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小学劳技课上引入剪纸,不但拓展劳技课堂的空间,而且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艺术素养。剪纸课在小学美术课中非常普遍,从一年级开始学起,小学中段学生们就已经剪过很多次了,对于小学中段学生们而言剪纸课都是大同小异,除了剪出外形就是镂空内部。但是针对三四年级这个学龄段的小学生的剪纸课程的创新性探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化,有很大的可探索空间。本文對小学中段美术创新型剪纸教学策略进行了总结。
一、图案创新
在剪纸作品中,比较简单的图案有单一的纹样组成,例如一些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的几何图案、花型图案、锯齿形的图案等。在传统“团花”的剪纸法中,要让学生了解“团花”剪纸的拆叠方法和图案的设计方法。这种传统的中国剪纸方法的学习,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对称形,重复形的剪纸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团花的剪法,剪其他少儿喜闻乐见的图形这些图案可以通过一些组合和变换,设计出不一样的剪纸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与DIY产业的盛行,如今的剪纸图案大全创作可谓是千变万化,万物都将可以用来当做素材,其种类也是十分的丰富与庞大,在现代人们生活之中剪纸图案也变化万千。剪纸图案设计的题材新,内容新,寓意新,能够增强中段学生的剪纸兴趣。创新图案,既便一些传统的题材,也可以用新的创意来表达。教师可以引导中段学龄的学生学会从大干世界中去探索发现美的事物,捕捉灵感,自己动脑动手进行美术构图设计,以清新的艺术作品应对起当今所处的全新时代。
二、载体创新
剪纸的载体一般是纸张,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纸张,剪出不同效果的图案来。例如利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或者不同材质的纸张。剪纸的纸的材质对图案推陈出新起着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讲,剪纸的纸的材质多选用较薄的材质,同时要兼顾韧性,为了不会将手弄脏和较好的保存,则不能选择容易褪色的。
除了利用纸张之外,还可以用树叶进行剪纸创作。可以让中段学生集体进行落叶的采集,或者是购买专门的剪纸树叶。要注意的是,干的树叶比较容易折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裁剪,营造出简洁的造型。如果是新鲜的树叶,则可以根据水分的情况进行创作。创作完之后,可以铺平夹在书籍中保存。不同的树叶有不同的轮廓和颜色,可以依据这些,做一些有特色的改变。
泡沫纸也是一种很好剪纸素材。泡沫纸比一般的剪纸较厚,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容易剪也利于保存。利用泡沫纸做出来的图案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泡沫纸主要的裁剪方式应当是“切”和“划”,营造更强的立体效果。
三、图形之间建立联系
传统的剪纸图案之间不少是单一的图案的重复,这就造成不少剪纸图案剪过一次之后就觉得没有新意。通过在同一张剪纸中,创意化的加入图形与图形间的联系,在联系的中间创造丰富的表情,让剪纸会说话。一些学生会在剪纸的过程中,一些小失误,结果会使剪纸出现新的一种图案和效果。剪纸和拼贴时,注意创造一种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指导学生运用概括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色彩不必依附于任何自然形态以及他们的真实性,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品格特征。在指导拼贴剪纸的顺序时,让学生了解一个基本顺序,先用各种色块拼贴出一个背景,再把主体形象拼贴在背景之上,最后进行细节的拼贴刻画。
让学生重点了解他作品中对重复形象的重组与构成方式,了解他如何把传统剪纸用现代装置的方法进行重新构筑,使传统剪纸,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觉特征,要让学生多从形象重组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联系自己剪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构成。
四、让剪纸“活化”
剪纸既然是作为一种艺术,那让剪纸活化,必能让它更加具有生命力。通过剪剪拼拼贴贴,加入不同的颜色,在多种颜色的基础上,让剪纸有故事。由于中段年级的学生与民间剪纸爱好者之间在学习的背景、组织与兴趣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加以剪纸的技术性强、实践性高,往往使人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而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情感参与,艺术也会让人索然无味,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
通过对剪纸作品赋予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较容易接受,能激发其创作的兴趣。中段学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要构造的故事情节进行剪纸创作,也可以基于已经裁剪了的剪纸作品进行组合,编排一些富有生气的故事。可以和同伴和老师或者家长进行故事分享,这样一来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作能力,还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巧用马赛克
将“很像把东西打碎了再重新拼起来”的马赛克的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通过用剪纸来表现,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马赛克法的创新剪纸方法的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颜色、拼贴方式和排列方式上。在上马赛克剪纸拼贴方法这节课时,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传统马赛克直接拼出图案的方法,也让学生了解马赛克方法对图形的装饰价值和点缀效果。
总之,在剪纸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示范、作品的分析等要为学生主体性造型与表现活动服务,而不是成为学生造型与表现活动导向的主宰。所以在讲解剪纸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独立地思考,让学生利用中国剪纸和西方现代的形式美感和构成艺术相结合进行剪纸创作。
参考文献
[1]张力友,蒋德忠.小剪刀大艺术——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7):134.
