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应将技能大赛与日常的技能教学有机融合,真正做到赛教融合,进而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秉承赛教融合理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学校;赛教融合;高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69-03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扬州高职校”)秉承赛教融合理念,积极探索实践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形成以技能大赛为引导,开发以技能大赛为主体的精品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日常技能教学中,实现了学、练、赛一体化,提高了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构建了“教师引领,师生参与,以点带面”的技能培养体系。
一、赛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引赛入教,实施项目化教学
技能竞赛项目是根据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设计的,它集行业最新的执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于一体。为方便比赛和教学,技能竞赛项目往往在仿真环境下进行,对职业学校的项目化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扬州高职校不断完善以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为主线、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出以技能大赛项目为主体内容的精品课程和项目化教材。
学校建立了长效的技能大赛竞争机制。通过参与省市校各级技能竞赛,营造以赛促教促学、人人争先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动常规教学改革,将大赛内容引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竞赛能力。竞赛形式灵活多样,如班组竞赛、个人竞赛、团队竞赛等。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扬州高职校针对江苏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方案及变化趋势,从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梯队建设、选手选拔和跟踪培养的需要出发,改革财会专业技能教学,全面提升财会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注重教学内容改革,将竞赛项目和竞赛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项目的有效衔接。专业教师全方位解读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方案、规则,将技能大赛的手工账务处理、会计电算化、点钞、珠算、传票翻打等五个项目纳入教学内容;同时,按照技能大赛的要求调整基础会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教学内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竞赛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技能操作的热情,努力钻研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改革教学方法,学赛结合,以赛促学。课堂上,教师将班级同学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点钞、珠算、传票翻打等财会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加大平时课堂教学的检查测试力度,使学生个人之间比赛、小组之间比赛、班级之间比赛常态化。学生积极主动投入任务中去,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赛结合,以赛促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的热情与干劲,切实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为就业或创业增添竞争力。
(二)全员参与,形成技能大赛选拔机制
为实现技能竞赛的全覆盖,扬州高职校每年都开展各专业校级技能比赛。一是课程教学中的分组竞赛——实现“全员参与”,将技能教学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考察学生阶段技能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校级技能竞赛——实现“好中选优”,重点考察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熟练程度,并做好市赛优秀选手的选拔工作;三是省市级竞赛前的集训淘汰赛——实现“优中选强”,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定期组织淘汰赛,确定最终参赛人选;四是每年的“技能展示月”,通过全校性的各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实现“氛围创设”,营造人人学技能、人人比技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断强化提升技能的理念。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校已初步形成技能比赛“全员参与”的机制,使技能大赛与平时的技能教学有机融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赛教结合,提升专业技能师资素质
教师是影响技能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技能大赛是检验并提升教师技能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明确了技能大赛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分若干专题内容集中培训教师,引领教师学习技能大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强化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如2014年4月至8月,学校与江苏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任教师技能提升专项培训,通过培训,专任教师的原始凭证解读、会计账簿登记、用友T3软件操作、会计手工制题能力等均有显著提升。
经过数年技能大赛的锻炼,扬州高职校已涌现出一批技术精湛的技能教学骨干,他们的教学理念已从单纯的教好课程本身转变为教授学生学会综合应用课程知识,强化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宣传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丰硕的教研成果,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师资培养、技能大赛等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学校先后成立了3个由金牌教练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并不断吸收青年教师加入,工作室通过课题研究及定期研讨的形式探讨“赛教融合”内容,并通过名师对青年教师的培育机制促进学校整体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以赛促建,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与技能大赛协同发展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阵地,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完备的实训条件是促进专业技能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上,扬州高职校坚持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原则,从国赛和省赛对先进实训设备的要求出发,搭建校企联姻的平台,建设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交流机制,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邀请“校外专家导师工作组”进学校实训基地指导实践课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效能。
(五)以赛促评,改革专业技能评价模式 要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技能教学评价机制。
