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马克思的研究多如繁星,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马克思是不朽的伟人,他传奇不凡的一生创造了无人比拟的成就;但他也有凡人的喜好和生活的酸甜苦。通过这份自白,走进这位大思想家,认识历史与时代的楷模。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白 真正的战士 楷模 座右铭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在千年交替的2000 年,马克思被西方多家媒体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或“千年思想家”之首。当时人们便产生了很多困惑,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会将一个共产主义者推为千年思想家之首呢?为什么马克思在世界范围内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读《马克思的自白》,使笔者走进了大思想家马克思。尽管时下介绍马克思的传记著作汗牛充栋,但《马克思的自白》是出自马克思本人之口,这就使这个“自白”阅读起来时感到格外亲切和珍贵。《马克思的自白》,原名《自白》,是苏联作家瓦·奇金的著作。作者以马克思的女儿劳拉的手稿刊印的“自白”文本为依据,参阅了马克思的许多著作,参考了大量有关文献才写成此书,从某些侧面,再现了马克思平凡而又极为高尚的品格。
19世纪60年代,“自白”的形式盛行于社会。马克思在完成《资本论》第一卷之前片刻休息时间里,女儿让他填写了一份“调查表”。马克思兴致所至,当即很快便将女儿提出的20个问题回答完毕。虽然这份“调查表”有些像是父女之间的家常对话,但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关于自己感情和思想所作的一个坦率的即兴之作,是他一生“自白”的一个缩影。
马克思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男人的最好品德——“刚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柔弱”,自己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对幸福的理解——“斗争”,对不幸的理解——“屈服”,所能原谅的缺点——“轻信”;最厌恶的缺点——“奉迎”;讨厌的人——“马丁·塔珀”, 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喜欢做的事——“啃书本”,喜爱的英雄——“斯巴达克、刻卜勒”,喜爱的女英雄——“甘泪卿”,喜爱的花——“月桂”, 喜爱的颜色——“红色”,喜爱的名字——“劳拉、燕妮”,喜爱的菜——“鱼”,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马克思早在撰写第一部科学著作时,在自己的研究“笔记”里就提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能了解他的精神世界。”遵照这条原则,《马克思的自白》用文学手法,将马克思一时的自白和他一生的自白很好的结合起来,使笔者能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某些侧面。无论是写充满青春朝气的短诗,还是写言辞犀利的抨击文章;无论是剖析整个世界,还是写给燕妮充满温暖信任的书信,他的事件、生活印象和见解,这些都勾画出他的肖像的草图…马克思和常人有一样的喜爱和憎恶,与一般人有相同的生活情趣和格调,他是伟人,但他就生活在我们当中。
马克思把“纯朴”作为衡量他人最珍贵的品德,也是他的性格基本特征。马克思对纯朴的理解是:它不是一种“处事“的风度,而是同值得信赖的人交往的准绳,是搞好同志关系的基本原则。马克思的真诚和纯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根本不会对自己进行“伪装”, 任何伪装都是他深恶痛绝的。李卜克内西曾说:“在我所认识的人物中,他们有伟大的、渺小的和一般的,完全没有虚荣心的人为数不多,而马克思便是其中一个。在这一方面,他表现得太伟大、太强大,因而看来也太骄傲了。他从不故作姿态,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不仅李卜克内西指出了这一点,后来与马克思决裂撰写《回忆录》的波尔恩也证实了这一点。马克思有着伟人的智力和孩子般的心地善良特质。马克思的夫人燕妮经常称马克思为“大孩子”,因为他最乐意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休息时间。
马克思把“男人的刚强”和“女人的柔弱”相对比,有深刻的意义。马克思因为生活极其贫困,自己有四个孩子先后死去,命运遭受残酷的打击下,马克思夫人燕妮以 “男人般的”坚强不屈真正克服了这一切。李卜克内西在书中曾提到“对这位革命战士,很难责备他柔弱。他在伦敦流亡期间没有彻底垮下去,那完全是因为马克思夫人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马克思在其毕生革命斗争事业里,一直把妻子和女儿视作自己忠实的同志。这样也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把甘泪卿称作自己喜爱的女英雄。当然,马克思夫人也有过表现“柔弱”的时刻,她毕竟是一位妇女和母亲,但她的“柔弱”总能帮助激发出马克思“男人的坚毅和刚强”。
对于什么是自己的最大特点这一问题的答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说的不是一句空话。很难再找到一个人的一生能像马克思这样,把志向始终如一地贯彻得如此典型。《马克思的自白》书中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客观色彩,把一切意向和思想集中于一个目标。马克思为自己确立了要全力以赴的“伟大事业”目标,年复一年地、不分昼夜地工作,构造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牢固基础,创造无产阶级斗争的著作大厦,建造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库。马克思的一生,确实是“只受一种精神支配,只炽烈地燃烧着一种热情”。即便是遭受挫折、身处逆境也毫不气馁,始终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和向着笃定不变的目标前进。
