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班平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易班平台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互联网应用和个性化服务功能的师生网络互动社区。在《纲要》课程教学中应用易班平台,一方面可以为课程提供新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促进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这对于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易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易班网络平台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号2017JGA16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3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潮流,探索和创新将互联网与《纲要》课程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而易班则是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之一。
  一、在《纲要》课程中应用易班平台的必要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网民中群体规模最大的是学生群体,学生群体占比达25.4%,這是当今教育者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象。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也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而易班平台不仅是互联网+时代密切教师与学生联系、促进师生关系、优化教育服务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的新探索,也是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大众传播载体。利用易班平台在《纲要》课程中实现混合式教学,即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有益的探索。有望解决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一种更符合时代特征的,积极性更髙、主动性更强、效率更高的教学相长的氛围。
  二、易班平台优课在《纲要》课程中的实践
  笔者所处的高校于2016年开始推行易班平台优课教学,“YOOC”全称为Your Online Open Courses,即“为你量身打造的优质在线课程”。2017年9月起,笔者在《纲要》课程教学中开始使用易班平台优课课群对2016、2017级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利用平台课程资源多样化、教学工具多元化、服务管理个性化的特点和优势,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其具体做法如下。
  1.在易班平台上建立《纲要》优课课群,明确版块内容,充分利用易班周边产品。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建易班优课课群平台,并充分运用课群各个版块如课程话题、课群课程、学习资料、在线考试、在线作业、课群投票等功能,多方面、多途径增强学习效果以及开展新的教学途径。在课群中同学们可以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料等,老师也可以在课群里为同学们解疑答惑,实时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如在课群话题版块中,学生和教师均可发起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话题并就话题内容发表意见,畅所欲言。在“课群课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课后在线上学习,既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同时,使用“易班小智”设备让同学们进行线上签到,不仅节约时间,而且解除了以往同学们对课堂签到的厌烦情绪,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创建《纲要》课程特色栏目,充分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易班课群中各栏目功能,并创建特色栏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资料”版块上传课程教学课件、教学要求与作业等文件供学生下载学习,给学生提供便利的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渠道。又如,结合课程实践教学“走进历史”原创微电影活动要求,创建了“实践教学微电影优秀作品选”栏目,上传了部分历届学生实践作业(微电影)作品供学生参考借鉴,同时,将学生作品上传至易班让学生共同打分,利用易班平台轻应用快搭发起投票,评选出“十佳人气微电影”,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对课群的参与度。
  3.发布在线作业,建立在线测试。
  教师通过课群中“在线作业”、“在线考试”版块,让学生可以在课群上通过作业或练习的形式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学生可以在规定期限内自由安排时间、地点进行作业,而且课群中可设置“允许反复练习”,让学生在完成测试前进行多次答题,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在更改答案的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单一的期末考试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组织多次考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让学生在课群参加在线考试则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易班平台优课在《纲要》课程中的实践效果调查
  借助易班优课平台开展“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多种网络教学手段融入《纲要》课程的教学组成部分之中,使易班优课真正成为了受欢迎的学生网上学习平台。截止到2018年1月3日,本课群共有822人参与,活跃度已达到11329,课群线上教学活动反响热烈。此外,为考查易班平台优课是在课程中的实践效果,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2016、2017级的822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22份,回收805份,有效问卷725份,有效率为88.2%。主要调查问题如下:
  1.学生对易班优课教学模式的了解状况。   通过对学生关于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调查发现,在课程开始之前,仅有13.66%的同学对易班优课比较了解,其余同学的仅限于听说过或者从未听说。而关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仅有3.45%的同学表示不了解,40%以上的同学是比较了解的。通过两者的对比可知,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目前学生对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于易班平台优课这个平台的了解却比较少。
  2.学生使用易班平台优课的情况。
  对学生登陆易班平台的次数和时长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接近3/4的学生日均使用易班平台不少于1小时,仅有少数达到3小时以上;而从使用频率来看,超过1/2的同学每周使用易班1~3次,根据《纲要》课程的课时安排和课程作业,结合医学生课业繁重的特殊性和课群作业的难度,调查得到的日均使用时间和每周登陆频率是较为合理和乐观的。
  3.学生对使用易班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态度。
  本学期《纲要》课程结束后,有80%以上的同学认为混合式教学较单一的传统教学或网络教学都更有优势;并且70%以上的同学认为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习。但也存在少部分同学不愿意参与网上教学,认为传统教学已经足以应对考试。
  四、易班在《纲要》课程中的作用和优势
