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竞争的激烈,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越来越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珍贵的生命在他们眼里视如草芥,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尤其近几年来,中小学生轻生事件屡屡见报,我们的学生正面临越来越多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创设情境 数学 生命教育
数学往往给人的感觉就只有生硬的数字、机械的公式,要么就是枯燥、乏味的讲解,看似和生命教育沾不上边。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中真正落实生命教育,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地探索,我发现教学中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去探索知识,感受生命的意义。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加减计算时,有一幅学生排队乘车的场景图,出示图后,以往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看图编一道应用题,然后想办法解答,最后由老师讲评,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差。我在教学中不是急于让学生想怎样解决问题,而是先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表演应该怎么乘车?学生的表演中体现了要排队有序上车,要先下后上,要主动给老人让座等等,接着我就此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学生应该尊敬老人,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讲文明,有礼貌,守秩序。这个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同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机地将生命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主动的投入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充满亲情的情境中学习新知并适时渗透生命教育
我在教学“平均分”这一内容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课件中显示一个画面,小猴的爸爸、妈妈得到一个苹果,都舍不得吃把苹果给了小猴,你觉得小猴应该怎么做?学生想了很多种方法,有的说自己不吃留给爸爸妈妈吃,因为父母为了养育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有好东西时,应该先想到他们;有的说和爸爸妈妈分了吃,一家人要和睦相处,爸爸妈妈时刻想着我们,我们不能太自私好东西要一起分享,但一个苹果怎么分呢?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会积极投入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寻找方法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父母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我们更应该时刻想着他们,进而升華为只有心中有他人,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才会更精彩。
三、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教学新知并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生年龄小,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童话故事和各种精美的图片都特别感兴趣,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只孤单的小蝴蝶飞来飞去想要寻找自己的家人。这时一只小蜻蜓飞过来,告诉小蝴蝶自己和它是一家人,带着疑惑蝴蝶跟着小蜻蜓去了很多地方也碰到了好多“亲人”,最后到了数学爷爷那里,数学爷爷解开了小蝴蝶心中的疑惑,数学爷爷说:“在图形王国里,你们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家族的一员。”小蝴蝶终于明白了,想到自己的家族这么庞大,小蝴蝶高兴极了,以后自己再也不会觉得孤单了。这一童话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学习了新知识的同时,又意识到有家人陪伴时生活的美好,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最后用精美的图片展示天安门、故宫的对称,京剧脸谱的对称,汉字的对称,自然贴切地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创设有对比的情境渗透生命教育
在进行加法、减法、除法的笔算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有强烈对比反差的情境:一个小学生做题马马虎虎,从不仔细检查,作业本上全是刺眼的“×”,学生看了之后只撇嘴;另一个小学生刚好相反,态度端正,翻开作业本全是“优”,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夸赞。利用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让学生对两种学习态度产生的后果有了清晰的认知,有几个平时不好好做作业的学生还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到时机到了,我有意识的要求他们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从小培养踏实、认真负责任的态度,不仅对自己所做的题目负责,做人方面也一样,对自己的言行要负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数学教学虽然不像语文教学中有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受到启迪,从而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没有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让人了解生命的真谛,但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境为学生创造出生命教学的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能从多种途径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人间大爱,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创设情境 数学 生命教育
数学往往给人的感觉就只有生硬的数字、机械的公式,要么就是枯燥、乏味的讲解,看似和生命教育沾不上边。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中真正落实生命教育,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地探索,我发现教学中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去探索知识,感受生命的意义。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加减计算时,有一幅学生排队乘车的场景图,出示图后,以往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看图编一道应用题,然后想办法解答,最后由老师讲评,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差。我在教学中不是急于让学生想怎样解决问题,而是先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表演应该怎么乘车?学生的表演中体现了要排队有序上车,要先下后上,要主动给老人让座等等,接着我就此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学生应该尊敬老人,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讲文明,有礼貌,守秩序。这个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同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机地将生命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主动的投入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充满亲情的情境中学习新知并适时渗透生命教育
我在教学“平均分”这一内容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课件中显示一个画面,小猴的爸爸、妈妈得到一个苹果,都舍不得吃把苹果给了小猴,你觉得小猴应该怎么做?学生想了很多种方法,有的说自己不吃留给爸爸妈妈吃,因为父母为了养育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有好东西时,应该先想到他们;有的说和爸爸妈妈分了吃,一家人要和睦相处,爸爸妈妈时刻想着我们,我们不能太自私好东西要一起分享,但一个苹果怎么分呢?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会积极投入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寻找方法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父母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我们更应该时刻想着他们,进而升華为只有心中有他人,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才会更精彩。
三、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教学新知并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生年龄小,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童话故事和各种精美的图片都特别感兴趣,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只孤单的小蝴蝶飞来飞去想要寻找自己的家人。这时一只小蜻蜓飞过来,告诉小蝴蝶自己和它是一家人,带着疑惑蝴蝶跟着小蜻蜓去了很多地方也碰到了好多“亲人”,最后到了数学爷爷那里,数学爷爷解开了小蝴蝶心中的疑惑,数学爷爷说:“在图形王国里,你们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家族的一员。”小蝴蝶终于明白了,想到自己的家族这么庞大,小蝴蝶高兴极了,以后自己再也不会觉得孤单了。这一童话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学习了新知识的同时,又意识到有家人陪伴时生活的美好,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最后用精美的图片展示天安门、故宫的对称,京剧脸谱的对称,汉字的对称,自然贴切地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创设有对比的情境渗透生命教育
在进行加法、减法、除法的笔算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有强烈对比反差的情境:一个小学生做题马马虎虎,从不仔细检查,作业本上全是刺眼的“×”,学生看了之后只撇嘴;另一个小学生刚好相反,态度端正,翻开作业本全是“优”,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夸赞。利用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让学生对两种学习态度产生的后果有了清晰的认知,有几个平时不好好做作业的学生还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到时机到了,我有意识的要求他们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从小培养踏实、认真负责任的态度,不仅对自己所做的题目负责,做人方面也一样,对自己的言行要负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数学教学虽然不像语文教学中有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受到启迪,从而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没有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让人了解生命的真谛,但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境为学生创造出生命教学的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能从多种途径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人间大爱,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