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因“互动”而精彩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主张学生是写作的“主角”,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对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起着滋润作用,学生处于愉悦的写作状态之中能积极主动地倾吐与表达,写作兴趣与表达的欲望会无比强烈。事实上,教师的点拨、引领、启发、诱导,师生的对话、交流、互动为学生能顺利进入这样的写作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该采取哪些有效策略真正让作文教学因师生互动而精彩呢?
  情感体验与交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吸取生活中的有利于写作的成分,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与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融合在一起,体验生活,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中出现困惑时,教师应适时地进行指导,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良师益友”,有效地交流师生情感,师生思想发生强烈的碰撞,心灵上进行和谐的对话。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过很多事情,也会听过不少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将自己经历的这些事情倾注于笔端,并且以习作的形式表达出来呢?首先,教师必须让学生自己学会选择写作材料,让学生自主探寻到写事情时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真实的、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又比较有意义的写作素材,而且所选的素材还要新颖,切忌人云亦云,而应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风采。表达新鲜活泼的思想主题,使习作更具魅力。比如,叙事类的习作“侧重点”在于这类习作要集中表现真情,故而感动人。叙事类的习作要能以情动人,就要求学生在叙事中凸显“动情点”。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都可以作为习作的“动情点”,学生学习生活中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事情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动情点”。再次,写作时要让学生道出真情,注重真实的感受。学生的习作要想吸引他人,还要将学生自己内在的感受、启示写清楚,真正达到总结、感悟的目的。比如,学生第一次做了什么事情特别难忘,而特别难忘的原因便是这件事带给学生自己的感受是特别的。学生在这样的写作状态中能真正地抒发出自己内心的强烈的真情实感。此外,写作时还要让学生写清过程,有序中突出曲折。“文贵有曲”,有“曲”方能吸引别人。例如,学生第一次做什么事情,难免会有曲折。学生唯有写好这一“曲折”,才能让自己的习作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强了习作的吸引力。
  心灵倾诉与倾听
  学生们在写作时一定会有善于表达、想表达、乐于表达的写作欲望,学生们很想将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加以倾诉。这时,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倾听者的“角色”,教师一定要以平等、平和的姿态对待学生的倾诉,教师的角色要进行准确定位,要将自己当作学生的兄弟、朋友,当作是学生亲密的伙伴,千万不能以“训导者”“审判者”自居。要让学生乐意向教师倾诉,教师应对学生的倾诉给予期待、期望。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會让学生感到愉悦与兴奋,有些事情会让学生感到沮丧与难过,即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愉悦与兴奋的,但却都应该是学生们珍贵的记忆。比如,一位小学生在一篇习作中写自己第一次跟着奶奶学绣花这件事,小作者先用咖啡色的线绣了一棵树干,用绿线绣了枝叶,再用白线绣了几朵云彩,还用红线绣了一个太阳。小作者着重写了绣这些东西的艰难,一不小心,针尖竟然戳破手指头,同时写了自己的奶奶拿着药与棉签给自己擦手指尖上的血,继而通过小作者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学会了绣花,最终小作者自己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必须刻苦、必须认真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个性张扬与呵护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启迪学生,让学生远离“假、大、空”,真正让学生的作文做到“实、细、活”,个性鲜明,让学生真正在习作中碰撞思想火花,抒发情感,教师应精心呵护学生写作的兴趣、热情、欲望。
  对学生习作中流露的个性风采,教师要大加赞赏,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将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风貌展示出来。对学生写作中生活风貌的大胆表达,教师要加以赞赏、呵护,以真正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成果展示与欣赏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任何人都有被赏识、赞赏的欲望。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进行写作时,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呀。所以,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习作,教师对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赞赏,进行“正面”的评价。通过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受到了别人的尊重,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享受了习作成功的愉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欣赏、自我肯定,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写作水平。
  在写作中教师应鼓励师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表达的欲望,带领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写作状态之中,能主动地倾吐与表达,将习作练习当成一次美好的体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流畅地表达。通过情感体验与交流互动、心灵倾诉与倾听的互动、个性张扬与呵护的互动、成果展示等一系列的互动,让作文教学切实因为互动而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小学)
其他文献
伴随着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于21世纪初,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把实现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环翠区坚持“整体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硬件与软件配套、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在实施步骤上合理安排、分步到位、分层推进,使其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硬
国家督学成尚荣曾说:“教师成长需要五块基石:读书、思考、实践、研究和总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今的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平台,教师研修的形式多样、内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已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向“人的发展”;其核心价值取向已由约束走向激励,由知识走向发展。“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师生互动,共同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就必然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每一次深化改革和大发展,首先都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的更新,要从全局性理论思维上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行脊柱侧弯术患儿唤醒时间、苏醒质量、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行脊柱侧弯术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
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十年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率变迁、不同民族之间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比较。方法:选择自1999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杜威说:“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具有儿童视角,善于抓住他们的心理、性格等,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感受到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尽情地去感受、体验和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故事导入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状。江苏省昆山中学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对较为优越,但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师生关系趋向复杂,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随着年龄增长和专业限制,教师发展进入高原期,并且升学压力加剧,社会期望值不断攀升,导致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精神压力普遍较大,职业幸福感呈下降趋势,职业倦怠感日益凸显。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体的
“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历史沉淀,其中的核心是观念、信仰、价值和思维方式等隐性的成份。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数学是现实的、是源于生活的,数学也应该是历史的、人文的、人类文明的结晶。儿童创想數学不仅追求真,还追求美,求真、求善、求美是数学精神的科学成分与人文成分的融合和升华。钱学森曾说:“科学与人文就如一个硬币的两个面。”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趋
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其具体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用爱心消除疑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学困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学困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