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构建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bi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教育阶段,英文阅读课程在我国教育标准中被划分为选修知识的范围。然而在当前素质教育阶段,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建设这门课程并拓展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文学知识,积极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英文知识方面的综合素养。同时这也体现了在高中阶段,英文阅读课程知识和思维的构建对于整个英文科目的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思维模式的建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属于高中阶段学生能力要求的范畴,也是在学习过程中最实用的内容。处于素质教育阶段的高中生的能力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思维也得到不断拓展,综合素质能力也在提高,最终能拥有更高的知识层次和更为多样的思维能力。本文探究基于处于素质教育阶段的高中教育与提高高中生英语文学阅读能力进行结合,将英语文学阅读充分融入到高中生的基础能力培养计划中,深刻改革落实新课改机制。
  1. 传统英文课程存在的不足
  1.1 单一的课程形式
  由于课程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再加上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做大量的阅读,这导致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语法和各种词汇方面,他们大多数对单词都是死记,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这也加大了对文章理解的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独立思考,这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很大程度提高。
  1.2 阅读模式化和机械化
  学生对英语的阅读过于模式化,不能灵活应对各种难题,对和英语文学相关的文章很难深入理解其真正内涵。有些教师直接对文章进行翻译,而学生不经过深刻的思考,只需要表面上的理解就可以在阅读方面过关,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些文章的重要性和所表达的内涵,更有甚者将浅阅读的坏习惯带到了英语文学层面。
  1.3 缺乏对学生自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应试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不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会将考试的内容直接教授给学生,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刻理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的水平,以及对文学的不尊重。
  2. 思维型阅读的特点和对高中英语的影响
  2.1 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学生很难接受西方国家的文章风格,所以需要使用思维型阅读来建立一个桥梁,对整个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评论,才能够有全面的理解。
  2.2 逻辑性思维的影响
  在英语文学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逻辑性思维和身临其境去体验文学内涵。英语语法是非常复杂的,语法内容也非常多,这导致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并对文章进行有效阅读。所以,教师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让他们树立一个整体的观念,对阅读的各个部分要认真分析,最后实现对整篇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而深刻体会英语文学文章所代表的内涵和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例如,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就很需要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的缜密性影响着对《简·爱》主题的理解和作者所批判的事物以及人。
  2.3 想象性思维的影响
  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并不是指没有依据地瞎猜,而是根据阅读的需要按照整篇文章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推断,然后查阅少量词汇,通过想象力来整体理解文章主旨。这样可以让学生减少受个别词汇的影响,避免出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接受英美文学的熏陶,提升思想境界。
  2.4 各种疑惑对于整天阅读的影响
  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疑问,教师对整篇文章的讲解非常有趣,这样可以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独立解决和思考各种问题,不断深入研究探索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像研究中文文学那样了解其所处的历史环境,走进作者的内心。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构建他们的思维模型,培养思维的扩展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国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根据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适当措施切实解决,不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不断提高思维开拓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时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更具有文学气息,增加了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英语文学的阅读学习更有興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其他文献
语言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交际,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创造性,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积极组织并鼓舞学生勇敢参与。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机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1. 借助英文歌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
现阶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实施,如何在高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是受当代教育者们高度重视的。对于现阶段高中生来说,英语这一科目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在这其中,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对于英语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总结以往英语教学经验,针对高中生的学业能力需求提出几点综合性意见。  英语是一门严谨的科目,它具有相关语句的规范性,语句语法的合理性,它更要求当代教育
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个性差异,采取分组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分组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系分成如下三个部分:分别是抓基础知识、重视能力培养和指导学习,与此同时也按照学生的实际学情区分成优、良、中三个课堂学习小组,从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主动学习。分组教学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辅导、解决每
国家关注和重视教育,提出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学校和教师在管理制度上和教学方法上有一个新的转变。在教学中渗透先进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工作中心。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高中英语教师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之上根据教育新格局不断创新教学思维,保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本文主要讲述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和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改进。  1. 英语学科核心
阅读在英语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重,中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课的教学,其中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要格外用心去思考每个问题的设计。我们的英语阅读课模式分为三个阶段:读前阶段、读中阶段和读后阶段。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在阅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  1. 读前阶段的问题设计  在读前阶段,笔者主要以激活阅读背景知识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成效。本文结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学实例,从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变革、自主探究教学、和谐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创新性思维能力是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具体是指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人们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会将英语课堂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说、读、写。制定四大模块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效应对考试,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学生难以提起英语学习兴趣,难以发现英语课程的趣味性,对英语知识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自觉参与到英语课程活动中。但是,大部分人都了解英语的重要性,无论从日后的就业还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讲,英语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
中学生并没有丰富的词汇量,也没有符合自己学习方式阅读方法,所以英语阅读对大部分中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必须从当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寻找合适的对策,才能够“对症下药”,让英语阅读教学课堂能够解决旧问题,重现光彩。  1.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叙述  1.1 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存有障碍  据调查了解,目前刚入学的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比较小,并且对生词的歧义容忍度很低,没有解决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导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应当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合格、优秀的人。  1. 丰富词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词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学生经常出现看不懂文章、听不懂对话、英文对话不流畅、跟不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