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与时代的楷模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马克思的研究多如繁星,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马克思是不朽的伟人,他传奇不凡的一生创造了无人比拟的成就;但他也有凡人的喜好和生活的酸甜苦。通过这份自白,走进这位大思想家,认识历史与时代的楷模。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白 真正的战士 楷模 座右铭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在千年交替的2000 年,马克思被西方多家媒体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或“千年思想家”之首。当时人们便产生了很多困惑,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会将一个共产主义者推为千年思想家之首呢?为什么马克思在世界范围内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读《马克思的自白》,使笔者走进了大思想家马克思。尽管时下介绍马克思的传记著作汗牛充栋,但《马克思的自白》是出自马克思本人之口,这就使这个“自白”阅读起来时感到格外亲切和珍贵。《马克思的自白》,原名《自白》,是苏联作家瓦·奇金的著作。作者以马克思的女儿劳拉的手稿刊印的“自白”文本为依据,参阅了马克思的许多著作,参考了大量有关文献才写成此书,从某些侧面,再现了马克思平凡而又极为高尚的品格。
  19世纪60年代,“自白”的形式盛行于社会。马克思在完成《资本论》第一卷之前片刻休息时间里,女儿让他填写了一份“调查表”。马克思兴致所至,当即很快便将女儿提出的20个问题回答完毕。虽然这份“调查表”有些像是父女之间的家常对话,但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关于自己感情和思想所作的一个坦率的即兴之作,是他一生“自白”的一个缩影。
  马克思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男人的最好品德——“刚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柔弱”,自己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对幸福的理解——“斗争”,对不幸的理解——“屈服”,所能原谅的缺点——“轻信”;最厌恶的缺点——“奉迎”;讨厌的人——“马丁·塔珀”, 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喜欢做的事——“啃书本”,喜爱的英雄——“斯巴达克、刻卜勒”,喜爱的女英雄——“甘泪卿”,喜爱的花——“月桂”, 喜爱的颜色——“红色”,喜爱的名字——“劳拉、燕妮”,喜爱的菜——“鱼”,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马克思早在撰写第一部科学著作时,在自己的研究“笔记”里就提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能了解他的精神世界。”遵照这条原则,《马克思的自白》用文学手法,将马克思一时的自白和他一生的自白很好的结合起来,使笔者能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某些侧面。无论是写充满青春朝气的短诗,还是写言辞犀利的抨击文章;无论是剖析整个世界,还是写给燕妮充满温暖信任的书信,他的事件、生活印象和见解,这些都勾画出他的肖像的草图…马克思和常人有一样的喜爱和憎恶,与一般人有相同的生活情趣和格调,他是伟人,但他就生活在我们当中。
  马克思把“纯朴”作为衡量他人最珍贵的品德,也是他的性格基本特征。马克思对纯朴的理解是:它不是一种“处事“的风度,而是同值得信赖的人交往的准绳,是搞好同志关系的基本原则。马克思的真诚和纯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根本不会对自己进行“伪装”, 任何伪装都是他深恶痛绝的。李卜克内西曾说:“在我所认识的人物中,他们有伟大的、渺小的和一般的,完全没有虚荣心的人为数不多,而马克思便是其中一个。在这一方面,他表现得太伟大、太强大,因而看来也太骄傲了。他从不故作姿态,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不仅李卜克内西指出了这一点,后来与马克思决裂撰写《回忆录》的波尔恩也证实了这一点。马克思有着伟人的智力和孩子般的心地善良特质。马克思的夫人燕妮经常称马克思为“大孩子”,因为他最乐意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休息时间。
  马克思把“男人的刚强”和“女人的柔弱”相对比,有深刻的意义。马克思因为生活极其贫困,自己有四个孩子先后死去,命运遭受残酷的打击下,马克思夫人燕妮以 “男人般的”坚强不屈真正克服了这一切。李卜克内西在书中曾提到“对这位革命战士,很难责备他柔弱。他在伦敦流亡期间没有彻底垮下去,那完全是因为马克思夫人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马克思在其毕生革命斗争事业里,一直把妻子和女儿视作自己忠实的同志。这样也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把甘泪卿称作自己喜爱的女英雄。当然,马克思夫人也有过表现“柔弱”的时刻,她毕竟是一位妇女和母亲,但她的“柔弱”总能帮助激发出马克思“男人的坚毅和刚强”。
  对于什么是自己的最大特点这一问题的答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说的不是一句空话。很难再找到一个人的一生能像马克思这样,把志向始终如一地贯彻得如此典型。《马克思的自白》书中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客观色彩,把一切意向和思想集中于一个目标。马克思为自己确立了要全力以赴的“伟大事业”目标,年复一年地、不分昼夜地工作,构造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牢固基础,创造无产阶级斗争的著作大厦,建造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库。马克思的一生,确实是“只受一种精神支配,只炽烈地燃烧着一种热情”。即便是遭受挫折、身处逆境也毫不气馁,始终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和向着笃定不变的目标前进。
