境,因此,把中国影视片引入海外汉语课堂教学,能把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调动起来,给学生创造更为自然的、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二、汉语视听说教学的价值
  国内视听说教学法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与传统汉语课堂相比,视听说汉语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教学内容直观,创设真实自然的汉语学习氛围
  语言学习环境对汉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意识地创设贴近生活、真实自然的汉语环境能让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习得听说”。电影里的语言是真实的生活语言,影视剧作品中富有时代特征的主题内容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都是语言教学中生动而鲜活的素材,这些生活的素材在被搬上“银幕”的一刻便从沉寂的文字活脱脱生成为了可触可感的生活实像,为学生营造真实、有趣的汉语学习环境。
  2.影视作品语体的兼容性能增强学习者在交际中的语体意识
  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讲,语言的教学都不应囿于对字、词、句、段的发音和语义,还应包括真实交际中词汇、习语的连读、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语流切入等形式内容。看电影学汉语就为学习者学习汉语提供了多角度、立体式的教学模式,从视、听两方面来欣赏和理解影视作品,不仅能够让学习者看到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会话的真实再现。同时也能丰富学习者的语言经历,刺激并诱发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模仿和实践,从而引导学习者根据不同交际场合,面对不同交流对象正确使用语言,提高学习者的语体意识。
  3.传播中国文化、学习语言的有效载体和媒介
  电影是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展现了历史文化的变迁,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了解民族、文化的最佳媒介。教学实践中,通过观赏影视作品,教与学的对象都可摆脱字、词、句、段的语言学习模式,而上升到切合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的真实生动的语言表达和交流中来,把课堂变成活跃的语言交际场。
  4.提供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开拓了语言教学的平台
  影视视听说教材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较为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和课余自学来进行汉语的学习,并通过对影视资源的节选设置有针对性地学习。除此之外,影视视听说教材往往能通过对话题相关材料的补充,给学习者和教师提供符合影视片文化、历史背景和当代意义的拓展内容,这一方面节省了教师的备课量,另一方面,也更为客观全面地展示了影视片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给学习者交流表达思想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空间。
  三、对目前已有的几套视听说教材的介绍与评价
  国内最早的一部视听说教材是拍摄于1981年 的《中國话》,目前使用比广泛的有如下4套教材:
  1.《看电影,学汉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适合于中、高级阶段留学生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其创设了兼具交际实用性和故事趣味性的汉语学习平台,引导学习者通过观看中国现、当代优秀经典电影进行听力理解训练。此书每课包含了生词与注释、经典台词与赏析、理解填空等内容,有效地促使学习者结合书中提供的电影相关内容,灵活运用已掌握的影视信息,并对影视片段进行逼真性模仿或创造性改编。把课堂变成舞台,将影片欣赏变成学习汉语交际表达的途径之一,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2.《跟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学汉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作为预设起点较低的对外汉语教材,它适合于已学习汉语300-400学时或已掌握1000汉语常用词的语言学习者使用。同时因为它选取了美术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五个小故事作为学习素材,故事情节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语言简单实用,同时也可用于外国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
  3.《汉语视听说教程:家有儿女》(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1月)
  此套教材共三册,以反映北京百姓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同名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为蓝本编写,书中精选了其中12集作为语言教学的剧本。每册由原剧的四集内容组成,每集作为一个单元,其中又包含了6课,每课的视频长度控制在3、4分钟。这部教材为中高级学习者提供了“视听”全方位的言语交际全真训练,集视、听、说于一体,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此教材,学习者不仅可以在快乐中提高汉语水平,而且可以更加了解普通中国人的家庭生活。
  4.《中国电影欣赏》——《洗澡》、《霸王别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这套教材采取一部电影一本教材的模式编写,教材提供了附有生词翻译和语言点注释的电影文本,同时为了教学方便,也提供了为了教学设计实施方便而经重新剪辑的“教学版”,充分利用了录像资源。这套教材又分为两个等级:初中级视听教材《洗澡》和中高级教材《霸王别姬》。教材对历史、文化背景及语言点详加注释,并设计了丰富的视听说综合练习。
  四、海外视听说教学举例
  与国内对外汉语视听说教学不同,在海外的汉语课堂,普遍缺少针对性的视听说教材,因此,教师必须自己寻找合适的影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近两年在泰国的教学经验,对海外视听说教学方法和步骤总结如下:
  第一、整幕放映。教师在播放某一教学录像片前,应对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及背景作一简要的介绍和解释,提出一些在观看过程中需要学生引起注意的问题。然后,将教学片从头放到尾,中间不作任何暂停,学生带着问题边观看边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主要是训练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可避免学生只注意电视画面,不注意片中角色言辞的现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看图说话。在播放前,教师将电视的音量关闭,学生只见其人,不闻其声。看完后让学生根据见到的画面讲述所理解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会编出不同的故事,此时,教师不必拘泥于原片段内容,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并积极鼓励。这种方法可十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能开口讲外语,意味着向视听说课的教学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第三、听音复述。放映时,只放伴音,学生听完伴音,教师可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让他们复述故事梗概。之后再把画面复原与伴音同步,让学生看一遍刚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录像片。这样,学生可自觉地将电视情节与自己刚才的想象作一对比,找出差异。这是独立训练学生汉语听力的好方法。
