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外套缪斯灵魂的长廊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感,也被称为“缪斯女神”,许多人称突然产生灵感为“被缪斯女神青睐”,对于服装设计师更是如此,在每一季时装丰富又多变的款式表象下面,都会蕴含着一些神奇的设计密码,那是设计师灵魂的印迹。自从女性外套诞生以来,就以其简单、舒适的特性把女性从束缚肉体的传统着装中解脱出来,因此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备受女士欢迎,翻开近百年的外套历史,每一款伟大设计的诞生都离不开缪斯女神的帮助,她们以多变的姿态活跃在设计师身边,帮他们完成了外套历史上的一次次革新。
  
  追忆似水年华
  
  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在银幕上,我们都可以看到绚丽多姿的女性们身着各式外套游走于我们的视线内。都说女人是水做的,那么女装外套自然就像水一样,带给我们许多温柔的回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它的光辉岁月吧。
  与当今的流行趋势类似,外套的流行与每一次转变都离不开明星、名媛与设计师的推波助澜,她们习惯尝试新的装扮,喜欢在各种沙龙中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迅速成为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那些清新帅气的男孩着装风格,令我们常常回忆起那些记忆中的灵感缪斯们,
  一战前的欧洲,女性们总是身着繁缛而又华丽的长裙优雅地出没于人群乃至城镇、村庄。而一战则是一次全民动员的战争,男人们奋战沙场,妇女则成了后方的主要劳动力,此时已经顾不上那些传统的观念和习俗了,大量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方便运动和劳作的男式女服走进女性生活,长裙被缩短乃至丢进衣橱,繁琐的装饰从衣服上被去掉。女装外套开始普及,尤其是夹克,很多女性青睐Jumper(一种宽松的运动型夹克衫)和“男学生式”女装外套,而一些时髦的女性则喜欢把Jumper作为运动服穿。
  战后,世界范围的女权运动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以独立面貌走向职场,在女装上出现了否认女性特征的潮流,职业女装登上历史舞台,女西服(tallored)成为新女性的标志。CocoChanel更是冲到了最前面,大大改良了传统的女士西服的传统式样,她时髦的着装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竞相模仿的对象,大大推进了女装外套前进的过程。到了上世纪30年代后期,仿佛预感到战争将要来临一样,女装日渐重视肩部设计,开始向机能化的军服式过渡,战争再次改变了人们的着衣观念。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以及尼龙和涤纶的发明,更是让外套的材质逐渐多元化,
  二战结束后,一方面各国都在积极进行重建工作,另一方面,冷战也拉开帷幕,因此国际形势依然紧张,饱受战争摧残的人们渴望和平,以Christian Dior为代表的设计师紧紧抓住时代变革的契机,引领了战后十年的流行趋势。1947年2月Dier在自己刚创立的时装店里发布了首届作品,他的“New Look”外套让在场的人们耳目一新,随后,Dror接连发布了一系列“外形”别出心裁的服饰,引起了时尚界的“轩然大波”。成为时装界的革命者。
  与追求外形美的Dior不同,另一位大师Cristobal Balenciaga致力于推行简洁、朴素的女装,开拓了运动型服饰,并推出了斗篷型大衣,制服型夹克和背部宽松式的套装,都大受欢迎。
  从5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同时,“婴儿潮”中的主角们都已经步入青春期,全世界范围内的“年轻风暴”兴起,这些年轻人大多过着相对丰富的物质生活,然而精神生活却极度匮乏。他们常借助于暴力、毒品、性以及奇装异服来宣泄心中的压抑。这一时期的外套也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年轻人们甚至包括中年人都喜欢穿着卡其色的棉质夹克,牛仔外套等。
  从1958年开始,许多设计师更重视女装外套的单纯化、轻便化,Yves Saint Laurent、Pierre Cardin都推出了大量充满年轻气息的作品,Saint Laurent甚至认为“只有极度单纯化才是明天的外形”。随后,细长的夹克、高腰身的套装、披风式或者围裹式的大衣都在这一时期风靡一时。此外,六七十年代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许多优秀设计师都纷纷把握时机,在时尚舞台上各领风骚,而女装外套也在他们的艺术演绎下,成为全球女性的必备衣着。
  70年代,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服装也越来越多样化,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东方设计师逐渐走向前台。日本设计师Kerlzo凭借着富有东方情调和颠覆性设计的水兵服、夹克衫等作品,开始在世界时尚舞台占有一席之地,随后,IsseyMiyake,Rei Kawakubo等也都先后进入欧美时尚圈,外套设计也更加讲求个性化,到了今天,时尚让我们不再是个盲从者。而是潮流的鉴赏家,甚至能成为设计师的缪斯女神。
  
