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上的科学使用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呈螺旋式增长。在数学课堂上科学使用教具和学习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小学生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好学具使用的程度,放手使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使用;课堂教学;科学性
  一、把握最佳时机让学具使用更实效
  (一)复习导入时使用学具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需要将与之相关的旧知识作为知识库。在复习准备中,运用学习工具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操作技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加法。教学时,借助数位表及小棒,先让学生在数位表上一根一根地摆小棒,当摆到9根后,问:“再添1根是多少根?”“个位上够10根小棒怎么办?”学生边操作边回答:“个位够10根小棒,要把它捆成1捆,变成1个十,放在十位上。”这样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了“10个一是1个十”的道理,掌握了9和1凑成十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运用已有的“凑十”的知识和操作的技能,去学习9加几的加法,达到了操作的目的。
  (二)学习新知时使用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一切都感兴趣。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必须触摸、尝试和玩耍。我们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运用学具,使学生在“玩”学习辅助工具的过程中探索新知识,并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课前导入时,我先提供给学生一张圆形纸片,让学生把它分成两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法,逐一展示他们的方法,与对折分处展开深层教学:这样对折就是把这张圆纸片分成怎样的两个半圆?这两个半圆为什么相等?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分法叫做怎么分?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操作是必要的:简单的一张小圆片直观形象地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为后续分数意义的理解打下基础。
  (三)验证规律时使用
  数学知识包含许多概念、规律和规则。而这些知识对于理性思维薄弱、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简单的逻辑词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也一定是低效的。此时,借助学习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学习辅助工具的操作中具体化这些概念、规律和规则,让学生在做事情和思考中理解、理解和运用知识。例如:学习“长方形的认识”时,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试着说一说长方形有哪些特征,以便培养学生观察与猜想的能力。那么学生所说的到底对不对呢?进而,让学生运用手中的长方形和三角板自己想办法进行验证。学生通过测量、对折等方法,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的正确性,最后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这样学生从提出假设——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初步经历了一次简单科学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感到科学实验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做,这样就为他今后的猜想与实践打开了理想的大门。我想这不得不归功于神奇的学具。
  (四)当学生的思考遇到瓶颈时使用
  当学生的思想处于思考的瓶颈之时便是展开教学的最佳时机。此时,学具的及时介入,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三角形特性》一课时,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三角形空调架、三脚架、篮球架等),提问:为什么生活中会用到三角形呢?有同学提出将这些物体制作成三角形状是因为这样节省材料,也有同学认为这样更牢固,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样做更美观。当学生为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之时,教师出示课前已制作好的木质三角形,请学生拉一拉。接着拿出木质的平行四边形也让学生拉一拉。通过这么一拉,学生立刻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具有易變形性,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加固,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稳定性的作用。最后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同样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摆出的三角形都是一样的,而用同样的四根小棒摆却能摆出形状各异的四边形呢?深化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即当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也随之确定。笔者认为这样的体会与感悟只能建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之上的。这正是学具带给他们的无穷快乐。
  二、把握住使用学具的程度让学具更具思考性
  (一)相信学生的思维,大胆放手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的知识感悟和体会。在学具的使用中,教师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例如:在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时,通过回忆、归纳总结得出: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其他几何图形,然后再求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操作。一段时间后展示方法:大部分同学都将平分后的小扇形拼接成了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依着学生的作品,顺利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正当我打算展开下一环节教学时,有位同学举手了:“老师,我把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多么新颖的方法!将他的作品投影展示。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再次推理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这都来自大胆地放手。学生经历了“确定研究方法、动手操作、推理归纳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再次推理验证”这样学习历程,相信他们对圆面积的认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二)注重深度挖掘
  学具的使用是为了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探索、理解、应用知识。使用学具千万不要进入单纯的为学具而学具,为操作而操作的怪圈。因此,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注意学具使用深度的问题。例如:在教二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大捆小棒,让学生在猜一猜、数一数自己小组的小棒数量中,回顾原有的数数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出示3只透明的保鲜盒,让学生拼组小棒,并选择合适的盒子放入其中。在动手操作中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及其意义。然后在进位问题的教学时,则慎用小棒。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使用教具学具[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3):97.
  [2]鲁荣彩.教具与学具,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形象直观[J].数学大世界,2018,(12):29.
  [3]孙延霞.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使用教具与学具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142-143.
  ★(“此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小学低中学段数学教学中学具有效操作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G1352—24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下,充分激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成为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应着力达成的教学目标。为此,有必要引入“创设情境,导学探索,自主解决”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力求改善数学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兴趣并实现数学教学水平提高。  关键词:创设情境;导学探索;自主解决;初中数学;教学  通过引入“创设情境,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突破传统数学教学模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示,对知识的学习都有一个这样普遍的认识,那就是耳听不如目睹,目睹不如实践,学生吸收各种知识都符合这一规律。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操作环节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尚且薄弱、想象思维尚未健全的现状,适时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教学目标,进行操作预设  在学生具体进行有关数学操作时,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数学问题的逻辑,产生一定的数学思
期刊
摘 要: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发现他们的错误时,及时引导,并且要学会利用错题,找到一些针对性策略,以便于提高他们的成绩,促使学生进步。本文将从学生出错的原因开始分析,详细阐述错题的利用策略,为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并以此将数学课变得更加有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利用;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能力不同,数学知识又比较复杂,很容易出现错误,在学习过程中,这是很正常
期刊
摘 要:加强高中语文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批注式指导方式的出现,可以增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经常会出现单项传输的现象,让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环境中。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出发,浅谈批注式指导的优点,并以此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批注式指导;有效运用  一、高中语文阅
期刊
摘 要:本文中的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先是认知高中语文开展写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既通过“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办?”的三种方式,进行逻辑性的阐述,旨在为整体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借鉴,提升整体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多种因素限制写作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师重形式
期刊
摘 要:微课的三个重要特点是短、精、快,即视频时间短、讲解内容精、掌握知识快。微课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进小学课堂教学中。学习音乐是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微课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精炼知识点,丰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乐理、歌唱、乐器演奏等方面,探讨微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情况,并对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微课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对于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开始变的有些难度,尤其是写作,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而写作教学也是英语老师的教学重点。文章探讨了怎样培养初中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进行了合理的阐述。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写作;培养  引言:新课改革对七年级的英语写作提出更高要求,新的课程中对英语写作有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要能够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小学生各方面能力。通过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融入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表现能力,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和认知能力开发,特别是让学生建立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小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技巧,在课堂活动中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上课容易开小差,学习习惯较差。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然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研究意义  英语知识点的学习是有必要的,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才能够在深度学
期刊
中国的考试,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的。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取得各种证明自己的能力的成绩。可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考试似乎成为了老师和家长衡量孩子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这让我不得不同情作为学生的孩子们。  我所在的小学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的定点学校。来昆务工的家长把孩子从老家带上来,放到学校,交给老师,就忙各种生计去了。结果自觉性好的孩子成绩自然不会太差,但是那些自觉性不高的孩子成绩就不尽人意了。  当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