“斗争就是幸福,屈服就是不幸”,马克思对此深信不疑。马克思是一名真正的战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同传统和既成法规斗争,他找寻到了自己正义意义和道理意义上的真理。不论是在第一国际中,还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里,他都坚持不懈地号召各国无产者为反对压迫屈服和社会贫困、政治依附等各种形式的奴役而斗争。马克思用其一生斗争实践不断实现这一真理。
马克思生来就不能容忍阿谀逢迎,无论是在私人生活中,或者是在政治上,诸如拉萨尔这样在自己的追崇者中肆意维护个人迷信的大人物,都令他无比厌恶。任何方式的阿谀逢迎,即使是小心谨慎和彬彬有礼表现出来的,马克思都会产生不信任感,立刻警觉起来。譬如某些人目的只为博取名望而故意挑衅同马克思进行论战,继而将写给马克思的信公之于众,这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何对阿谀逢迎的人是多么的鄙视。马克思对于向所谓社会舆论让步方面奴颜婢膝的行为和对于向最高当局巴结逢迎的行为,都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严厉地谴责了金克尔的著名辩词,揭露施韦泽向俾斯麦献媚。相反,对于卢梭宣扬民众不要向最高当局妥协的纯朴道德行为他却倍加赞颂。而对于公众的掌声和赞扬、声望、名利,马克思总是毫不在意。 对于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和歌德的喜爱,从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中不难看出。拉法格曾提到:“马克思认为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是人类产生以来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天才。莎士比亚是马克思时常研究的对象,他对莎士比亚无比崇敬。他熟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所有人物,包括最不引人注意的人物。马克思一家都对莎士比亚怀着一种真诚的敬仰,三个女儿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甚至都能流利背诵出来。”埃斯库罗斯首次用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古代神话,塑造了一个为人类幸福而敢于挑战天神的伟大战士形象。马克思早在博士论文的序言中就称普罗米修斯为“哲学史上最高尚的殉道者和圣者”,并引述了他向宙斯派来的使者所说的一段话:“你好好听着,我绝对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宁可被缚在崖石上,我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字里行间难掩马克思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
斯巴达克和刻卜勒是不同时期的名人,前者是事业方面的英雄,而后者是思想领域的英雄,马克思将他们两位一并视为自己喜爱的英雄,的确有其深刻原因。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件中曾说:“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统帅,品德高尚,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足以说明马克思在历史“辉煌人物”身上最珍视的究竟是什么。刻卜勒为了发现天体运行规律,他一生都在不知疲倦的工作,不停地同贫困斗争。即使最后为完成自己的事业,在贫困中死去,刻卜勒也没有背叛自己的原则。任何压力和诱惑都未能使他离开自己的道路。这对马克思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生活失去来源、工作经常受阻、疾病不断威胁生命时,他都顽强的克服命运给的各种挑战,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战士。
“怀疑一切”这句话是马克思的座右铭,他所指的“怀疑”是针对掩盖真相的假相而言,并不是单纯局限于平庸的怀疑主义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进行任何批判性研究都必须从“怀疑”假相开始。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运用科学来揭开假相之表象,揭露真相之内容,揭示真相之实质。马克思以怀疑和批判作为武器,对真理始终向往。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马克思是伟人,思考研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但他也是生活中的常人,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喜好和烦恼,也犯过错误。爱看书,喜欢吃鱼,热爱家人,为生活所累,被疾病折磨,也曾误信他人。命运无论遭受了多么沉重的打击,马克思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乐观精神和爽朗性格,克服重重困难,挣脱层层险阻之后,他还是坚定不移地继续走自己的路,没有丝毫道路上的彷徨和精神上的迷惘。
《自白》,当然不能作为全面分析马克思生平的根据。这只不过是他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即兴之作。马克思既平凡而又伟大,既真实而又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马克思的“自白”蕴含很多真理,不仅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楷模,同时,也可以作为指导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作者:漳州师范学院2012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瓦·奇金. 马克思的自白.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2]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3]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高等教育版社,2006.