  我从不研究时尚,我就是的尚
  
  如果说Chanel的小黑裙和2.55手袋交织着爱美女性的优雅时尚之梦,那么Chanel的经典斜纹软呢外套则是这场童话的协奏曲,从1954年第一件外套上市至今,它在时尚界崇高的地位就从未改变过。
  要问爱美的女士们想要一件什么样的奢侈品,那么,一定有许多人会回答;“Chanel外套!”是的,无论时光如何飞逝,拥有一件Chanel外套已经成为很多女人生活中的必备选项,Chanel的设计总监KarlLagerfeld也曾自信地说过:“在时尚的世界里,有些东西是永远都不会退出流行的,那就是一条丹宁布牛仔裤与一件Chanel外套。”Chanel的经典,也正是源于套装。
  chanel女士认为优雅指的是内外皆美,而Chanel外套从里至外,每一针每一线都堪称绝伦精美,chanel外套给女性带来优雅,它更是向禁锢女性自由的束缚思想的一次宜战,是社会风气禁锢的20年代的历史关键词。幸运的是在这场战役中,女性赢得了自由和社会角色,而Chanel赢得了风行近百年的时尚。
  
  “我解放了妇女,我给了她们行动的自由。”
  ——Coco Chanel
  
  19世纪末到一战前后,欧美国家的女性还穿着华丽而笨重的服饰,COCO Chanel改变了这一切,她以Jersey平织布料设计了第一款chanel外套(灵感来自当时流行于奥地利的一款男装外套),成功解除了衣料的紧绷感,减轻了穿着时的身体负担,从此,女性在保持美妙线条的同时,也能充分享受到行动的自由。在社会风气还相对保守的那个年代,Chanel的这款外套也预示着女性即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扮演更重要的社会角色,Chanel女士的设计一直保持简洁高贵的风格,多用Tartan格子或北欧式几何印花、粗花呢等布料,舒适自然。1954年,Chanel女士以她最钟爱的斜纹软呢为材质,宣示对于时裝的独到见解,然而,对于外套穿着舒适性的初衷依然没有改变,使得Chane喊为当时欧洲最受女性欢迎的品牌,斜纹软呢外套 也成为Chanel的经典之作,历久弥新,
  多年来,Chanel不断在设计的细节与制作技巧上求新求变。从简约而做工顶级的套装到女式运动装,再到樽领套头衫等,Chanel一次次成为时尚潮流的引领者,塑造了一个个隽永的时代偶像,而她的灵感来源就是自身。她曾多次表示:“我从不研究时尚,我就是时尚。”作为一名特立独行的时尚代言人,她个人的衣裝打扮,言行举止本身就是其内心非凡理念最淋漓贴切的展现。Coco chanel的美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时代的颠覆,很多年以后,人们才看到她将女性从做作繁复中解放出来的革命意义,她超越时代的率性脱俗成就了这个作为icon的女性形象。COCO的“叛逆”并不是对“女性化”宣战,相反,她认为越有女人味的女性越坚强,毕加索称她是“欧洲最有灵气的女人”,萧伯纳给她的头衔则是“世界流行的掌门人”。这样一个对山茶花有着美丽妙思的传奇女子,不仅可以用其超越生命极限的创造力成为启动服装革命的设计先锋,更可以用其突破世俗陈规的意念,身体力行地为世人演绎一个摩登神话。
  
