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应用的备考策略分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是新时代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时代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国家的教育机制也要跟上步伐,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可造之才。高考语文作为教学体制内的重要考试学科,是传承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国人力量,创造新事物的重要科目,同样及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进行了重要的变革,多省市高考卷开始采用全新的课标卷。为了让学生有效复习,我针对考卷中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的备考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仔细研究,归类题目类型
  改革后的考卷中,测试的主体基本上和高中语文所学的知识一致,个别内容虽有所变化,但大体都是考查学生的文本阅读和语言文字表述能力。其中,文本阅读的题型包括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四类文章的理解能力考察;对文字表述能力的考察,则是通过语言文字应用和作文两个题型来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是考查学生对掌握的字词句的记忆和应用情况,是语文中最基本的东西。这是最容易得分的题目,也是丢分最严重的题目。因为是最基础的知识,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很简单,不以为然。然而在高考中,这一部分的失利对很多学生的总成绩影响是很大的。
  二、扎实基础知识,理论和实战要紧密配合
  复习的顺序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只有将基本的知识稳固,运用的得心应手,才能更好的为后续的学习和考试打好基础。高考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包括成语、病句、语言表达连贯等知识点,并以选择题以及主观题为主。基本上是只要基础扎实,准确牢固的记忆字词句就可以轻松得分的题目。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复习时,应该先将这一部分提前回顾,集中突破,确保学生不要在这些最容易的题目上失分。
  针对成语的复习,应先要掌握足够多的成语词汇,明确各个成语的寓意,弄清成语的多义性和容易混淆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将历年考卷出现过的成语题型作为教学案例拿出来分析,可以总结出高考试卷设置的障碍大抵分为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运用不当、褒贬失当等几种情况,理论加实战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仔细看题,准确识破考题设置的障碍,选择正确的答案。
  复习病句时也可以运用以上的方法,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是一定要做的功课,然后就是要在实战中巩固学习成果。通过大量的实战训练,准确的挑选出病句以及病句的类型,到底是语法结构还是逻辑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学生对病句的理解将会更加的深刻,能做到一眼就能识别一个病句的程度。
  语言表达连贯,讲究的则是主语、句式等相关元素的统一性,以及时空逻辑的正确排布,学生应该认识到如果脱离这个原则,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更不能有效地进行解题。
  三、剥丝抽茧,强调重点
  在语文备考复习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将细碎的知识点,抽丝剥茧归纳分类,从而形成语文重点知识及解题体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主观题,是一直在变化的题型,我们不能抓到其中的规律,也就无法抓住考试的重点。不断变化的題目一般是不会重复考相同的知识点,在这个结论的带领下,我们就能开展备考工作。将以往考过的题型筛选去除,将考试可能性不大的一笔带过,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去复习的知识点了。知道重点对象之后,同样的,理论和實战的结合也适用于这一阶段。
  在教育形式和观念不断变化的今天,新课改的改革之路将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高考的制度和模式也会产生不可预见的新变化。然而,语言文字应用做为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部分,是高考卷中一定会考的题型,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确保学生不在最简单题目中失利。除此之外,采用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教学方法,更精准的预测高考的考点和路数,帮助学生更好的备战,是我们必须持续坚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关于语文新课标改革之我见——重视“人文性”的教育[J].易亨琼.中国西部科技.2008(33)
  [2]浅析语文新课标下学生角色的不适[J].缪晓明.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2)
  朱永宏,新疆阿克苏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渗透性、感染性以及长期性,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应用自身的良好形象以及个人魅力感染学生,通过语文作品教育学生和影响学生,以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内心,同时还要将人文素养教育一脉传承,不断鼓励学生进行人文实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语文是一门人文色彩浓烈的基础性学科,人文性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期刊
烘托、衬托、渲染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三者常常如影随形,交叠在一起,用法和功效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细微差异,初涉文学者较难分清。一.衬
初中时期正是广大学生汲取知识、丰富见识的一段时期。初中语文作为一科人文性强、文化性强的科目,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其中外国文学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外国的文学作品开展一定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大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外国作品讲解有取有舍  根据众多版本的语文教材来看,外国文学作品在文章中占用
期刊
学生的写作热忱一旦被激发,写作就不再是一份苦差使。我在指导初三学生写一篇议论性短文时,由于方法创新、指导得法,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写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堂课我一改往常先谈文体特点、后具体指导的做法,而是选择了刚学过的课文《曹刿论战》作为突破口,让大家畅所欲言地来发表各自的见解。   “今天,我想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看法。”   “鲁庄公是个有勇无谋的昏君。”一同学
随着多媒体进入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出一个个有趣味的课堂,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进行深入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实现高效的人机互动活动。  一、利用多媒体设计直观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思维起着主要作用,在探究重难点知识时,利用直观思维不容易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感悟。
期刊
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起,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诸多问题都一直是教学和研究者们探讨争论的热点,不仅语文学科的学科“名分”、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处于未定之中,就连语文教学内容都产生了不定之数,这不禁让人怀疑语文这未得合法证明而诞生的“学科”到底是否是一门学科?有如何的学科知识体系?教材编制又是如何呈现知识体系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从存在论的角度说,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语文学科的存在也已逾百年,因而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奠基铺路。本文拟就从字词类、读写类、自主类和激励性教学等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一、在字词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聪明识字始。”字词教学是启蒙学生的首冲环节和必由之路。在小学语文课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生字词的读音、释义和常规用处尽显地“喂”给学生,然后让他
期刊
高三语文应试备考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是高三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小说阅读备考教学中,有意识地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指导学生运用思维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解读小说主旨,力求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学文本阅读应试能力同步提升,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以2016年浙江高考试卷小说阅读《母亲》第15题的备考教学为例,展示自己的这一教学思路和具体做法。  2016年浙江卷小
期刊
索菲對我说,你先去远处转转,不要回头看我。我就背对她往巴黎宠物公墓深处走去。公墓位于巴黎北郊的塞纳河畔,不闻市声,只有鸟鸣。徘徊在排列大体整齐的墓位间,观看着墓碑上那些宠物的照片或雕像,还有扫墓者留下的鲜花与祭物。  墓园里除了我和索菲,只有一对老夫妇。我把镜头对准了身边的一座猫、狗合葬墓,猫名琵琪逝于1992年,活了12年,狗名尼可拉逝于1997年,享年15岁,可知主人事先就买下了足能葬下它们的
期刊
半命题作文作为初中语文作文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在写半命题作文时,不仅要把握作文主题,捕捉关键信息,而且还应选择恰当的写作素材,进而运用较为丰富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效果。  一、应用半命题作文定向引导学生写作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应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