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部贫困地区的交通设施条件非常落后,大部分土地贫瘠,耕作效率低,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处于山区的农民处于极端贫困状态中。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政策的目的是解决目前中西部巨大的发展差异,让西部贫困地区的人民也能享受到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是改善和提高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认知和教育水平,激发其积极参与到改善和提高其生活水平的进程中来。但是,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的状况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对其进行开发和管理的难度非常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本文主要从精准扶贫的角度来阐述西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贫困地区 精准扶贫 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管理困境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的,其核心精神就是要求扶贫要以事实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并且能够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切忌形式主义,数据扶贫。随后中央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从国家层面对对精准扶贫的工作程序、机制和相关问责制度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并以文件的形式向全国推行。借此机会,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也被各省区提到工作日程上来,成为了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开发管理现状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铺开,西部贫困地区各地方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都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在开发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和职业技术学校展开合作,建立固定的技能培训基地;针对在家农民工开展各种岗前技能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建设和建全电信基础设施;和阿里集团合作建立农村淘宝等。虽然地主政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上述成就,但这对于改变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贫困状况来说还远远不够,在开发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大部分地方地于高海拔区域,地理环境比较恶劣,交通设施的建设投入成本远远超过中东部地区,因此交通道路条件非常艰难。同时由于城镇地区的分布比较分散,城市间的距离非常远,通信设施的建设成本也远远超过了其收益,导致几家大电信运营商都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通信设施,导致贫困边远地区的信息交流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通信设施严重缺乏。
2.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商业意识。截止到2015年,西部10个省区有总人口29,8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52.84%。在西部的10个省区中,小学及文盲人口共有166万人,初中学历人口146万人。初中学历及以下人口因受其教育水平的限制,绝大部分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会用手机APP和上网浏览相关的农业生产信息,缺乏和外界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
3.生产力低下造成的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生产率低下。截止到2015年,我国总劳动力人口为9.1亿人,而我国现阶段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口为2.19亿人,占总劳动力人口的24%, 但其生产总值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4.2%。西部贫困地区的绝大部分农业耕作方式还是以前比较传统的方式,仅仅只是有些地方出现了小型的机耕作业,但受限于地理条件,生产效率很低。因此,在目前的绝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率相当低,还有很大的开发和提升空间。
4.资本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偏好度低。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主要的原因是其地理位置远离发达的城市中心,相应在的交通条件较差,资本对资源的投入取得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而资本天生就具有逐利性,因此资本不会对投入周期长,成本效益低的资源产生偏好。
二、开发和管理的主要困境
1.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限制性。我国目前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了相对独立的两部分,这两部分系统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运行、支持和保障体系,形成了一定壁垒和障碍。而分属这两个体系的人力资源由于这些壁垒和障碍在存在而不能自由地进入对方的体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受到限制而不能形成最优的组合来发挥最佳的效率。
2.农村再教育体系的缺乏。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学历绝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水平,而目前在农村滞留的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及以上人口,这部分人口的文化教育完成于20~30年前的非信息化时代,而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致使这部分人力资源的认知水平出现了断代,没有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这部分人工作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现代的信息没有敏感性,致使他们所现有的知识文化水平远远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是这部分人群的最主要特征。这部分人群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其主要责任还是在于政府,政府在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只注重城市的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的同步跟进,特别是对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再教育方面没有投入和建设,导致了这部分人群出现了今天这种文化素质偏低而无法跟进社会发展的现象。
3.农村小微金融体系的不健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和金融的支持,而目前在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现有的小微金融融资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这就导致了农村融资渠道的单一性和资金的紧张。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规模和人口集中度决定了农村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小微型、家庭式的种植和养殖为主而没办法规模经营,而大型的金融机构对非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因其投入成本高而效益产出低而不具偏好性。如国家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在农村县城以下的地方几乎都没有营业网点。
4.制度性硬约束。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国家实行的户籍制度,由于户籍制度的分割,一系列的教育、医疗和福利也被人为的割裂,限制了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抑制了人力资源因流动和优化组合而产生的效用最大化,增加了开发和管理的难度。
三、开发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快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分割对人力资源流动的限制和约束。资本要流动才会产生价值,同样,人力资源也要流動才能使其效用达到最优。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并为其提供发挥其最大效用的平台,解除人为附加在其上的负面限制条件,提高其开发和管理的便利性,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建立和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的再教育体系,消除人力资源发展的文化断层。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由于其文化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其知识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国家应当建立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再教育体系来消除这种文化断层及其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制约。
3.建立完善的农村小微金融支持体系,改变融资渠道单一和资金不足的局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难点在于贫困,要改变目前贫困的局面,大量的资本投入和资金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国家应当在农村贫困地区建立大量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来解决目前资本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支持不足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李因果,陈学法. 农村资源资本化与地方政府引导[J]. 中国行政管理,2014,(12):48-52.
[2]刘进才.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03,(12):52-55.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M] .2016: 2-8; 2-14; 3-7; 4-3.
[4]王秋实. 人力资本积累的劳动供给效应:结构视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刘雅萱.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N/OL].人民 网,(2014-10-17)[2017-03-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7/c1001-25854660.html.