  细节创新成就经典之作
  
  为了能让女人最大限度地享受便捷生活,她最大限度地从时装的功能性出发,在款式做工与制作工艺方面力求完美结合,不断加入新的技法来充实自己对外套的唯美想象。
  chariel外套之所以数十年来经久不衰,其秘密就在于:外套通常采用斜纹软呢(Tweed)缝制,柔软的tweed能经久不变形,以轻柔的标志性丝绸为衬里、透气性好,“内外皆美”是Chanel女士一直坚持的原则;各种创新面料的设计,使得斜纹软呢面料越来越轻薄,从而成为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着的面料,外套的下摆边缘手工密缝上金色纤细链条,确保外套的笔挺,这是Chanel的首创,滚边的比例要恰如其分,每一季Chanel外套的扣子,都有当季的特色,颜色也与布料完全吻合,且不易掉色,每一个扣眼也都是“活”的,这使女性在穿脱时更为方便,为了绐女性“解放双手”并能行动自由,Chanel外套的每一个口袋都是真的口袋,每一件Chanel外套都有CC logo,代表着最高的品质,也是对售后服务的承诺。
  “奢华必须是舒适自在的,否则就是虚有其表。”Chanel女士如是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她将原本只运用在高级定制时装(HauteCouture)的多片剪裁技术运用在成衣外套中,一件Chanel外套内外的裁片可能多达50余片,每个裁片均预留缝份可以放大或缩小约一个尺时,以备修改,有些由质轻的斜纹织物制作的外套,每隔几公分就用针密缝在一起,以维持形状及确保舒适,这就是chanel知名的overStitch。多裁片缝制的外套如针织毛衣般舒服,不论是在身体行进或静止不动时,都能自动调回正确的位置,维持完美的优雅体态,这样高明的剪裁使得Chanel外套几乎适合每一位女性。所有的一切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Chanel外套的标志性风格。一直到今天,这些制作过程都未曾改变过,位于Cambon区ChaneI工作室的裁缝师们,仍然延续着半个世纪前的精湛手艺。
  自1983年以来,Chanel首席设计师KarlLageffeld以全新的语汇,诠释外套剪裁:或短或长,或合身或宽松,在他的巧妙构思下Chanel又一次走向巅峰状态。1985年,Lageffeld打破传统,首度将经典的Chanel外套与牛仔裤以及充满运动休闲风格的条纹水手上衣搭配。1992年,他又史无前例地使用了厚棉织布来作为凸显其作品的新材质。此外,Lagedeld更以Chanel外套搭配泳装、长裤,甚至是内裤式的小可爱,通过种种“调皮”的尝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
  80年代,chanel公司将法国顶级的七家手工作坊陆续揽入旗下,共同组成了一家名为“Paraffection”的公司,其中包括一家纽扣坊Oesmes,而它为Chanel外套提供了各式纽扣,使之成为重要的一项饰物,要知道,在过去纽扣可是身份的象征,在Lageffeld2006年的巴黎,纽约系列中,外套作品上的刺绣是Karl参观伦敦V&A博物馆一场皇冠展得来的灵感,每件外套花费Lesage刺绣工坊超过40小时的手工,正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成就了每一件Chanel外套。在2008-2009的秋冬时装展中,抽须滚边的设计,让Chanel外套散发着浓浓的punk风格,在2008年的Chanel春夏高级定制服装展上,经典的Chanel外套再度成为全场的焦点,屹立在舞台中央的一具65呎高的巨型Chanel外套雕塑与台上穿着多款Chanel新作的模特儿,交相辉映。
  无论是cocoChanel,还是KsrILagerfeld,他们都执著地坚持着属于Chanel的优雅精神,尽管Lsgerfeld恪信守Chanel女士生前的设计原则,但是他也巧妙地将流行时尚融入Chanel的经典品质,因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Chanel外套依然能够拥有那份亘古不变的永恒魅力,也依然可以继续引领时尚,成为一代又一代女人们心中的梦想。
  
