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策略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希望能对于今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
  在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都没有突出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从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来看,都是在相应的数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化或者纯粹化的实际的问题的转化,利用纯数学框架形式,再辅以相关的数学条件的筛选,能够满足相关的正确答案的唯一性,其中,所涉及到的条件结构往往都经过假设处理而不存在矛盾性。所以,在这样背景下的小数数学应用题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没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1]。这里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的教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应用题呈现的形式单一化
  经过统计,部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着单一化的模式,且其结构往往都是呈现出封闭性的特点,具体的应用题目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以及识字水平,相对而言,部分应用题在低年级阶段中,则是通过图画、表格等形式;而对于中年级阶段以后,则是利用文字形式表达题意,长篇累牍的描述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不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同时,大部分应用题都是有着十分充足的条件且不多于,这样就存在着唯一的答案,这种题目结构上的封闭性也会造成学生的惯性思维的养成。
  1.2应用题的教学脱离时代忽视逻辑化
  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关的数学应用题编写环节,存在着脱离时代背景的情况,造成相关题目不容易被小学生所理解,部分过去的内容依然存在于数学应用题目依然存在教学中,部分题目的编写者并没有考虑时代背景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惰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体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存在着单一化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则应该通过应用题教学,多多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性、逻辑化的思维能力。
  1.3应用题的教学过分类型化、封闭化
  在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方面中的应用题板块中,内容编排、教学内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广大数学教师应该明确相应的应用题分类则是具体的参考作用,也是开展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但部分教师则是喜欢按照应用题类型进行划分,利用相关类型化、模块化方式灌输给学生,这样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人为将数学应用题进行归类,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相关的解题技巧以及套用相应公示,大部分学生在并没有进行数学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来选择套用公式,在过分的类型化处理的教学模式下,无法有效实现应有的知识迁移,这样的背景下,自然难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中,部分小学生觉得难以掌握,部分数学教师也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该充分重视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改革工作,大胆尝试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教学措施,以期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2]。结合现实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障碍,现总结如下的解决思路,以供参考。
  2.1对应用题的设计要趋向于开放化
  在具体的数学应用题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够完备的数学问题的巧妙设计。比如,在数学应用题的设计中,可以将部分条件不够充足的应用题进行设置,鼓励小学生通过自身的分析,能够认识到所缺乏的相关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来补充条件,完成应用题目的解答,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数据上有一定盈余的應用题目,针对数学条件会有过剩的数学应用题来说,应该明确学生能够准确判断相关的条件,结合题目要求来进行合理化的取舍,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提升,具有较强的数学解决能力。或者在教学中采用信息较为杂乱的数学应用题,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条件的梳理和选择工作,这样则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并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2对基本的解题策略的引导
  在分析应用题的基本解题策略方面,主要涉及到以下相关内容:一是,结合应用题目要求来有效引导并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收集能力,应结合实际来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已知条件以及所需条件,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问题的解答过程;二是,重视如何有效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的能力培养,在此方面,教师不仅应该要求学生掌握这种能力,并能进行有效应用,还应该具体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在不同的题目中进行应用;三是,解题方法的摸索中,应该从题目的本质出发,进行相关几个部分的处理,保证满足实现流程化的思维,开展相关的教学中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来提取有用的信息,利用这种抽丝剥茧的方式,能有效形成数学化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合理化的数学方法来进行问题解答。最后,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来进行相关的检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应用题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数学教师应该用于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探索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有效攻克数学应用题的堡垒,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邹奉琼.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1.
  [2]朱继连.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分析能力[J].中外交流,2016,35.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模式单一,观念陈旧,师生沟通欠缺,教师职业倦怠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愈来愈倾向素质教育,怎样有效提高学生色彩感,成为广大教师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学美术色彩的定义展开分析,并提供塑造学生色彩感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感;教学活动  引言:美术对小学阶段来讲,其是一门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学科,能为其今后发生带来深远影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色彩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构成部分。在塑造学生美术素
期刊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而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而现今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尚未真正打破傳统的教师范例,幼儿模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
摘要:作为高中生,我们经过了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系统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论,为了以后大学校园中能够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在高中阶段,我们要培养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养成习惯。语文是我们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今天主要学习探讨的是如何能够随心所欲的自主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学习;高中;自主学习;思考  一、自主学习高中语文中遇到的难题。  学习本身一件特别枯
期刊
摘要:视觉文化时代, 教师应该突破语言中心的观念,改变图文关系单一的审美模式而重视图文的认知功能;提升视觉教育技术,实现语言与图像的信息互补、认知参照和功能整合,使得文字和图像缝合而成的文本-视觉语言,满足学生的期待视野,符合时代需要,成为便捷高效的教学工具。  关键词:视觉文化;教学;图文;认知  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的“可视域”或可视性对象迅速扩张。图像包围了我们,图像化的程度已经到了连标点符号
期刊
摘要:结合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在分析家庭文化资源的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角度论述了如何开发利用家庭文化资源,希望能对于今后的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育;家庭资源利用;教学创新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素质则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在开展小学教育的环节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保证学生具有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
期刊
摘要: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点出了少年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只有青少年对于国家有强烈的维护感,国家才能兴盛发展。因此,为了中华民族未来仍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青少年应该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方法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学技术与人才的竞争。教育工作者应该牢牢加强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科书中收录了我国古今中外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文学史地位一直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发现当前的学生对这些公认的经典文学的评价并不高,学习的兴趣也不浓,这种现象被称为"两极阅读现象"。我针对这种让文学史、学术界评价很高的经典文学作品得不到学生喜爱的现象,分析了其主要有原因并建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靠自己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流利的口才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起走进
期刊
我们“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科研推进机制研究”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制度建设、管理途径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校本教研、小课题为基础,对县域教育科研的制度建设、管理措施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为应该调整研究重点,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增加成果的含金量。因此,我们重新制定后段研究重点,重新拟定新的研究目标,在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求引起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