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外国第一次档案合作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xing8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我不禁回忆起我在外交部任职档案馆馆长期间,与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历史文献局合作编辑出版历史文献的往事。这是迄今中国与外国第一次成功的档案合作。合作的成果最终体现为编辑出版《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49年—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天,苏联即率先与新中国建交。《汇编》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双方交往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档案史料,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建立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开展合作的真诚意愿。是两国关系建立不断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献。在《汇编》第二册首发式上,俄副外长莫尔吉洛夫强调,酝酿编辑出版汇编的过程是两国外交部务实合作的亮点,档案合作已成为中俄双方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立 项


  2003年9月,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历史文献局局长丘里林一行来华访问,丘里林与我就两国外交部档案领域合作进行磋商。丘里林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快人快语,开门见山,建议中俄两国外交部合作编辑出版1949至1955年双边关系汇编。我当即表示,中方亦有此意。不谋而合,很快达成协议。
  9月8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古昌会见丘里林,刘古昌对中俄两国外交部档案部门达成协议合作编辑出版1949至1955年双边关系汇编表示赞赏,同意将此项工作纳入即将召开的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纪要。刘古昌说这将为两国外交部合作交流增添新的内容,也反映出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丘里林随后向中方提交了俄方准备的相关议定书草案。
  访华期间,丘里林一行还参观访问了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市档案馆、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央档案馆。在清史编委会参观访问时,丘里林表示将对中方专家学者利用俄档案编写清史提供帮助。在北京市档案馆,丘里林等对馆方向其展示的俄东正教档案(婚姻和出生登记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适当途径和办法得到其复印件。
《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52年—1955年)》书影

  11月19日,我应约会见俄罗斯驻华使馆公使冈察洛夫。冈察洛夫转交了丘里林给我的信件,并告知,俄外交部正在积极筹备双方拟合作编辑的1949年至1955年双边关系文献汇编,目前俄方已对编辑方式、组成人员等形成初步构想,并建议两国外长共同担任编委会主席,两国外交部档案部门于明年1月至2月在莫斯科就此进行磋商并签署议定书。冈察洛夫还谈到,俄外长伊万诺夫已批准上述计划,并将其作为明年初到北京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成立仪式时同李肇星外长谈话的内容之一。我表示,中方在今年9月丘里林局长来访时已表明对此事持积极态度,现正在准备中方草案,双方将就此进一步接触。
  经双方商定,2004年4月中旬,我率中国外交部档案代表团访问俄罗斯,与俄外交部历史文献局局长丘里林进行磋商,双方草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与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关于合作编辑出版1949年至1955年双边关系文献汇编的议定书》,为李肇星外长4月下旬访俄时两国外长正式签署该议定书做准备。
  2004年4月27日,中俄两国外长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两国外交部合作编辑出版1949年至1955年双边关系历史文献汇编的议定书。该项目并被列入两国元首批准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

构 想


  中俄合作编辑出版汇编,是2000年我担任外交部档案馆馆长以来,面临的又一重大外事任務。我把此项工作交给编研处,并组织专门班子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提出设想和建议,具体落实。
  当时中俄两国关系发展顺利,两国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了高层会晤机制。特别是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后,两国关系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些新的令人鼓舞的成果。2004年10月,两国建交55周年之际,普京总统访华时,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同时,李肇星外长对外宣布,中国外交部1949年至1955年外交档案自2004年初起正式向社会和公众开放。
  大家一致认为,中俄两国外交部合作编辑出版文献汇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汇编将是中俄首次合作,出版记录两国双边关系的文献,其出版的主要目的是,广泛客观地展示两国在那段时期双边关系的发展和国际领域的合作情况。汇编的出版将填补双边关系中的空白,有助于客观地再现历史本来面目,充实两国史料学的基础。不仅如此,汇编的出版还将驳斥和澄清西方及台湾历史文献中关于中苏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大量杜撰和歪曲。
  我们的初步设想是:
  一、汇编的年代框架为1949年10月1日至1955年12月31日。可分两册出版,第一册的年代为1949年10月1日至1951年12月31日。
  二、汇编的基本构思是,以双方外交部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为基础,必要时选用双方中央及有关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相关材料,以及业已在两国中央机关报和官方出版物公开发表的文件,按时间顺序结合重要事件专题,对外交文件进行系统的整理加工,使读者能比较完整地了解中俄两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各个重要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实质性的成果。
  三、汇编的文件组成,主要收录由双方围绕双边关系中某一事件在外交交涉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文件,包括各种外交文书、条约文本以及反映事件过程及其成果的其他形式的文献。
  四、汇编内容包括:
  (一)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建交、互派大使等。
  (二)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合作的条约文件及与之签署、执行等直接有关的往来文书。军事合作方面的文件将另行商定。   (三)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及会议、会见记录、文电往来等。
  (四)两国领导人就重大国际问题(如朝鲜问题、印支局势、对日和约、台湾局势、争取我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国际安全等等)发表的互相支持和呼应的声明、讲话、会谈、会见及有关的往来文电。
  (五)两国领导人就重大节庆事件互致的电文。
  (六)涉及两国边界、边境事务、重大领事侨务活动、重大政治、文化、科技交流活动,包括代表国互访的有关文件。
本文作者(左二)与俄罗斯外交部历史文献局局长丘里林(左三)在颐和园听鹂馆