  Chris tian Dior:NeW Look引爆半世纪激情
  
  50多年来,如果要问哪个服装品牌最受女性欢迎,最能呈现女性的妩媚与矫娆,那一定少不了Dior。他一系列束腰宽臀突出女性身线的外套服装唤醒了后人的时尚神经,
  提起Dior,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那张早巳成为经典的黑白照片:一名站在塞那河畔人行步道边缘的女子,身着白色外套和黑色长裙、戴着手套的双手优雅地摆着pose。这张照片中的模特也化身为战后的女性标记,引发无数女人对“美”的追求和膜拜,
  一直,我们都这样想,是Christian Dior的“New Look”真正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有了“New Look”,人们才将战争遗留在女性身上那保守警觉的呆板线条遗忘了!也因为它,人们真正拥有了自由肆意的美丽姿态,那个姿态仿佛在宣布:生活又开始了,美丽的新生活真的又开始了。
  1947年2月12日,Dior推出了震撼性的创作。他首席推出的系列作品轮廓完全不同于战前流行的垫肩外套:具有柔和的肩线、纤瘦的袖形、以束腰构架出的细腰强调出胸部曲线的对比,长及小腿的宽阔裙摆、使用了大量的布料来塑造圆润的流畅线条,并且以圆形帽子,长手套,肤色丝袜与细跟高跟鞋等饰品衬托整体气氛,当最后一名模特离开时,还沉浸在那种优雅氛围中的现场的观众们才如梦初醒,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著名时尚杂志《Bazaar》主编惊呼:“这完全是一场革命,真正的新样式!”从那天起,许多女性开始觉得自己的衣服已经不合 时宜,也就从那天起,战争期间人们被压抑的那种追求美的天性再度进发。没有哪一个设计仅仅因为完美就可以成为经典,一个经典从来都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崭新的生存态势而被载入史册的。要知道,当Dior的“NewLook”出现在展会上时,在场的女性不仅在震惊中屏息凝神,而且都为自己身上的夹克衫和短裙感到沮丧不安,一种必须开始新生活的紧迫感牢牢地抓住了她们的欲求。当“New Look”被穿到美国时,Dior因此而成为仅次于戴高乐将军的法国名人。他不仅设计了一套服装,还设计了一种生活新机遇,一个和平时期才能有的悠然华美的姿态。
  在随后的10年里,Dior一直追求服装外形的变化,每季都以别出心裁的外形吸引着全球的女性。可以说,服装界的这10年,是属于Dior的时代。1948年春,他发表了z字形外套,并在夹克的腰摺部位加上装饰,1951年,他又推出了oval line等一系列椭圆形外套作品,从1953年起,Dior先后推出的郁金香形外套,H line女性套装,A line、Iiberty line形女外套,都让当时的爱美女性们追捧不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中已经没有太多的男性气息了,而是一种朴素、简练而又充满现代女性味道的外套。
  Dior先生的缪斯女神很多,而最出名的就是Mitza Bricard,后者不仅是他工作上的伙伴,更在设计上带给Dior无数灵感。有一次,Dior发现Bricard为了遮掩自己的伤疤总是喜欢在手腕上系一条带豹纹的丝巾,觉得非常好看。就特意向里昂的一家公司购买了这个豹纹印花的独家经营权,并特意以这个图案设计了一系列套装和裙子,这也是第一次有设计师把动物印花运用到服裝设计上。一直以来,Mitza Bricard都是Dior的密友,她身上那种特立独行的现代女性特征给了Dior很多设计灵感,每一次大师有新作品问世,她也都是第一个试穿的人。
  最新一代Dior品牌的设计师是来自于英伦,被称作是“时尚界鬼才”的JohnGallianio。他年轻,充满天分,也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大师级人物,他豪放不羁的设计风格为时尚界带来了一股华丽而怪异的浪潮,Galliano曾运用经典的Tullp郁金香造型,向品牌创始人Christiha Dior表达敬意,擅长斜裁(Bias Cut)剪法的他也制作出了大量剪裁考究的夹克等外套作品,回首往事,ChristianDior的“New Look”改变了女人的穿衣风格。而今天,John Galliano的“New New Look”的亮相,则让Dior品牌的高贵精神中多了一份独特的诱人气息。
  评论家说,Galliano带来了品牌的第二个春天,他让Dior成为继续走在潮流前列、引领全球流行时尚的前卫品牌。今天的Dior也更加年轻、更加有活力,它必将带给女性更多的自信和美丽。
  