引入技能大赛标准考核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应用能力,学校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构建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各级技能大赛规则和评判标准引入技能课程的日常教学评价中,让师生重视技能大赛的规程,实现专业技能大赛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顶岗实习推行“校企联动考核”方式。“校企联动考核”是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实习的过程监控和考核方式。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分两部分:一是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二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实习报告、成果的评价,占总成绩的50%。
考核专业核心课程采用“2 2 2 4”模式。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专业技能培养和评价标准,结合专业技能教学实际,学校对专业技能训练相关的核心课程采用“2 2 2 4”考核模式(“2 2 2 4”指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20%,课堂笔记考核占20%,单元测验占20%,期末考试占40%。
二、主要成效
学校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理念,以全国、省市技能大赛的要求为引领,积极营造良好的技能学习氛围,构建完备的机制保障,促进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形成了教学与比赛双赢的局面。2013年至今,学生在省市创新大赛中累计40件作品获奖;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18金28银56铜,在扬州市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50金55银51铜的好成绩。学校先后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专业优胜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通过建设“全员参与”技能大赛选拔机制,有效利用各种比赛平台,营造了人人练技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得“赛教融合”逐步地成为学校技能教学的一种成功范式。
(一)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通过课程体系、评价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岗位技能培养,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度,促进了学生非认知智力因素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学校“六个一”德育项目建设,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双证通过率100%,为扬州、苏南及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优秀技能教学团队逐步形成
职业技能大赛既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竞技水平的考核,也是对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考核。特别是技能大赛促进了青年教师迅速向“双师型”转变。学校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所有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并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并将参加及指导学生技能大赛成绩作为评优、评先及职称评聘的重要衡量指标。通过这样的机制建设,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主体的高素质专业、课程、基地建设团队。
(三)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校是扬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主赛点,连续多年承担了江苏省技能大赛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影音后期制作、计算机硬件维修与数据恢复等项目的赛事工作,并承担了多个全国技能大赛江苏省代表队的集训工作,是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赛点学校,同时为省级竞赛师资培训基地。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关键词:职业学校;赛教融合;高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69-03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扬州高职校”)秉承赛教融合理念,积极探索实践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形成以技能大赛为引导,开发以技能大赛为主体的精品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日常技能教学中,实现了学、练、赛一体化,提高了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构建了“教师引领,师生参与,以点带面”的技能培养体系。
一、赛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引赛入教,实施项目化教学
技能竞赛项目是根据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设计的,它集行业最新的执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于一体。为方便比赛和教学,技能竞赛项目往往在仿真环境下进行,对职业学校的项目化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扬州高职校不断完善以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为主线、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出以技能大赛项目为主体内容的精品课程和项目化教材。
学校建立了长效的技能大赛竞争机制。通过参与省市校各级技能竞赛,营造以赛促教促学、人人争先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动常规教学改革,将大赛内容引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竞赛能力。竞赛形式灵活多样,如班组竞赛、个人竞赛、团队竞赛等。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扬州高职校针对江苏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方案及变化趋势,从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梯队建设、选手选拔和跟踪培养的需要出发,改革财会专业技能教学,全面提升财会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注重教学内容改革,将竞赛项目和竞赛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项目的有效衔接。专业教师全方位解读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方案、规则,将技能大赛的手工账务处理、会计电算化、点钞、珠算、传票翻打等五个项目纳入教学内容;同时,按照技能大赛的要求调整基础会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教学内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竞赛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技能操作的热情,努力钻研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改革教学方法,学赛结合,以赛促学。课堂上,教师将班级同学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点钞、珠算、传票翻打等财会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加大平时课堂教学的检查测试力度,使学生个人之间比赛、小组之间比赛、班级之间比赛常态化。学生积极主动投入任务中去,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赛结合,以赛促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的热情与干劲,切实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为就业或创业增添竞争力。
(二)全员参与,形成技能大赛选拔机制
