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应用类课程教学中师生交往主体间性的缺失,阻碍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沟通,抑制了学生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工程应用类课程教学必须建立主体间性的师生交往关系,考虑平等性、交互性和导向性,激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主体交往模式,通过对话和合作,实现师生交往的主体间性,用交往的精神审视和提高工程课程教学实效,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