  YSL:不死的吸烟装
  
  Yves Saint Laurent对时装最大的贡献是对线条和中性着装方式的改革,特别是“吸烟装”的出现。1966年秋季,他推出了“smoking look”,襄现干练的60年代女性形象——黑色短上衣,长裤和领口系着丝绒蝴蝶结的白色蕾丝衬衫一出现就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女性着装大革命。
  法国时间2008年6月1日晚,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大师Yves Saint Lauren光生在巴黎因病去世,享年71岁,时装界又一个大师陨落了,整个时尚界为之震动并沉浸在深切的哀痛之中。入行数十年,Saint Laurent经历了时尚圈的风风雨兩,尽管他本人性格脆弱、仿佛不堪一击,但是他设计思路敏捷、题材广泛,他的YSL品牌也始终保持着法国时裝的优雅风采,Saint LaurentE时尚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他是无数年轻后辈们难以超越的巅峰。
  1957年,21岁的Saint Laurent担任Dior品牌的设计师,次年的1月,他发表的“梯形”系列大获成功,业内人士和媒体都对他吹捧有加。然而,他随后推出的“长形”套装、“60年代形”外套却引起了不少争议。1960年,Saint Laurent以超前卫的眼光推出了轻便的粗线帽子,高圆领毛衫和黑色皮毛的休闲夹克,这组作品被外界看做是“beat look”(避世派风格),受到了当时还比较保守的时尚媒体的批评。
  1962年,经过几年的沉沦后,在好友兼生活伴侣Pierre Berg啲支持下,Saint Lauren冻山再起,迈出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步:他在离香榭丽舍大街不远的Sponbni开设了自己的第一个时装屋—YSL,一个经典的品牌就此诞生。
  拥有自己独立品牌的Saint Laurent无须像过去在Dior工作时那样墨守成规,看着别人脸色行事,他的反时装观念更为明显化,这一时期也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平民化运动兴起,嬉皮士们大行其道,为了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他潜心研究服装史,文学、戏剧和绘画,博览群书。SaintLaurent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在时装设计中加入了更多“变革”的元素,嬸皮装、中性服装、透明装、水手衣、骑士装、喇叭裤等时装设计新元素的出现都给传统观念以重创,也赢得了公众的好评。他在60年代发表的“罗宾汉式,女性套装,军服式外套、“男子风貌”式大衣、少女式外套、铅笔形外套,猎装式外套都在这一时期引领潮流。也在外套领域掀起一股平民化浪潮。
  如果说C0CO Chane!赋予女性自由,而Yves Saint Laurent则给予女性以力量。他提出了妇女解放运动,让女人也能如男人一样穿着西装,出入公共场所,一贯温柔贤淑的小女人形象突然注入前所未有的刚强气息,个性气质立刻独立超脱起来,令很多男士无法接受。直到三四年后。男人们才慢慢接受女性亦有独立的一面,并,非只是千娇百媚。YSL替女性设计出类似男士礼服的时装,被形容为给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创下崭新的时装潮流,直到今天,“吸烟裝’仍然是YSL的男式女装的代表款式,因为它以一种中性化的方式在阳刚与女性的优雅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
  “我通过女人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这是其力量和活力的源泉,因为我利用了女人的身体。”而符合Saint Laurent标准的女人就是Catherine Deneuve,当时的法国第一大美女。两位法国国宝级人物,结缘于1967年的名片《Belle de Jour》(白日美人,又名“青楼怨妇”)。故事本身极具争议,美丽温驯的良家主妇沉溺于幻想自己白天是Madame Anais私人会所的被虐妓女,结果现实与梦幻交叉感染混为一谈,最终惹祸上门。就算在当今现下,这依然是令人侧目的剧情,YSL设计的戏服却出落得优雅大方又酷劲十足。开场树林片段的军装款金扣红 色外套,各类风姿绰约的shift dress(松身直筒连身裙)、接客途中的PVC亮胶黑风衣,在古堡扮僵尸的黑色透视长衫裙,没有什么YSL标记,却都如影随形地完美呈现Parisian Chic。Yves saint Laurent代表了“完美的法国时装”,Catherine Deneuve则代表了,完美的法国女人”,两人成为继Hubert de Givenchy与Audrey Hepburn后。时装与电影界的另一对黄金拍档,一直被法国人引以为民族的自豪。事实上,60年代至70年代,Catherine Deneuve所有的戏服,都是由YSL时装屋提供。作为saintLauFen啲缪斯女神,她替他出席各种场合宣传其作品,他们的友谊微妙又神秘,伹两人却始终未曾结为连理,Saint Laurent这样评价Deneuve;“她是一个能令我美梦连连的女人……作为朋友,她总是让人感到愉快、温暖,安全和甜蜜。”而他所有创作均是为她而作。
  