为实现技能竞赛的全覆盖,扬州高职校每年都开展各专业校级技能比赛。一是课程教学中的分组竞赛——实现“全员参与”,将技能教学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考察学生阶段技能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校级技能竞赛——实现“好中选优”,重点考察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熟练程度,并做好市赛优秀选手的选拔工作;三是省市级竞赛前的集训淘汰赛——实现“优中选强”,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定期组织淘汰赛,确定最终参赛人选;四是每年的“技能展示月”,通过全校性的各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实现“氛围创设”,营造人人学技能、人人比技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断强化提升技能的理念。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校已初步形成技能比赛“全员参与”的机制,使技能大赛与平时的技能教学有机融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赛教结合,提升专业技能师资素质
教师是影响技能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技能大赛是检验并提升教师技能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明确了技能大赛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分若干专题内容集中培训教师,引领教师学习技能大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强化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如2014年4月至8月,学校与江苏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任教师技能提升专项培训,通过培训,专任教师的原始凭证解读、会计账簿登记、用友T3软件操作、会计手工制题能力等均有显著提升。
经过数年技能大赛的锻炼,扬州高职校已涌现出一批技术精湛的技能教学骨干,他们的教学理念已从单纯的教好课程本身转变为教授学生学会综合应用课程知识,强化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宣传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丰硕的教研成果,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师资培养、技能大赛等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学校先后成立了3个由金牌教练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并不断吸收青年教师加入,工作室通过课题研究及定期研讨的形式探讨“赛教融合”内容,并通过名师对青年教师的培育机制促进学校整体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以赛促建,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与技能大赛协同发展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阵地,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完备的实训条件是促进专业技能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上,扬州高职校坚持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原则,从国赛和省赛对先进实训设备的要求出发,搭建校企联姻的平台,建设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交流机制,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邀请“校外专家导师工作组”进学校实训基地指导实践课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效能。
(五)以赛促评,改革专业技能评价模式 要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技能教学评价机制。
引入技能大赛标准考核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应用能力,学校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构建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各级技能大赛规则和评判标准引入技能课程的日常教学评价中,让师生重视技能大赛的规程,实现专业技能大赛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顶岗实习推行“校企联动考核”方式。“校企联动考核”是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实习的过程监控和考核方式。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分两部分:一是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二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实习报告、成果的评价,占总成绩的50%。
考核专业核心课程采用“2 2 2 4”模式。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专业技能培养和评价标准,结合专业技能教学实际,学校对专业技能训练相关的核心课程采用“2 2 2 4”考核模式(“2 2 2 4”指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20%,课堂笔记考核占20%,单元测验占20%,期末考试占40%。
二、主要成效
学校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理念,以全国、省市技能大赛的要求为引领,积极营造良好的技能学习氛围,构建完备的机制保障,促进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形成了教学与比赛双赢的局面。2013年至今,学生在省市创新大赛中累计40件作品获奖;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18金28银56铜,在扬州市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50金55银51铜的好成绩。学校先后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专业优胜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通过建设“全员参与”技能大赛选拔机制,有效利用各种比赛平台,营造了人人练技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得“赛教融合”逐步地成为学校技能教学的一种成功范式。
(一)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通过课程体系、评价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岗位技能培养,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度,促进了学生非认知智力因素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学校“六个一”德育项目建设,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双证通过率100%,为扬州、苏南及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优秀技能教学团队逐步形成
职业技能大赛既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竞技水平的考核,也是对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考核。特别是技能大赛促进了青年教师迅速向“双师型”转变。学校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所有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并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并将参加及指导学生技能大赛成绩作为评优、评先及职称评聘的重要衡量指标。通过这样的机制建设,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主体的高素质专业、课程、基地建设团队。
(三)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校是扬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主赛点,连续多年承担了江苏省技能大赛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影音后期制作、计算机硬件维修与数据恢复等项目的赛事工作,并承担了多个全国技能大赛江苏省代表队的集训工作,是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赛点学校,同时为省级竞赛师资培训基地。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