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关心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却忽略了与孩子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日趋增多,如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不足,早恋问题的困扰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一、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令人十分担心,表现在
  1、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资料显示:9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20世纪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2012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直到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日趋增多,教师和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
  二、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能力差。在高手如林的班级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初三更为突出,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有些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我封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事”。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搞僵。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经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就“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总是失败,升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斷加强,导致“早恋问题”,初中高年级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1/7,“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年青的语文老师是我心目中的偶像”,由此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三、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环境。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心理环境。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只有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
  2、以课堂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中学生,作预防性辅导,运用现代心理科研成果,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掌握一些调控自我心理的常识,学会自我修养、锻炼的具体方法,养成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利用学科教学渗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无论文科、理科还是思想政治学科,都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和创造心理的指导。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把德、智、体诸学科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5、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对此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一次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最大政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学科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创新德育教学,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
【摘 要】 近年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探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的结论少,尤其是部分教师为书至尊,不顾学生的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入手,
【摘 要】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少儿舞蹈教育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模仿力和表现力。舞蹈可以培养孩子们真诚、坦率,培养他们的专注与自信,培养他们的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更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不怕苦、不畏难、善于克服困难的勇敢精神。所谓“音舞诠释真善美,雨露滋润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少儿舞蹈工作者如何边教学、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不断提
水氏心意拳是南阳水氏家传的心意合拳,为河南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以前仅在水氏家族中秘传,外界知者甚少,故名。水氏心意拳自清中期水观澜阿訇开始,水观澜为一世。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使用的越来越多,打破了单一落后的陈列展览方式,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声光电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结合英语课堂教学,通过任务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举了一个实例.该方法大大提高了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静观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氣息”,卢梭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可见,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是教育之本。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加强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应不容忽视,
对外宣传在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决定对外宣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外宣翻译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外宣翻译质量有待继续提高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