  Givenehy;A udreyHepbum的半世情缘
  
  Givenehy创立了4G精神“古典(Genteel),优罐(Gtace),愉悦(Gaiety)、Giveenchy”,他解放了Dior一直倡导的“New Look”束缚,让职业女性上班的外套变得更加利落,简便,Audrey Hepbum为他的外套作品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真正的美是来自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古典主义的仰慕”——Hubert de Givenchy
  创办半个多世纪了,每当人们提起Glvenchy这个品牌,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Audrey Hepburn那倩丽的身姿,几乎每个人也都会把Givenchy与华贵典雅和浪漫的法国情怀联系在一起。
  说到Givenchy,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想起Audrey Hepburn,《情归巴黎》中她以船领连衣裙和外套出场,这立即在人群中掀起一阵旋风。而全世界的影迷都将永远记得那个“麻雀变凤凰”的瞬间——女主角穿着Givenchy套装回到纽约,简约且有着不露声色的高贵,Hubertde Givenchy因本片被授予一项奥斯卡服装设计奖,而Givenchy由各个方面渗入这位红伶的生活中,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穿着Givenchy。
  当穿着长裤、芭蕾舞鞋、短发、头戴一顶船形草帽,脂粉末施,身材瘦平,脖子纤长的Audrey出现在Givenchy的面前时,26岁的Givenchy正在准备他一生中的第四次时装发布会,他接到通知说“Hepburn小姐”到巴黎来了,她想马上见他,他还以为是已经很有名的CRthar8rle Hepburn,因为当时使AudreyHepburn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并为其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电影《罗马假日》尚未公映,Givenchy并不熟悉这个默默无闻的女演员,尽管初次见面的误会使Givenchy略显失望,但很快他就发现了这个装束怪异的女孩的魅力所在,
  Givenchy依然记得,当时Audrey的眼神是多么殷切,想要得到他的帮助(从一开始赫本就偏爱Givenchy,她认为他是那时“最新潮、最年轻,也是最令人激动的女裝设计师”),但他确实忙得抽不出时间来帮她,只是她依然坚持:“求求你,总是有点什么让我试一试吧。”Givenchy最终还是让步了,他建议她试穿一下挂在办公室里的一些样品,那还是上一个季度的服装,即1953年春夏服装系列。
  当Audrey试穿着第一件服裝,一件具有爵士乐特征的深灰色羊毛套装出现时,Givenchy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回忆说:“那天早晨来的这个女孩的变化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她穿上那套农服缓缓走来,真是神采飞扬。她说这正是她想在戏里做的装扮。你真的可以感受到她的兴奋与喜悦。”
  此后,Givenchy为Audrey后来的许多电影设计了服饰,如《有趣的脸》(Funny Face),《午后恋情》(Love In The Afiemoon)和《第凡内早餐》(Breakfastattiffany)等等,同时她的私人衣橱也多由Givenchthy打理。
  在外套设计中,除了对Audrey的情感牵引,Givenchy还深得另一位大师Balenciaga的精髓,两人一起致力于不收腰、不突出胸的宽松式丘尼克或修米兹哆莱丝式的设计。丘尼克式设计追求放宽肩膀,解放腰身,后来形成了风靡全球的Sack Dress,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外套款式,特别是流芳后世的“Bettina”女式短上衣,呈现出的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单件服装可独立与其他不同衣服随意搭配的”的设计理念。在他的设计中,简洁、优雅成为主线,他解放了Dior一直倡导的“New Look”束缚,让职业女性上班的着装变得更加利落,简便,在材质上则大量运用羊毛,开司米等精细面料,显示出其一贯追求的优雅贵族风范,
  他的忠实顾客还包括另一位时尚领袖Jacquehne Kennedy,作为美国前第一夫人,她以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与着装风格影响了美国一代人。以前她一直只穿美国本土设计师的设计的衣服,一次出访法国时,地被Givenchy所创造的那种优雅风格所吸引,以后就成为Givenchy的忠实买家,上世纪60年代当Jacqueline Kennedy身着Givenchy特意为其设计的白色三件式套装向喜爱她的民众挥手时,其精致高雅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当总统遇刺后,悲伤的Kennedy家族都穿着Givenchy的套装出席葬礼,而Jacqueline的套装是Givenchy特意为她定做空运过来的。据说,Givenchy的工作室里存有Kennedy家族所有女性成员的服装号码。
其他文献