  (七)其他双方认为是两国关系中重要问题的往来照会、公务文电、部门负责人谈话等,拟通过双方互换文件目录后协商确定。
  (八)收入汇编的文献资料按时间顺序排列。

磋 商


  根据中俄两国外交部2005年磋商计划,俄国外交部历史文献局局长丘里林一行于2005年8月21日应邀访华,同我就如何落实合作编辑文献汇编进行磋商。
  8月23日,外交部副部长乔宗淮会见了丘里林一行。乔宗淮强调指出:“中俄外交部共同编辑出版双边关系历史文献汇编在两国关系史上尚属首次,而对于中国外交部来说,则更是第一次与外国开展此类合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乔宗淮表示中国外交部对此非常重视,将为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切必要和可能的支持。
《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52年—1955年)》首发式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举行

  双方对中方提出的设想基本达成共识。双方确认编委会名单,同意由两国外长各自担任编委会主席。双方同意通过使馆交换各自拟就的编辑大纲和各类史料,俄方同意先向中方提交编辑大纲。双方确定了今后交往途径和工作规则,技术性问题原则上均通过使馆加以解决。关于版权问题,双方确认,中文版版权归中方,俄文版版权归俄方。双方确认,以纪要方式记录每次磋商内容及达成一致的意见,经双方编辑小组负责人签字后作为今后工作的依据。
  磋商结束后,我陪同丘里林一行游览了颐和园,坐船畅游了昆明湖,并在颐和园听鹂馆设晚宴。8月24日,我陪同丘里林一行到天津,参观了天津市档案馆和天津市博物馆,并安排他參观了天津利顺德饭店。
  8月25日,我把双方在这次磋商中达成的共识和谅解给丘里林发了一封函,请他复函确认。我的去函和他的复函即构成我们双方达成的协议,并自他复函之日起生效。我很快收到了他的复函。
  随后,双方编辑小组进行了几次小范围磋商。
  2006年7月10日,丘里林给我来信,向我提交了俄方拟收入汇编的已发表过的文件清单和副本。
  同一天,丘里林给我来信,说他已被任命为俄驻罗马尼亚大使,不再担任俄外交部历史文献局局长,无法继续从事共同出版1949年至1955年双边关系文献汇编的准备工作。丘里林在信中说:“我将启动该汇编的出版工作当作是本局最重要的工作成绩之一。无疑,这一项目的落实是为巩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作出的特殊贡献。俄中两国的青年一代应当了解并铭记那波澜壮阔和充满英雄主义情怀的岁月。当年结成的俄中友谊对两国产生重大影响,也具有世界意义。因为正是我们的联盟,而不是某个国家的‘遏制’,才避免了一场核灾难。”他最后希望工作不要放慢速度,使这套非常有价值的文献汇编能够早日问世。
  我复函丘里林,祝贺他荣任俄驻罗马尼亚大使,并对不能同他继续在档案工作中合作感到遗憾。我在信中说:“与俄罗斯外交部合作编辑出版双边关系史料汇编,是我们同其他国家开展这一领域工作的开篇。该汇编的出版,将有助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回顾和了解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铭记两国以及两国人民之间建立起来的珍贵友谊,以及我们两国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的确,当时我们也与美国、法国、罗马尼亚、乌克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外交部档案部门签订了档案领域的合作协议,由于种种原因,均无成效。
  经部里批准,2006年12月11日,我率领中国外交部档案代表团访问俄罗斯,与俄外交部历史文献局继续进行磋商。代表团成员有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科研管理部主任沈学明、《中国档案报》总编辑郭海缨。
  12月12日,新任俄外交部历史文献局局长普罗瓦诺夫在俄外交部会议室会见我。普罗瓦诺夫曾任俄驻爱沙尼亚大使,说他很高兴与中国外交部档案工作同行进行此次会谈,非常希望得到理想的结果。我扼要介绍了《汇编》筹备工作情况,向俄方提交了拟收入《汇编》第一册的部分中方档案文献。对俄方已向中方提交的文献,我表示正在进行翻译整理,并将在双方互换收入《汇编》第一册的全部文献后,就最终收入第一册的文献交换意见。我还同他探讨将中俄两国外交部档案领域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到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外交部之间档案领域合作的可能性与具体步骤。
  当天,我拜会了俄联邦档案局局长科兹洛夫。第二天,俄外交部副部长季托夫会见代表团。季托夫强调指出,两国外交部不仅有必要合作出版历史文献,还有必要开展各种交流,比如中国在档案保管方面的新措施和新技术,针对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他们需要借鉴的。季托夫还对中方提出的将两国档案领域的合作扩大到上海合作组织范围的设想表示支持。
  我感谢他在百忙之中抽空接见代表团,感谢他对两国关系作出的积极评价。我介绍了《汇编》工作情况,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外交部外交档案向社会和公众开放情况。   根据国内有关部门的要求,我们还利用此次访俄机会,查阅了当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档案。随后,俄方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馆藏中共六大档案清单。
  磋商总的讲比较顺利,但也有一些分歧、争论和不同看法。主要是:(一)收录文献的宽窄不一,俄方希望宽一些,中方意见适中。(二)哪些文献可收入《汇编》,哪些不适合,双方有时看法不同。(三)中俄文翻译的协调问题。双方本着互信、诚意,经过协商,都得到圆满妥善解决。
  2007年1月,我按规定退休。中俄双方文献汇编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