  “斗争就是幸福,屈服就是不幸”,马克思对此深信不疑。马克思是一名真正的战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同传统和既成法规斗争,他找寻到了自己正义意义和道理意义上的真理。不论是在第一国际中,还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里,他都坚持不懈地号召各国无产者为反对压迫屈服和社会贫困、政治依附等各种形式的奴役而斗争。马克思用其一生斗争实践不断实现这一真理。
  马克思生来就不能容忍阿谀逢迎,无论是在私人生活中,或者是在政治上,诸如拉萨尔这样在自己的追崇者中肆意维护个人迷信的大人物,都令他无比厌恶。任何方式的阿谀逢迎,即使是小心谨慎和彬彬有礼表现出来的,马克思都会产生不信任感,立刻警觉起来。譬如某些人目的只为博取名望而故意挑衅同马克思进行论战,继而将写给马克思的信公之于众,这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何对阿谀逢迎的人是多么的鄙视。马克思对于向所谓社会舆论让步方面奴颜婢膝的行为和对于向最高当局巴结逢迎的行为,都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严厉地谴责了金克尔的著名辩词,揭露施韦泽向俾斯麦献媚。相反,对于卢梭宣扬民众不要向最高当局妥协的纯朴道德行为他却倍加赞颂。而对于公众的掌声和赞扬、声望、名利,马克思总是毫不在意。   对于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和歌德的喜爱,从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中不难看出。拉法格曾提到:“马克思认为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是人类产生以来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天才。莎士比亚是马克思时常研究的对象,他对莎士比亚无比崇敬。他熟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所有人物,包括最不引人注意的人物。马克思一家都对莎士比亚怀着一种真诚的敬仰,三个女儿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甚至都能流利背诵出来。”埃斯库罗斯首次用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古代神话,塑造了一个为人类幸福而敢于挑战天神的伟大战士形象。马克思早在博士论文的序言中就称普罗米修斯为“哲学史上最高尚的殉道者和圣者”,并引述了他向宙斯派来的使者所说的一段话:“你好好听着,我绝对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宁可被缚在崖石上,我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字里行间难掩马克思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
  斯巴达克和刻卜勒是不同时期的名人,前者是事业方面的英雄,而后者是思想领域的英雄,马克思将他们两位一并视为自己喜爱的英雄,的确有其深刻原因。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件中曾说:“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统帅,品德高尚,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足以说明马克思在历史“辉煌人物”身上最珍视的究竟是什么。刻卜勒为了发现天体运行规律,他一生都在不知疲倦的工作,不停地同贫困斗争。即使最后为完成自己的事业,在贫困中死去,刻卜勒也没有背叛自己的原则。任何压力和诱惑都未能使他离开自己的道路。这对马克思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生活失去来源、工作经常受阻、疾病不断威胁生命时,他都顽强的克服命运给的各种挑战,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战士。
  “怀疑一切”这句话是马克思的座右铭,他所指的“怀疑”是针对掩盖真相的假相而言,并不是单纯局限于平庸的怀疑主义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进行任何批判性研究都必须从“怀疑”假相开始。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运用科学来揭开假相之表象,揭露真相之内容,揭示真相之实质。马克思以怀疑和批判作为武器,对真理始终向往。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马克思是伟人,思考研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但他也是生活中的常人,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喜好和烦恼,也犯过错误。爱看书,喜欢吃鱼,热爱家人,为生活所累,被疾病折磨,也曾误信他人。命运无论遭受了多么沉重的打击,马克思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乐观精神和爽朗性格,克服重重困难,挣脱层层险阻之后,他还是坚定不移地继续走自己的路,没有丝毫道路上的彷徨和精神上的迷惘。
  《自白》,当然不能作为全面分析马克思生平的根据。这只不过是他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即兴之作。马克思既平凡而又伟大,既真实而又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马克思的“自白”蕴含很多真理,不仅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楷模,同时,也可以作为指导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作者:漳州师范学院2012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瓦·奇金. 马克思的自白.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2]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3]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高等教育版社,2006.