  通过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可以知道,利用易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如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具有诸多益处。易班平台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互动空间,具有较好的信息过滤性和可控性,能够有效地控制网络广告、低级庸俗信息等的骚扰。并且在易班平台平台上有很多知名高校的课程视频都是免费观看的,促进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因此,在易班优课平台上对《纲要》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探索新的教改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易班优课平台与课程教学的结合,极大拓展了课程教学的容量和教学空间,使课程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在线课群得到补充和延伸。既便于教师拓展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管理,也便于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以多渠道、多途径开展课程教学,达到了学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总体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相比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方式更据优势的同学占比达到87.86%。同时,使用易班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结合的班级成绩优良率有明显的提高。如在同一教师授课的情况下,《纲要》课程该学期考核成绩的优良率比上一学期提高了35.1%。
  最后,易班平台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要时刻保持先进性,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应用,都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易班的优势绝不仅仅是现有的互动学习和教学资源,而是在互联网教育生态圈构想下,各高校通过参与易班共建,共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思政教育生态圈,共同参与全国网络思政大格局的构建。将易班平台引入《纲要》课堂中,学生利用公共社区可以看到其他高校的思想教育信息,这极大的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在课群中引导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在平台上发表新声音,传达新观念,使受教育群体共同参与到网络思想格局的构建,这不仅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更有利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刘培荣.西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探析[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冯永泰,王钊等,高校易班与教学的良性互动[J].中国大学教学,2014(5):67-69.
  [4]谷菲.对《纲要》课程建设问题的研究[J].才智,2016(9):176-176.
  [5]边慧敏,王小林等.依托易班创新新时期网络思政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21-23.
  作者简介:
  关心(1971.12-),男,汉族,广西宾阳人,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
  张元园(1993.1-),女,汉族,广西百色人,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28-02  船政文化发源于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在大量调查后,本文就影响小学生规范书写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讨论了六个规范书写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 规范书写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61-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书写应当“正确、端正,行款整洁”,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书写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和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素养的提高,需要阅读。阅读教学既要呈现实用性,也要兼具创造性和审美性,在学生趣味昂然阅读时,巧妙地提升学生相应的语文素养。重点谈谈研读方法。  【關键词】语文素养 悦读 研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9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期刊
【摘要】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往往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虽能使教师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应积极探究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来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改善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以古典诗词为媒介培养其家国情怀,编制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校本教材、采用游戏化情景化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诵读吟唱、辅以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将来健康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古典诗词 家国情怀 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小学古典诗歌审美教育实践研究》(批准号:17B16J1YC1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
期刊
【摘要】党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在教工党员中开展剧情模拟的创新学习教育模式,这种学习教育模式对教工党员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积极性、教工党员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剧情模拟 独立学院 两学一做 教工党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青年项目《剧情模拟开启独立学院教工党员“两学一做”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初、高中的区别就在于它既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又要从专业技术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我们知道,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所以,学生道德素养现状令人堪忧,急需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升。  【关键词】农村中职 学生道德素养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农村中职学生道德素养现状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理性教育资源,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挖掘理性教育资源,凸显逻辑性、客观性和批判性,让阅读过程充满思辨。在极具思维碰撞和言语辩驳的课堂中,强化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缜密逻辑理性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 理性教育 资源探寻 逻辑推理 客观求真 批判反省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37-02  语文学科中蕴含
期刊
【摘要】对话教学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话贯穿于教材和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始终。针对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以及师生关系为切入点,探索并实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对话教学 初中英语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16-01  在初中
期刊
【摘要】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积累一定的文学素养;还要引导学生注重描写,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同时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勤于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思想,培养学生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体验 细节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