出 版


  经过中俄双方编委会和专家多年的共同努力,在2009年10月中俄建交60周年之际,《汇编》第一册《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49年10月—1951年12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作为纪念中俄建交60周年庆典活动之一。《汇编》第一册首页刊登了两国外长的贺词。
  《汇编》第一册刊登了20多帧珍贵文献、照片。其中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苏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换文中文版和俄文版、1949年10月3日周恩来亲笔起草的致葛罗米柯电报、罗申向毛泽东递交的国书、王稼祥向什维尔尼克递交的国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文本等等。
  2015年10月,《汇编》第二册《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52年—1955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汇编》第二册首页同样刊登了中俄两国外长的贺词。
  《汇编》第二册刊登了一些珍贵的文献和照片,其中有:1952年11月周恩来、朱德为庆祝举行“中苏友好月”的题字、1952年12月宋庆龄率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出席世界人民和平大会期间同中苏艺术家在一起的照片、1954年10月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我国国庆五周年庆典上的照片等。
  2016年4月28日,在俄罗斯驻华使馆举行了《汇编》第二册《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52年—1955年)》首发式。俄驻华大使杰尼李夫主持兼致辞,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海星、俄副外长莫尔吉洛夫出席并讲话。
  《汇编》的出版,是两国外交部在档案领域迈出的开创性一步,体现出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正如王毅外长在《汇编》第二册贺词中所说:“近年來,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全面推进,人文交流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愈加密切。双方正在进一步加强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助力彼此发展振兴事业,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温故而知新’,回顾过去,中俄友谊源远流长。展望未来,中俄合作潜力巨大。我们愿与俄方伙伴通力合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共同开创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编辑 黄艳)
其他文献
老红军战士、开国少将董宏国参加并记录了红四方面军长征从秦岭到巴山途中的几件事,鲜为人知,真实感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遗稿收藏者予以整理发表,为“四史”教育提供一份生动素材。饥不择食  我们红四方面军自1932年9月撤离鄂豫皖,过了京汉铁路后,行军打仗两个多月,没有休息一天。进入鄂西后都在山区活动,到了陕西秦岭山中更是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粮食更加困难,所以连队很少集体做一次饭吃,都是班
一、恐惧弹琴的女孩  小辛,19岁,大专二年级学生,常穿灰黑色的衣服,佝背含胸,拘谨小心,做什么都生怕出错。当她踌躇着敲开咨询室的大门时,双手发抖,好半天才说出自己的困难——没有办法弹钢琴,一直在回避,又想顺利毕业,感到无助、无力、慌张、恐惧。  二、恐惧弹琴的概念化理解  小辛跟随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工作繁忙,小辛成为小自己六岁的妹妹的主要养育者。上学之余,小辛要承担许多家务,几乎没有社交。
一、恐惧弹琴的女孩  小辛,19岁,大专二年级学生,常穿灰黑色的衣服,佝背含胸,拘谨小心,做什么都生怕出错。当她踌躇着敲开咨询室的大门时,双手发抖,好半天才说出自己的困难——没有办法弹钢琴,一直在回避,又想顺利毕业,感到无助、无力、慌张、恐惧。  二、恐惧弹琴的概念化理解  小辛跟随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工作繁忙,小辛成为小自己六岁的妹妹的主要养育者。上学之余,小辛要承担许多家务,几乎没有社交。