[2]张云,谈幼儿园剪纸课的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82-83.
一、图案创新
在剪纸作品中,比较简单的图案有单一的纹样组成,例如一些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的几何图案、花型图案、锯齿形的图案等。在传统“团花”的剪纸法中,要让学生了解“团花”剪纸的拆叠方法和图案的设计方法。这种传统的中国剪纸方法的学习,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对称形,重复形的剪纸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团花的剪法,剪其他少儿喜闻乐见的图形这些图案可以通过一些组合和变换,设计出不一样的剪纸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与DIY产业的盛行,如今的剪纸图案大全创作可谓是千变万化,万物都将可以用来当做素材,其种类也是十分的丰富与庞大,在现代人们生活之中剪纸图案也变化万千。剪纸图案设计的题材新,内容新,寓意新,能够增强中段学生的剪纸兴趣。创新图案,既便一些传统的题材,也可以用新的创意来表达。教师可以引导中段学龄的学生学会从大干世界中去探索发现美的事物,捕捉灵感,自己动脑动手进行美术构图设计,以清新的艺术作品应对起当今所处的全新时代。
二、载体创新
剪纸的载体一般是纸张,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纸张,剪出不同效果的图案来。例如利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或者不同材质的纸张。剪纸的纸的材质对图案推陈出新起着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讲,剪纸的纸的材质多选用较薄的材质,同时要兼顾韧性,为了不会将手弄脏和较好的保存,则不能选择容易褪色的。
除了利用纸张之外,还可以用树叶进行剪纸创作。可以让中段学生集体进行落叶的采集,或者是购买专门的剪纸树叶。要注意的是,干的树叶比较容易折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裁剪,营造出简洁的造型。如果是新鲜的树叶,则可以根据水分的情况进行创作。创作完之后,可以铺平夹在书籍中保存。不同的树叶有不同的轮廓和颜色,可以依据这些,做一些有特色的改变。
泡沫纸也是一种很好剪纸素材。泡沫纸比一般的剪纸较厚,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容易剪也利于保存。利用泡沫纸做出来的图案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泡沫纸主要的裁剪方式应当是“切”和“划”,营造更强的立体效果。
三、图形之间建立联系
传统的剪纸图案之间不少是单一的图案的重复,这就造成不少剪纸图案剪过一次之后就觉得没有新意。通过在同一张剪纸中,创意化的加入图形与图形间的联系,在联系的中间创造丰富的表情,让剪纸会说话。一些学生会在剪纸的过程中,一些小失误,结果会使剪纸出现新的一种图案和效果。剪纸和拼贴时,注意创造一种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指导学生运用概括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色彩不必依附于任何自然形态以及他们的真实性,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品格特征。在指导拼贴剪纸的顺序时,让学生了解一个基本顺序,先用各种色块拼贴出一个背景,再把主体形象拼贴在背景之上,最后进行细节的拼贴刻画。
让学生重点了解他作品中对重复形象的重组与构成方式,了解他如何把传统剪纸用现代装置的方法进行重新构筑,使传统剪纸,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觉特征,要让学生多从形象重组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联系自己剪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构成。
四、让剪纸“活化”
剪纸既然是作为一种艺术,那让剪纸活化,必能让它更加具有生命力。通过剪剪拼拼贴贴,加入不同的颜色,在多种颜色的基础上,让剪纸有故事。由于中段年级的学生与民间剪纸爱好者之间在学习的背景、组织与兴趣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加以剪纸的技术性强、实践性高,往往使人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而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情感参与,艺术也会让人索然无味,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
通过对剪纸作品赋予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较容易接受,能激发其创作的兴趣。中段学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要构造的故事情节进行剪纸创作,也可以基于已经裁剪了的剪纸作品进行组合,编排一些富有生气的故事。可以和同伴和老师或者家长进行故事分享,这样一来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作能力,还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巧用马赛克
将“很像把东西打碎了再重新拼起来”的马赛克的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通过用剪纸来表现,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马赛克法的创新剪纸方法的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颜色、拼贴方式和排列方式上。在上马赛克剪纸拼贴方法这节课时,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传统马赛克直接拼出图案的方法,也让学生了解马赛克方法对图形的装饰价值和点缀效果。
总之,在剪纸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示范、作品的分析等要为学生主体性造型与表现活动服务,而不是成为学生造型与表现活动导向的主宰。所以在讲解剪纸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独立地思考,让学生利用中国剪纸和西方现代的形式美感和构成艺术相结合进行剪纸创作。
参考文献
[1]张力友,蒋德忠.小剪刀大艺术——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7):134.
[2]张云,谈幼儿园剪纸课的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