在Johan Lenaerts眼中,黑色似乎褪去冰冷神秘和难以企及的距离感,它藏匿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而家的温馨感觉于目光所及之处,俯拾皆是。  显然Johan Lenaerts是位对黑色情有独钟的主人。走进他的家中,恍惚间让你以为误闯进一幅以夜色为背景的油画。或许你想象不出一块漆黑的画布上还能如何晕染出美丽的色彩,可Johan Lenaerts却做到了。几乎所有的房间墙壁都选取了稳重内敛的暗色调
期刊
温暖的春天,浪漫的情人节。数百位亭亭玉立的“淑媛”与风度翩翩的“名仕”共同经历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2月14日,华商传媒集团旗下知名杂志《名仕》与《淑媛》,携手搜狐男人频道、唐会迷城俱乐部以及海归俱乐部,共同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单身派对。派对受到了500余位来自西门子、中国移动、联想等企业的时尚男女们热情追捧,现场座无虚席。  唐会迷城活力四射的激光舞表演,揭开了派对的帷幕;热闹欢快的“爱情风暴”
期刊
由露丝雷克尔编辑的《无尽的盛宴》 (《美食》杂志六十年精选作品)是一本非常好看,也很适合在闲暇时阅读的枕边读物。这本书的作者中有多位曾获过普利策奖,也有多位像露丝·哈克内斯(《淑女与熊猫》)这样的作者回忆他们在旅途中所尝到的特色食物的文章,引领读者进入关于美食的奇妙世界。  我曾经在去年的卷首语里推荐过露丝·雷克尔的两本书:《天生嫩骨》和《美食评论家的秘密生活》,非常喜欢她的文风,而这本由她编辑
期刊
“我们都愿意出席自己的葬礼,但却无法做到,那我们至少可以出席这些收藏品的葬礼。这就是最后的结局,一切都结束了。”即将在2月23日进行的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t)的收藏品拍卖对这个世界来说是一件文化盛事,但陪伴了大师整整50年的朋友皮埃尔’贝格却说出了前面那个伤心的句子,对他来说,这更像是一场“葬礼”,是他对圣·洛朗的最后致意。    一场世纪拍卖    “圣·洛朗先生算得
期刊
世间的万物都是在发展中成长的。本着这一原则,我们也关注着我们所报道过的女性故事、全球热门事件、文化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与时俱进。    卡洛琳·肯尼迪退出参议员角逐    最新进展:  1月22日,卡洛琳·肯尼迪在简短声明中宣布因个人原因退出纽约州参议员席位的角逐。  作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女儿,卡洛琳自宣布竞选纽约州参议员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近来,在媒体普遍认为卡洛琳在距离参议员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期刊
1994年是不可复制的神奇一年,《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真实的谎言》、《狮子王》等影片使那一年的奥斯卡成为了有史以来争议最大的一届。人们对那一年的评价为:1994年,上帝想看电影了!之后再也没有哪一届奥斯卡能聚集如此多优异的作品。但是到了2009年,《返老还童》、《暗夜骑士》、《贫民富翁》、《生死朗读》,这些优秀的作品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黄金年代。谁能美梦成真,还得看2月
期刊
2009年初,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里的一句“一年一次”成了最新的流行语,同时也让人们好奇,那个如此眼熟的姑娘是谁?没错,她就是去年那部很火的电视剧《艰难爱情》里和邓超演对手戏的女主角车晓。今年,她与张涵予、段奕宏合作的两部新戏《身份的证明》,《最后的99天》也正在或即将播出。  采访车晓是在华谊兄弟的会议室,空间不大,四面墙都是深灰色的壁纸,墙上悬挂着几张巨幅照片:周迅、张涵予……“星
期刊
1963年,他和服装商“美丽园丁”的合同因为用低价打破了“行规”,而演变为一起丑闻,然而他毫不在意,并从此一举成名;1970年,他再次跨界,和欧莱雅集团一起研发香水,再次成为话题;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难以抵挡服装行业激烈的竞争之时,他急流勇退,开始转向配饰行业,但依旧在服装业保持着影响力,他曾为中国航空公司提供制服,其至有传闻说,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也是他的顾客之一……然而,和很多法国知名
期刊
2009年1月14日,雅虎公司对外宣布,现年60岁的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女士将接替杨致远,出任雅虎CEO一职。消息公布的两周以后,雅虎公司发布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第四季度净亏损达3.03亿美元。这一严峻的形势使巴茨女士上任伊始就背负起了重振雅虎雄风的任务。  当60岁的卡罗尔·巴茨从杨致远手里接过雅虎掌门人“令牌”时,所有的IT业内人士都诧异了,要知道,对于
期刊
2008年第一个在金融海啸中“倒下”的国家冰岛终于在2月1日迎来了新一届临时政府,同时迎来的还有他们的首位女性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尽管局面岌岌可危。人们还是希望这位外表秀丽,作风硬朗的女总理能救冰岛于水火之中,正如她作为全球第一位公开承认同性恋身份的领导人那般的勇气!    临危受命    “如果说有谁能够重新恢复民众对冰岛政治体系的信任,那这个人就非她莫属。”  在经历了数月的混乱与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