1.贺页朵的“宣誓书”  井冈山博物馆讲解员:各位观众大家好,咱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物,是一位农民党员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入党誓词。CCP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  入党誓词上面写的是“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红布两边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与入党的时间、地点:中国共产党党员贺页朵;地点北田村;1931年1月25日。虽然这份誓词24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健康教育;压力应对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0-0075-03  【作者简介】罗元珊,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广东中山,528404)心理健康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体验到压力增大是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常见的心理困扰之一,会对学生的学习效能、情绪状态、生理状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会积极地看待和应对压
案例二   一、愤怒的“小火山”   小林,五年级男生,二年级时随父母搬入城区,同时转学并重读二年级。刚转学时,小林成绩很好,经常获得老师和家长的称赞,进入三年级后,他的成绩迅速下降,四年级时,上课处于听不懂的状态。他的情绪低落,变得敏感不自信,出现挑衅老师、攻击同学等不良行为。   一天,小林因被老师留校做作业而情绪失控,他在老师面前扬言要杀掉父母,并且已经定好时间、买好凶器。老师打电话来求助。
【关键词】孤立;援助;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6-0070-03  【作者简介】刘慧慧,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徐州,221100)教师,讲师。  【设计理念】  社会化是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困扰,遭遇“孤立”就是其中之一,它会妨碍学生的归属与爱、尊重等需要的满足,影响其身心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读大学时就从收音机里、报刊上知道了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后来,他参与主持领导了国防重要科研项目的制定和研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钱学森是我们景仰的英雄、学习的榜样。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非常渴望有机会能见到他,当面聆听他的教诲。然而这种渴望又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想不到的是,1988年11月下旬,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特殊信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红旗》杂志作为党中央的理论刊物,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指导下,大力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体现在版面上,而且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城市改革丛书》,集中宣传落实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改革和开放。  《中国城市改革丛书》,由《红旗》杂志副总编马仲扬担任总主编,由总编辑熊复担任总顾问,并成立了丛书工作组,专门负责对各城市编辑、出版发行丛书的工作予以指导和协调
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人祸天灾”,根据地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人民生活也得不到保障。为此,党和根据地政府发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事业,通过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组织,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合理分配合作社的收益等措施,使边区合作社得到了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巩固并发展了冀鲁豫根据地。边区合作社的发展与组织领导  冀鲁豫边区的合作事业,最初是在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和山东分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