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咬手指,该怎么办?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g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咬手指很常见,但很多父母都意识不到,孩子这样做,原来是有“需求”。
  1岁半以内的宝宝,尚处在口欲期,探索世界的主要方法就是口和手,乱吃、乱啃、乱扔是正常的情况。手是最方便的“玩具”,给孩子清洗干净就可以了。如果父母还是很担心,为宝宝提供牙胶,吃软硬适度的食物都有帮助。
  如果2歲以上还咬手指,一般就要考虑习惯、情绪、适应力等因素,但不需要过度干预。
  虽然咬手指无伤大雅,但肯定不是好习惯。尤其是咬指甲,孩子一旦养成长期咬指甲的习惯,轻则容易感染细菌,重则可能出现手指畸形、肿胀等外伤,或是影响牙齿生长。
  另外据数据显示,咬指甲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会造成孤独、影响交友、成绩下降等情况。虽然咬指甲的危害如此之大,仍有超过10%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持续进行咬指甲的动作。
  其实,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多数是由紧张、焦虑、模仿、无聊、自我安抚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在孩子咬指甲的时候,简单粗暴地说“不许咬指甲”,并不会有什么帮助,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更加抵触的心理,并不能根除这个坏习惯。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困扰家长的“难题”呢?其实做法很简单,那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玩耍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不会感到无聊,这样自然也就减少了吃手的可能。
其他文献
一  妈妈去世的时候,他才三岁,还没弄明白“死”是一件悲伤的事。给妈妈送行的那天,爸爸怕吓住他,就把他留在家里,让小姑看着。  临出门的时候,爸爸抱着他说:“妈妈出差了,到很远的地方去,爸爸去送送妈妈……”他天真地以为,妈妈又像以往那样到外地去了。他扭过头来对姑姑说:“等妈妈回来了,肯定会带回好多好吃的糖果,到时候,我也给姑姑吃。”姑姑伸手抱过他,搂着他哭了起来,他愣愣地看着姑姑,不明白姑姑哭什么
期刊
在帶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妈妈难免会失去耐心,对孩子吼叫、咆哮。这当然是很正常的。只是,你知道对孩子吼叫咆哮,会对孩子产生什么伤害吗?  频繁对孩子怒吼,对孩子产生的伤害有很多很多,这里,先说一种。  我在某个心理社区看到一个群友的分享,孩子一直都怕狗,哪怕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狗。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孩子告诉她:妈妈,我之所以怕狗,是因为狗叫起来的时候,很像你发脾气冲我吼的样子……  我把她的分享发
期刊
什么是认知测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认知”的涵义。  在心理学领域,“认知”一般指认知能力或认知功能,是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主要包括精神、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注意、意识、知觉、思维、记忆、语言等,其中最为人所关注的大概要算思维和记忆,因这两样“东西”看起来比较高级,正好符合人类对自己“高级动物”的定位。依据现有的研究,这些认知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活动中表现出的基本认
期刊
青春是美丽的花朵,是人生发展阶段的最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无论家长、学校、社会,还是孩子自身,如果能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式去沟通、去应对,就会避免一些不良事件发生,使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顺利度过关键期,让青春期的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青春期的特点  到底什么是青春期呢?青春期是兒童到成人的过渡期,是指13至18岁这一阶段:每个人进入青春期的确切年龄有所不同,个别孩子有提前
期刊
萨莉首次离家上大学而且初次体会到大学课程的难度促发了萨莉的抑郁症。抑郁可能降低了萨莉的学习效率.使萨莉变得相当自责和烦躁。萨莉退出学校的活动而且回避社交,这种参与积极性的缺乏造成了萨莉的心境低落,也会导致她在处理学习问题时遭遇失败。当前一个典型的困境是萨莉存在学习困难。当萨莉尝试学习时,会出现这样的自动思维:“我不行,我太失败了,现在这种情况下,我绝对做不到。”她还形成了一个关于自身的意象,背着沉
期刊
古女士在2019年6月20日主动拨打家暴维权热线12338求助,转介到“家和幸福”反家暴服务项目。  据了解,古女士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睛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白天进入小区楼道需要打开手电照明辅助前进。2017年年中因頭晕、恶心等问题入院治疗,验血检查中发现异常,现已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经检查发现,其丈夫也确诊患有艾滋病,目前夫妻双方每月定期到疾病防治中心开药治疗,生活可以自理,暂无相关并发症
期刊
研究表明,过度数字化伤害的不仅是孩子的视力,更为严重的是,被动学习对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语言表达、情绪社交、学习能力、睡眠质量和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影响。你的孩子是否对手机情有独钟,甚至已经离不开手机?但是你知道孩子到底多大接触手机才比较好吗?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南,建议:  尽可能不要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電视或者使用手机看视频/游戏,如实在必须这样的话,也尽量缩短时间,不推荐两岁以下(该标准后
期刊
寒冬已过,万花重开,经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长“寒假”后,大学校园终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熟悉而年轻的身影。在这漫长的4个月里,有老师变“主播”,网课花样繁多的学习生涯;有远亲近邻不得见,网络情谊一线牵的社交生活;也难免有不回家母慈子孝,一回家鸡飞狗跳的家庭关系。疫情像是一个偶然而至的停顿,它让我们有机会以全新的方式触摸我们原已熟悉的生活。那么,疫情对于在校大学生又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来适
期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地学校正在陆续结束“超长寒假”,有序恢复返校学习。但这次疫情也让广大学子经历了且还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纠结:无论假期还是学期,都不觉得开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和怎么办。首先,我们开心与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幸福快乐的生活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古希腊伊壁鸠鲁派哲学就认为人生在世,生存的原则就是避免痛苦和追求快乐。心理学上描述开心、快乐通常用“主观幸福感
期刊
谈对偏执型人格的治疗,似乎隐含着一种意味:如果一个人是偏执型人格,那他必然是有问题的,是需要被治疗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这出于他曾经独特的经历,以及通过这种模式会帮助他渡过人生早期的难关。只有在未来的生活中,这种人格模式会带来某些困境,让他难以适应当前现实,才需要外界帮助去有所调整,不然,任何一种人格其实都是正常的存在,而无需治疗。  上篇谈到的高山就是如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