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迎“大牛”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cai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邮票市场的不俗表现,让人看到了牛市的豪气。
  早些年,一名香港商人看中了票面相当喜气的面值8分钱的猴票,他毫不犹豫来到内地邮票公司,花费一万元面值收购当时敞开发行的猴票。而后者,就是目前被人们捧为邮市风向标的庚申猴票,已经单枚价值3000元。按此推算,一万元的猴票,已使这位香港商人身价逾亿。
  
  方寸间的火爆
  
  5月23日,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邮品钱币铜镜”专场开拍,近300项林崧的藏品,其中囊括了基本齐全的解放区的票品。最为抢眼的是,“1946年2月16日从山东莒县寄天津小站,正背合贴山东战邮八一建军纪念邮票10分共十枚之实寄封”,它不仅是迄今存世贴该票数量最多的,而且还是最著名的实寄封之一,邮史价值诱人。
  嘉德拍卖杜威介绍,邮品部分总成交额590万元。一张1962年“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无齿八枚全十方连”,以44.8万元的成交价成为全场最高价。此票带双边边纸及厂名,为目前拍卖所见最大方连,极为罕见,原为著名集邮家林崧先生旧藏。而拍卖会上的另一领军“贵族”,是一枚1968年撤销发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8分邮票,终以39.2万元落槌成交。
  从整体看,邮价的攀升是意料中的,但人气的大幅提升却令人吃惊,久违的人满为患炒作区、临时邮摊的出现,巨量成交的频繁等。此次拍卖中邮中佳品都为藏家所羡。例如,纪念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蔡伦像邮票4分五十枚全张一件,其中包括著名的“公元前”错体票一枚,该全张品相上佳,是不可多得的藏品。邮票之外,还有1973年浙江挂号寄南京剪纸图红绿邮资封一件,该封邮资图为绿色军民联防,左下剪纸图为红色电力工人,但该套邮资封中以这种“电力工人”最为稀少,而挂号实寄品是首次亮相拍卖会,定为邮政用品爱好者所瞩目。
  其实,自2006年以来这种表现越来越清晰,且绝大多数邮品价格在轮动中不断突破上扬,目前2003年以来发行的邮品中,已经有60%创出了历史新高。在过去的17个月内,1997年之后发行的邮品中,涨幅超过5倍的品种在50种以上,翻番的品种则不计其数。
  2003年一年的小版张面值900多元,年初只有1000元左右,但几个月后就突破了2000元大关。另外,一些名人的纪念票前两年普遍从8元跌到了2元,现在也都回涨到六七元。而一些花卉、书画、山水题材的邮票一般都有了50%以上的涨幅。
  
  久违的大牛
  
  资深邮票商吴肖平介绍,目前大部分邮票都在升值,邮票的行情普遍看涨,但距离1997年的最高价还是有距离的。最典型的当数王昭君出塞小型张,1997年曾经上涨到30多元,后又跌至2元,现在又回升到7.5元。
  专家认为,今年行情的基础,并非仅仅建立在每年一次的春季行情上,而是自2006年11月份开始即出现,其中去年末至今年春节期间已走出了行情的雏形,其标志是小版张和纪念邮资片板块出现整体突破趋势。今年春节之后,市场出现了短暂的调整,而这种调整的时间仅延续20天即被小版张的再度上涨所终结,随即沉寂2年之久的编年小型张板块整体启动,宣告了邮市中级行情的诞生,也由此彻底终结自1997年的深幅回调熊市,新一轮的邮市走牛大行情会在后市呼之欲出。
  实际上,本次邮市行情建立在2005年的底部成功构筑和2006年的成功复苏基础上,其依靠的基本面是邮政的政企分开利好,最直接的依据就是2004年和2006年的邮政库存大销毁,也是迄今为止对邮市影响最大的利好消息。
  尽管迄今销毁的数据没有完全公布,但从近期市场大量邮品上扬中,一级市场的抛压货源难现情况看,10年来一直困扰市场的邮政抛压已消失,销毁彻底性有目共睹。如此长期制约邮市行情走强的库存邮品拦路虎已不复存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自然邮市走强的前景就将一步步实现。
  从2006年初以来,邮市的复苏步伐坚定,板块轮动的节奏很踏实。如猪年春节后,当年初以来涨幅不小的新邮出现调整之际,老邮品即显山露水,其中“庚申年”邮品创出了3200元的历史新高,整部编号邮票也扬升到7500元。而3月下旬老邮品步入调整时,属于新邮板块的小版张即立刻成为市场热点,到了4月上旬编年小型张接过小版张领涨接力棒,成了到目前市场上表现最佳的板块,其走势明显影响到邮市大盘的冷暖。由此,市场出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板块轮动场景,导致市场热点不断,市场温度不断上涨。
  