[6]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2-8)数据统计.
[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2-14)数据统计.
[8]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3-7,4-3)统计.
作者简介:徐勇,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关键词:西部贫困地区 精准扶贫 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管理困境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的,其核心精神就是要求扶贫要以事实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并且能够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切忌形式主义,数据扶贫。随后中央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从国家层面对对精准扶贫的工作程序、机制和相关问责制度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并以文件的形式向全国推行。借此机会,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也被各省区提到工作日程上来,成为了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开发管理现状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铺开,西部贫困地区各地方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都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在开发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和职业技术学校展开合作,建立固定的技能培训基地;针对在家农民工开展各种岗前技能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建设和建全电信基础设施;和阿里集团合作建立农村淘宝等。虽然地主政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上述成就,但这对于改变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贫困状况来说还远远不够,在开发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大部分地方地于高海拔区域,地理环境比较恶劣,交通设施的建设投入成本远远超过中东部地区,因此交通道路条件非常艰难。同时由于城镇地区的分布比较分散,城市间的距离非常远,通信设施的建设成本也远远超过了其收益,导致几家大电信运营商都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通信设施,导致贫困边远地区的信息交流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通信设施严重缺乏。
2.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商业意识。截止到2015年,西部10个省区有总人口29,8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52.84%。在西部的10个省区中,小学及文盲人口共有166万人,初中学历人口146万人。初中学历及以下人口因受其教育水平的限制,绝大部分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会用手机APP和上网浏览相关的农业生产信息,缺乏和外界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
3.生产力低下造成的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生产率低下。截止到2015年,我国总劳动力人口为9.1亿人,而我国现阶段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口为2.19亿人,占总劳动力人口的24%, 但其生产总值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4.2%。西部贫困地区的绝大部分农业耕作方式还是以前比较传统的方式,仅仅只是有些地方出现了小型的机耕作业,但受限于地理条件,生产效率很低。因此,在目前的绝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率相当低,还有很大的开发和提升空间。
4.资本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偏好度低。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主要的原因是其地理位置远离发达的城市中心,相应在的交通条件较差,资本对资源的投入取得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而资本天生就具有逐利性,因此资本不会对投入周期长,成本效益低的资源产生偏好。
二、开发和管理的主要困境
1.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限制性。我国目前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了相对独立的两部分,这两部分系统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运行、支持和保障体系,形成了一定壁垒和障碍。而分属这两个体系的人力资源由于这些壁垒和障碍在存在而不能自由地进入对方的体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受到限制而不能形成最优的组合来发挥最佳的效率。
2.农村再教育体系的缺乏。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学历绝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水平,而目前在农村滞留的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及以上人口,这部分人口的文化教育完成于20~30年前的非信息化时代,而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致使这部分人力资源的认知水平出现了断代,没有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这部分人工作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现代的信息没有敏感性,致使他们所现有的知识文化水平远远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是这部分人群的最主要特征。这部分人群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其主要责任还是在于政府,政府在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只注重城市的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的同步跟进,特别是对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再教育方面没有投入和建设,导致了这部分人群出现了今天这种文化素质偏低而无法跟进社会发展的现象。
3.农村小微金融体系的不健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和金融的支持,而目前在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现有的小微金融融资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这就导致了农村融资渠道的单一性和资金的紧张。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规模和人口集中度决定了农村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小微型、家庭式的种植和养殖为主而没办法规模经营,而大型的金融机构对非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因其投入成本高而效益产出低而不具偏好性。如国家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在农村县城以下的地方几乎都没有营业网点。
4.制度性硬约束。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国家实行的户籍制度,由于户籍制度的分割,一系列的教育、医疗和福利也被人为的割裂,限制了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抑制了人力资源因流动和优化组合而产生的效用最大化,增加了开发和管理的难度。
三、开发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快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分割对人力资源流动的限制和约束。资本要流动才会产生价值,同样,人力资源也要流動才能使其效用达到最优。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并为其提供发挥其最大效用的平台,解除人为附加在其上的负面限制条件,提高其开发和管理的便利性,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建立和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的再教育体系,消除人力资源发展的文化断层。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由于其文化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其知识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国家应当建立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再教育体系来消除这种文化断层及其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制约。
3.建立完善的农村小微金融支持体系,改变融资渠道单一和资金不足的局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难点在于贫困,要改变目前贫困的局面,大量的资本投入和资金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国家应当在农村贫困地区建立大量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来解决目前资本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支持不足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李因果,陈学法. 农村资源资本化与地方政府引导[J]. 中国行政管理,2014,(12):48-52.
[2]刘进才.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03,(12):52-55.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M] .2016: 2-8; 2-14; 3-7; 4-3.
[4]王秋实. 人力资本积累的劳动供给效应:结构视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刘雅萱.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N/OL].人民 网,(2014-10-17)[2017-03-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7/c1001-25854660.html.
[6]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2-8)数据统计.
[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2-14)数据统计.
[8]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3-7,4-3)统计.
作者简介:徐勇,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