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教育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位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应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对教师更好地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授起到非常积极的辅助作用,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能够与实际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更好地进行结合。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力,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把握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教学的目标性鲜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具有鲜明的目标性。这是指在运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小的任务作为主要内容,围绕这些内容设定完成目标。学生通过接受任务、理解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断实现每一个课堂目标。学生借由依次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知识点的环环链接和递进,实现对整个知识模块的梳理和掌握,最终达到对知识点认识的细化和整体的理解,成功完成学习过程。
(2)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任务驱动教学法更为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以任务为核心,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要完成每个环节的不同任务,还可以参与任务的设计,这种方式完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对学生主动性的提高极具积极意义。此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解决问题的诉求变得强烈,学生更容易积累一些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通过分析问题,更容易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通过失败的过程,更容易对该部分的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问题的解决所积累的成就感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该部分知识点的进一步掌握,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引导性重要。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学生可以参与到任务的设计中来,教师往往要结合任务的大小、难易,引导学生制定适宜的任务,以便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充当引导者、监督者和鼓励者。在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时,还要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适时恰当的点拨,使学生有兴趣继续完成。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以后,还要做出鼓励性评价,以便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些工作,与以往常规的教学工作比起来,更为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时,还应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以便这种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结合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具体的应用策略如下:
(1)与其他教学模式组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比较适用于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这一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就可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目标,在实际的使用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由于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且尤为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所以,教师还应尽量保障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实际掌握能力,这就不仅仅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保证和完成的部分。在对学生学习纪律的维持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特定优势,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模式等,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以便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至少两个模式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以教师的意见为主导,一方面以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为主体。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优势明显,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在于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前,应仔细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细节表现,因为成果毕竟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因素,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劲头的长期保持。最后,对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教师应做到多听,多接受,少干预,少评价,尽量维持理性和中立的态度,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团队中的彼此接纳和鼓励,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用心揣摩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髓,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灵活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选择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生活实例,通过完成典型任务,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又使学生的技能素质得以提高。此外,教师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重视学生对任务的逐步深入的完成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及实际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以便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力,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把握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教学的目标性鲜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具有鲜明的目标性。这是指在运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小的任务作为主要内容,围绕这些内容设定完成目标。学生通过接受任务、理解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断实现每一个课堂目标。学生借由依次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知识点的环环链接和递进,实现对整个知识模块的梳理和掌握,最终达到对知识点认识的细化和整体的理解,成功完成学习过程。
(2)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任务驱动教学法更为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以任务为核心,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要完成每个环节的不同任务,还可以参与任务的设计,这种方式完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对学生主动性的提高极具积极意义。此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解决问题的诉求变得强烈,学生更容易积累一些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通过分析问题,更容易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通过失败的过程,更容易对该部分的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问题的解决所积累的成就感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该部分知识点的进一步掌握,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引导性重要。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学生可以参与到任务的设计中来,教师往往要结合任务的大小、难易,引导学生制定适宜的任务,以便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充当引导者、监督者和鼓励者。在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时,还要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适时恰当的点拨,使学生有兴趣继续完成。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以后,还要做出鼓励性评价,以便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些工作,与以往常规的教学工作比起来,更为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时,还应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以便这种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结合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具体的应用策略如下:
(1)与其他教学模式组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比较适用于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这一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就可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目标,在实际的使用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由于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且尤为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所以,教师还应尽量保障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实际掌握能力,这就不仅仅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保证和完成的部分。在对学生学习纪律的维持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特定优势,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模式等,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以便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至少两个模式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以教师的意见为主导,一方面以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为主体。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优势明显,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在于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前,应仔细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细节表现,因为成果毕竟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因素,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劲头的长期保持。最后,对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教师应做到多听,多接受,少干预,少评价,尽量维持理性和中立的态度,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团队中的彼此接纳和鼓励,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用心揣摩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髓,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灵活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选择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生活实例,通过完成典型任务,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又使学生的技能素质得以提高。此外,教师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重视学生对任务的逐步深入的完成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及实际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以便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