  [4]G.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乔恩.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着重从法治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法治建设为主要内容,分析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和谐 法治 建设  中图分类号:DF051 文献标识码:A  一、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  和谐理念是自古以来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从古到今、从中国到西方,和谐思想一直有很深的渊源。中国有孔老夫子的“和为贵”、荀子的“天人合一”、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西方则从毕达哥
期刊
摘 要 泸州二奶遗赠案早已随当年的判决盖棺定论,然而关于该案的争论依旧没有停息。该案涉及到法律、道德及伦理等多方面的冲突,笔者拟通过该案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该案的法律思维、法律推理过程、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道德的适用。  关键词 法律思维 法律推理 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A  法律方法作为基于司法裁判实践经验的理论表达,凝聚着人们对法律世界特别是司法裁判的方式、
期刊
摘 要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也做出了建设“文明湖北”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指出建设“文明湖北”,经济增长是保障,但环境问题亦不容忽视。本文以博弈论为基础,分析了在省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各博弈主体可能采取的行为,力求为政策当局在制定合理省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 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1
期刊
摘 要 2008年“青县村治模式”被写入我国政府创新蓝皮书,成为全国基层群众自治建设的学习范式之一。本文从青县模式的形成、内容、取得的成效三个方面对这一农村政治文明的新探索进行阐述,并在分析过程中得到一些关于农村村民自治的启示,这对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青县模式 村民自治 村代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三农”问题
期刊
摘 要 学校通过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其法律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更好地保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但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些新的影响,由于大学生经验的缺乏,容易陷入就业陷阱,关注和学习《劳动合同法》符合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要求,也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自我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开设《劳动合同法》的情况。  关键词 任意选修课 《劳动合
期刊
摘 要 2008年国务院从构建服务政府的角度出发进行大部制改革,在中央大部制改革的示范作用下,地方政府积极作出相应的配套机构改革方案。随州市作为全国率先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城市之一,其改革内容、效能和困难都具有一定的典型和代表意义,深入研究随州大部制改革对于推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优化当前我国大部制改革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大部制改革 随州 效能  中图分类号:D603
期刊
摘 要 天象知识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吕氏春秋》是先秦综合百家的思想巨著,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天象知识,对我们理解古代天象知识与治国方略的关系,从中探索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圜道 历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天象知识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吕氏春秋》是先秦综合百家的思想巨著,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天象知识,对我们理解古代天
期刊
摘 要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问政于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康庄大道。而当前离政府最近的是网络,离网络最近的是百姓。网络,在“庙堂”和“江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以方便快捷、安全隐秘、影响广泛等优势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新阵地,通过网络,民众可对政府进行“零距离”监督。  关键词 民众 话语权 网路监督 视角  中图分类号:D620 文献标识码:A  一、潜力展望——阳光渗透的路线  近两年,从飙车撞人事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的田野调查,了解到三洞乡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过程中既存在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水书最具代表性。三洞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马尾绣、水书的保护受到制约。三洞乡水族传统非物质文化在传承保护和开发的现状方面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既对其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当地
期刊
摘 要 学生需求多样化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时代化面临的巨大挑战,高校共青团工作实现的载体主要是各类型的活动,本课题基于受众视角从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和期望度四个维度对武汉大学共青团工作进行了绩效评估,试图从学生的视角找出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工作时代化 受众视角 参与度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