  第四、分段讲解。这种方法类似汉语精读或精听,目的在于进一步对某一教学内容的了解透彻。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在重要的地方暂停放像,穿插讲解语言点和文化背景知识。
  第五、重点重放。教师觉得某一段录像难度大或值得学生反复观看、模仿,就将那段录像片倒回去再看一遍、二遍,甚至三遍。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理解或给学生以更多的模仿机会。此间,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练习题,如:故事情节复述、人物分析、听写练习及编写主要内容提纲等。这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上述诸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当然,在视听说课中,教学效果如何,关键看教师怎样利用影视材料、设备以及怎样控制课堂教学,并没有既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杜曾慧.英美电影文学、音乐MTV与外语视听教学[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
  [2]杨毅.以《看电影学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影视视听说教材[J].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
  [3]钟文艳.对外汉语视听教学及其教材的分析与探究[J].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作者简介
  田班超,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 许鞍华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中引领旗帜的女性电影作者,以其细腻冷静的写实视角,关注着女性命运、社会现实和城市变迁,更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成功塑造了众多引人共鸣的女性形象。《女人四十》作为许鞍华第三阶段过渡期的代表作,虽仍旧延续了以往关注现实主义题材、关注社会底层人物,但却逐渐褪去了犀利激进的风格,转而以冷眼旁观的笔触为观众平静地娓娓道来平凡人物的生活细碎、离合悲欢,并最终破解困惑、唤醒希望的人
[摘要] 电影从卢米埃尔兄弟发展至今,主要分为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大流派,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经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之下,新好莱坞不断在现实主义以及表现主义两大方面探索新世纪电影美学,同时利用电影来融合世界各国文化,新好莱坞俨然已成为世界各国电影的先驱。  [关键词] 电影发展 经典好莱坞 新好莱坞  doi:10.3969/j.iss
[摘要]《Hello!树先生》中的主人公树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村青年,在遭受到生活的困境后逐渐迷失于自己的幻想世界,在他幻想出来的这个世界中,他所有的愿望都得以实现,这样一个略显荒诞的角色下所呈现出的是浓重的存在主义的色彩,表达的是树先生存在感的缺失。影片与现实达成一种默契,树先生的世界反映的正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关键词]《Hello!树先生》 存在主义 存在感 象征 大众狂欢  由韩杰导演执
【摘要】Flash作为动画开发工具以它独特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中大型动画创作过程中。但是,在Flash动画创作过程中由源文件过大造成的工作效率低,动画质量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设计者。Flash源文件优化过程贯穿于动画创作的每一个过程,需要创作者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动画质量为基本原则,有统一的合作规范和合作意识,时刻保持文件优化理念,掌握基本优化手段,具备了这样一组高质量的Flash源文件,Flas
[摘要] 动漫艺术大都是通过角色的表演进行故事演绎或以角色为代言进行信息传达的,所以造型设计在动漫作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摆在我们面前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既吸取美、日、韩造型的现代感元素,同时又能继承我国传统角色设计的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内涵,植入到我们当今的动漫角色设计之中,使之能够获得新生。    [关键词] 动漫 动画造型 传统艺术 现代感  doi:10.3969
[摘要]传播生态是一种以生态想象为逻辑根源的传播研究方式。将媒介形式置于一种与文化、社会、受众的互动状态中进行研究与考察是传播生态学的逻辑思路。在2011年,来自web2.0时代的网络冲击与来自媒介间的激烈竞争使央视春晚不得不改变姿态,开始寻找方法积极应对电视媒介生态的全新变化——通过电视传播范式的设置营造表达意义的“拟态环境”。而践行这一方法的手段便是将“草根”明星请上舞台。  [关键词]传播生
[摘要] 流亡是最悲惨的命运之一,它影响着知识分子思考的方式。《飞越疯人院》作为米洛斯福曼流亡好莱坞后的一部作品,不免带有浓重的流亡者话语特点。与周围环境相冲突的主人公和更为客观的视角都是米洛斯福曼流亡者思想的最好例证。  [关键词] 《飞越疯人院》 米洛斯福曼 流亡者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28    电影《飞越疯人院》是
[摘要] 电影兼具商品性与艺术性,同时又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如果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可以就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和效果分析这三个方面对《桃姐》这部影片叫好又叫座的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 《桃姐》 电影 传播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5.005  一、控制分析——“把关人”的现实思考  导演作为电影信息的“把关人”,在整个电影的制作上有着举足
[摘要] 根据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改编的同名电影中,主人公推销员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形成大甲虫,公司和家人由此抛弃了他,导致他最终孤独痛苦地死去。“人”变形成“虫”这看似荒诞的变形却引发了众多评论家从不同视角出发的诠释与共鸣。“工业化”乃是“人”异化成“虫”的决定因素 ,因为“工业化”首先从身体方面将“人”异化成“虫”,继而又从精神方面将“人”异化成“
[摘要] 无声电影作为电影艺术发展的最初期,无论是科学条件,还是精细化的制作程度,都已经无法与今天相比,但是它也表现出与历史发展相同步的匹配性。时至今日,再次提起无声电影,它能否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创作借鉴?  [关键词] 无声电影 卓别林 艺术创新  不是军人,却荣获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没进过高校, 却接受了牛津大学学位;贫民出身, 却被英国皇室策封为爵士;被逐出了好莱坞,却获得了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