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全面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基本环节之一的练习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
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语文作业在设置环节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设计理念落后
语文素养包括了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应用、学习方法、习惯,还包括成为人格主要内容的文化品格、审美情趣、思维等等。然而,现行的作业依旧还沿袭着传统的操作模式,更重要的是沿袭了传统的作业目的——为考试而做作业。在这一目标的指挥下,教育的主体已不是学生,而是一个装知识点的容器。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只能是思维僵化、墨守成规的机器。
二、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现在的作业设置仍旧还是以写为主,无论是抄写字词,还是每课一练,都基本是书面作业。准备考试的时候就更不得了,试卷是铺天盖地来,学生写到晚上一点多钟也写不完。而且语文多短期作业,阅读、观察、思考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这种错误的作业形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也阻碍了作业目标的达成。
三、作业内容狭隘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曾分析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第二,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第三,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作业内容局限于静态的学科知识,远离生活,缺少实践性和思考性。结果只能让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语文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作如下尝试。
一、分层型作业
目标分层是分层作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分层要求使目标既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又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目标分为A、B、C三层:A层为基础层,是基础较差的低层学生应该到达的基本目标;B层为发展层,它既是A层学生的冲刺目标也是基础中等的中层学生的基本目标;C层为挑战层,是为基础好的高层学生设计的,同时也是B层学生的冲刺目标。当然C层的学生在完成C层的目标之后,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为配合分层目标,就要实行灵活的弹性作业形式,作业的完成不一定要求统一的形式,规定统一的时间,对于思维缓慢的学生可以相应延长其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方式。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二、自主型作业
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这样几个类型的自主型作业:①想象性作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②专题搜集性作业。专题搜集就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利用书刊资料、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化形式,以表达、传递信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集信息,这将有利于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究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如在学了《祝福》《药》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问题:如何认识柳妈和祥林嫂的谈话?人血馒头不能医好华小栓的病,要医好中华民族的大病,需要怎样的药?虽然这些论题都比较大,但只要教师做一些相应的引导,学生还是很乐意去做的。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语文作业观亟须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语文作业设计新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发展。
(责任编辑刘宇帆)
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语文作业在设置环节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设计理念落后
语文素养包括了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应用、学习方法、习惯,还包括成为人格主要内容的文化品格、审美情趣、思维等等。然而,现行的作业依旧还沿袭着传统的操作模式,更重要的是沿袭了传统的作业目的——为考试而做作业。在这一目标的指挥下,教育的主体已不是学生,而是一个装知识点的容器。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只能是思维僵化、墨守成规的机器。
二、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现在的作业设置仍旧还是以写为主,无论是抄写字词,还是每课一练,都基本是书面作业。准备考试的时候就更不得了,试卷是铺天盖地来,学生写到晚上一点多钟也写不完。而且语文多短期作业,阅读、观察、思考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这种错误的作业形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也阻碍了作业目标的达成。
三、作业内容狭隘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曾分析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第二,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第三,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作业内容局限于静态的学科知识,远离生活,缺少实践性和思考性。结果只能让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语文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作如下尝试。
一、分层型作业
目标分层是分层作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分层要求使目标既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又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目标分为A、B、C三层:A层为基础层,是基础较差的低层学生应该到达的基本目标;B层为发展层,它既是A层学生的冲刺目标也是基础中等的中层学生的基本目标;C层为挑战层,是为基础好的高层学生设计的,同时也是B层学生的冲刺目标。当然C层的学生在完成C层的目标之后,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为配合分层目标,就要实行灵活的弹性作业形式,作业的完成不一定要求统一的形式,规定统一的时间,对于思维缓慢的学生可以相应延长其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方式。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二、自主型作业
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这样几个类型的自主型作业:①想象性作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②专题搜集性作业。专题搜集就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利用书刊资料、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化形式,以表达、传递信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集信息,这将有利于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究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如在学了《祝福》《药》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问题:如何认识柳妈和祥林嫂的谈话?人血馒头不能医好华小栓的病,要医好中华民族的大病,需要怎样的药?虽然这些论题都比较大,但只要教师做一些相应的引导,学生还是很乐意去做的。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语文作业观亟须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语文作业设计新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发展。
(责任编辑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