  套牢的风险
  
  “两个月前还只有50多元的奥运五福娃邮票,发行量只有550万张。”这让吴肖平印象很深刻,“一位年轻白领从我这里一下子买走了100张一版票。”而此后仅两个月的时间,奥运五福娃邮票的面值就涨到了100多元。吴肖平感叹,其实邮票和股票一样,除了物以稀为贵外,选邮票也要选基本面好,或是有题材概念的。“这两天股市在炒奥运板块,邮市也在炒奥运板块。与五福娃邮票一样受关注的奥运会徽也从年初的70元上涨到了150元。”
  业内人士预测,邮票上涨势在必行,邮市的回暖已经给下一轮行情做好铺垫,邮市的牛市行情可期待。
  但是,也有资深邮商认为,邮市看似低投资高收益,但套牢的机率并不低,一旦被套可能比股票套得还深。当年很多被邮票套牢的人记忆犹新。当年很多投资者、收藏者都是在1997年进入邮市,而此时的大部分邮票已被炒得很高。原来投资者买一整封长江三峡小型张,面值500多元,而1997年则被炒到2500元,随后很快就跌破了百元,到今年年初才回升到200多元,目前已回升到500元。而就在近日,一位10年前的投资者张先生,把这封2500元的邮票变回了人民币500元。对张先生来说,虽然是割肉,但总算收回一些投资成本了,被邮票套牢的滋味并不好受。
  因此,资深邮市投资者认为,不管投资股市还是邮市,都应具备风险意识,投资前都应很好地进行风险教育,谨慎入市。邮市红火的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投资风险。
  
  (摘自《中国联合商报》2007.6.11)
其他文献
作为现如今北京IT圈的知名人物,秦亚良在1994年硕士毕业后,本应留校任教,在学术领域一展拳脚。可正当激流勇进之时,他却选择了创办了北京中恒讯视科技发展中心(中恒兴业科技集团前身),销售和开发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技术,这与多数人的人生轨迹背道而驰,似乎逆流而动。而现实证明,这一切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如今在中关村,一提到DEC中恒这个秦亚良一手打造的数码帝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人们还不太了解,
期刊
■引致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究竟何在?    目前,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倾向于把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视作为一个货币供给量的问题,从而以为只要采取紧缩通货的货币政策就可容易地解决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对此,我们不敢苟同。  我们曾经看到,在很多发达工业化国家,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确实与货币供给失控有关。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不是因为货币供给过多,而是因为在经济基本面上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期刊
陈明书法作品典藏之三
期刊
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经济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伦理现象,消费行为诉求伦理道德成为必然。不少研究者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但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四所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对大学生当中具体的消费行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构建大学生道德消费观及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
期刊
◎山西平遥——旧中国的华尔街    “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内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在中国电视片《大国崛起》中如是说。  作为中国现代金融业的鼻祖,山西票号的崛起和维持了相当长的鼎盛时期正是上述论断的局部印证在中国这片锦绣大地上,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不胜枚
期刊
近来,全球主要经济体不断传出加息消息。人民币在今年两次加息的基础上,5月CPI再次突破3%的调控目标,引发再次升息预期。与此同时,日元、英镑、欧元、瑞郎持续加息。多达近年来最高水平。  促使各地加息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价水平走高、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等。业内人士认为,在美国利率水平保持在5.25%高位且短期内不做调整的情况下,欧洲和日本等国还将不断提升利率,共同应对通货膨胀。  在全球主
期刊
王强书法作品鉴赏之三
期刊
高等教育是提高员工技能,培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形式。在人才竞争日趋激励,高等教育要培养和取得长久的国家和企业竞争优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教育投资的充足是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也呈现出同步增长的态势,其成本的分担也成为必然。  高等教育产品是一种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一方面它具有私人产品
期刊
T+0、无涨跌停、监管规范,港股的诸多优点一直令内地投资者蠢蠢欲动,加之最近来沪深股市的持续调整,更使得投资者坚定了投资港股的信心,近日来不断有投资者向本报读者热线询问有关港股开户的事宜。针对上述情况,记者提醒内地投资者,私炒港股不受法律保护。  最近,有关温州、成都等地的投资者炒港股进而获得巨利的报道不绝于报端。有媒体报道称,近两个月来,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的热情大增,港股的内地客户比例比以往增长
期刊
对王晓京来说,做地产几乎是一种必然。王晓京骨子里对成功与理想近乎执着的渴望,注定了青年时代的他不会安分于平平淡淡的工作。80年代20岁出头的王晓京,就已经开始投身于房地产,而80年代初,北京房地产的勃兴则预定王晓京的事业必将以地产业为主题。  在北京,只要提到亚运豪庭、京城最大的汽车城,无一不提及到东方基业的名字,由王晓京投资兴办的东方基业投资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涉足汽车产业、房地产业、电力能源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