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老师的“忠实听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还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小学中年级一定要突出朗读训练,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 训练方法
  《语文教学大纲》明强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凸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匆匆过客,缺乏有效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部分村小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老师的“忠实听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长期在村小工作的老师沿用经验,教学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还存在吗?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所以,不少教育专家提出“精讲多练”。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朗读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非要长抓不懈,并注意训练的方法。
  一、学会看“朗读提示语言”。
  一个句子,除了由文字组成外,还有各种的标点符号。这些标点符号就是最初的、最基本的“朗读提示语言”。如有“、”的地方停顿时间最短;比“、”停顿时间长一点的是“,”;遇到“?”时,要读出疑问的语气;遇到“!”时,要读出感叹语气……虽然学生在以后学习朗读过程中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些“提示语言”朗读,但作为开始练习朗读,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些“提示语言”。对于训练中年级学生朗读,由于他们开始接触到较多的长句,因此我用“\”把长句划分成几部分,用“…”标出重读的词语,用“―――”标出轻读的词语。通过加上这些提示符号,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感,分清轻重、快慢。
  二、喜怒哀乐皆自然。
  学生练习朗读,由于年龄等各种客观因素,我们不可能用专业演员的要求对待他们,让他们一下子笑,一下子哭。这样对于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也不利,但朗读训练必须让学生读好各种不同的感情的语句,怎么办呢?我觉得,只要我们平常多点留意学生的生活、多积累他们情感变化的素材,把这些素材应用到朗读训练上就行了。如在教学《小狮子》一课时,对于第4自然段,我变成那只小狮子,懒洋洋地趴在讲台上,打着呵欠,咂吧咂吧嘴说:“每天练功太累了,我何必要自找苦吃呢!”没有生硬的语句和语气分析,在欢笑声中,孩子知道了这只小狮子每天是怎样懒散地生活着,当学习到小狮子每天勤奋练功时,他们心中已有了关于小狮子转变的鲜明对比,极大地增强了朗读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扮演角色,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每篇课文,都向孩子们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有形有情。教师此时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表演者。要演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通过表演朗读把课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表情、体态、语言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着他们体会文中的情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在表象阶段。于是每次上课朗读时,我会变成一棵老树,乐呵呵地讲故事;变成一粒种子,在发芽,在生长;变成浪花妈妈、小马妈妈,亲切地教育孩子;变成愤怒的大海在咆哮……丰富的表情和体态语言,深深吸引了孩子。模仿力极强的他们,在一次又一次表演中完成了有声有色的朗读,也激发了想象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
  四、聆听自己的声音。
  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好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所增加。我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部复读机或MP3等,让学生把课文中精彩的部分朗读出来、录音并听听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不满意的,可重新录音。学生通过聆听自己的朗读,可以更好地克服自己的缺点。
  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在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的同时,提高朗读的能力。
  如教学《春天的手》一课,我指着学校前面的原始森林,那些一年四季绿色的松柏,夏季绿油油的白杨树和秋季黄澄澄的沙棘丛林,朗读时我的手忽而抚摸,忽而掠过,忽而拂过,忽而拍着,我成了春风。孩子们跟着我,一边微笑着,小手做着各种动作,一边深情地朗读,想象着春风在吹拂。稚嫩的语音也如春风一般轻拍我的心房,那里跳动着的是颗颗童心。学生在感受自然的美中提高了朗读能力。
  六、提倡学生互评,纠正了别人,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一篇或一段课文朗读完了,老师就觉得已经完成了一项教学任务了,通常缺少对朗读效果的评价。可能个别老师认为朗读完再让学生评价,这样太浪费时间。实际上,这是老师对“读中领悟”的作用理解得不透彻。学生如果对课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透彻,那么他一定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内容。这时,如果老师大胆地让学生相互评价,指出朗读过程中不当的地方,找出正确的朗读方法,就真正弄懂了课文,这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课文效果更好。
  朗读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多读”,才能较快地提高朗读水平,才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
其他文献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与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与崇高;你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心灵沟通;感慨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无形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章,一本本或薄或厚的书籍,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那么,应当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展开想象和梦幻的翅
多年来仔猪黄白痢一直是困扰猪场管理者和临床兽医一个顽症,它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猪场经济效益,备受业界重视和关注.自然发生黄白痢的仔猪为治疗对象,分为2个对照组(痢菌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创新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创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出路是进行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教育创新。语文创新教育作为整个中学创新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学习,同时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传习与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要确实推进语文创
摘要: 边缘学生,正是那些靠近学习界线的人,如果教师开辟了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他们就能走向好的一面;如果教师缺少对他们的关注,他们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作者由一次家长会上和家长的谈话发起对语文课堂的思考,提出从三个方面关注边缘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边缘学生 关注全体  一直以来,我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表面上写着“新课程观下的课堂教学”,但在浮华的背后隐藏着一股暗流,那就是:学生发展
摘要: 教师应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享受。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课外阅读 培养意识  刚开始上学的孩子,正处在6—8岁的年龄段。这个阶段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高峰期,他们开始能够分辨现实和幻想的差异,并且对于是非善恶有自己粗浅的观念;求知欲非常旺盛,易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关键期,从低年级起就对他们进行课外阅
摘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是新世纪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
追求高效,是教学的主题,教学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运用新型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我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研究。  一、加强思想认识、明白重要性,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不是老师讲授了多少内容,而是学生从这节课中能了解多少知识,掌握多
逻辑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遵循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又称理性认识的思维、抽象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途径。  1.认真学好词语,明确表达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它的内涵是客观存在的。词或词组是表达概念的声音和符号。学生学习词语的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摘要: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教学 识字方法 激发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