[4]G.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乔恩.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白 真正的战士 楷模 座右铭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在千年交替的2000 年,马克思被西方多家媒体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或“千年思想家”之首。当时人们便产生了很多困惑,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会将一个共产主义者推为千年思想家之首呢?为什么马克思在世界范围内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读《马克思的自白》,使笔者走进了大思想家马克思。尽管时下介绍马克思的传记著作汗牛充栋,但《马克思的自白》是出自马克思本人之口,这就使这个“自白”阅读起来时感到格外亲切和珍贵。《马克思的自白》,原名《自白》,是苏联作家瓦·奇金的著作。作者以马克思的女儿劳拉的手稿刊印的“自白”文本为依据,参阅了马克思的许多著作,参考了大量有关文献才写成此书,从某些侧面,再现了马克思平凡而又极为高尚的品格。
19世纪60年代,“自白”的形式盛行于社会。马克思在完成《资本论》第一卷之前片刻休息时间里,女儿让他填写了一份“调查表”。马克思兴致所至,当即很快便将女儿提出的20个问题回答完毕。虽然这份“调查表”有些像是父女之间的家常对话,但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关于自己感情和思想所作的一个坦率的即兴之作,是他一生“自白”的一个缩影。
马克思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男人的最好品德——“刚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柔弱”,自己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对幸福的理解——“斗争”,对不幸的理解——“屈服”,所能原谅的缺点——“轻信”;最厌恶的缺点——“奉迎”;讨厌的人——“马丁·塔珀”, 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喜欢做的事——“啃书本”,喜爱的英雄——“斯巴达克、刻卜勒”,喜爱的女英雄——“甘泪卿”,喜爱的花——“月桂”, 喜爱的颜色——“红色”,喜爱的名字——“劳拉、燕妮”,喜爱的菜——“鱼”,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马克思早在撰写第一部科学著作时,在自己的研究“笔记”里就提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能了解他的精神世界。”遵照这条原则,《马克思的自白》用文学手法,将马克思一时的自白和他一生的自白很好的结合起来,使笔者能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某些侧面。无论是写充满青春朝气的短诗,还是写言辞犀利的抨击文章;无论是剖析整个世界,还是写给燕妮充满温暖信任的书信,他的事件、生活印象和见解,这些都勾画出他的肖像的草图…马克思和常人有一样的喜爱和憎恶,与一般人有相同的生活情趣和格调,他是伟人,但他就生活在我们当中。
马克思把“纯朴”作为衡量他人最珍贵的品德,也是他的性格基本特征。马克思对纯朴的理解是:它不是一种“处事“的风度,而是同值得信赖的人交往的准绳,是搞好同志关系的基本原则。马克思的真诚和纯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根本不会对自己进行“伪装”, 任何伪装都是他深恶痛绝的。李卜克内西曾说:“在我所认识的人物中,他们有伟大的、渺小的和一般的,完全没有虚荣心的人为数不多,而马克思便是其中一个。在这一方面,他表现得太伟大、太强大,因而看来也太骄傲了。他从不故作姿态,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不仅李卜克内西指出了这一点,后来与马克思决裂撰写《回忆录》的波尔恩也证实了这一点。马克思有着伟人的智力和孩子般的心地善良特质。马克思的夫人燕妮经常称马克思为“大孩子”,因为他最乐意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休息时间。
马克思把“男人的刚强”和“女人的柔弱”相对比,有深刻的意义。马克思因为生活极其贫困,自己有四个孩子先后死去,命运遭受残酷的打击下,马克思夫人燕妮以 “男人般的”坚强不屈真正克服了这一切。李卜克内西在书中曾提到“对这位革命战士,很难责备他柔弱。他在伦敦流亡期间没有彻底垮下去,那完全是因为马克思夫人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马克思在其毕生革命斗争事业里,一直把妻子和女儿视作自己忠实的同志。这样也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把甘泪卿称作自己喜爱的女英雄。当然,马克思夫人也有过表现“柔弱”的时刻,她毕竟是一位妇女和母亲,但她的“柔弱”总能帮助激发出马克思“男人的坚毅和刚强”。
对于什么是自己的最大特点这一问题的答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说的不是一句空话。很难再找到一个人的一生能像马克思这样,把志向始终如一地贯彻得如此典型。《马克思的自白》书中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客观色彩,把一切意向和思想集中于一个目标。马克思为自己确立了要全力以赴的“伟大事业”目标,年复一年地、不分昼夜地工作,构造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牢固基础,创造无产阶级斗争的著作大厦,建造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库。马克思的一生,确实是“只受一种精神支配,只炽烈地燃烧着一种热情”。即便是遭受挫折、身处逆境也毫不气馁,始终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和向着笃定不变的目标前进。
“斗争就是幸福,屈服就是不幸”,马克思对此深信不疑。马克思是一名真正的战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同传统和既成法规斗争,他找寻到了自己正义意义和道理意义上的真理。不论是在第一国际中,还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里,他都坚持不懈地号召各国无产者为反对压迫屈服和社会贫困、政治依附等各种形式的奴役而斗争。马克思用其一生斗争实践不断实现这一真理。
马克思生来就不能容忍阿谀逢迎,无论是在私人生活中,或者是在政治上,诸如拉萨尔这样在自己的追崇者中肆意维护个人迷信的大人物,都令他无比厌恶。任何方式的阿谀逢迎,即使是小心谨慎和彬彬有礼表现出来的,马克思都会产生不信任感,立刻警觉起来。譬如某些人目的只为博取名望而故意挑衅同马克思进行论战,继而将写给马克思的信公之于众,这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何对阿谀逢迎的人是多么的鄙视。马克思对于向所谓社会舆论让步方面奴颜婢膝的行为和对于向最高当局巴结逢迎的行为,都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严厉地谴责了金克尔的著名辩词,揭露施韦泽向俾斯麦献媚。相反,对于卢梭宣扬民众不要向最高当局妥协的纯朴道德行为他却倍加赞颂。而对于公众的掌声和赞扬、声望、名利,马克思总是毫不在意。 对于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和歌德的喜爱,从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中不难看出。拉法格曾提到:“马克思认为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是人类产生以来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天才。莎士比亚是马克思时常研究的对象,他对莎士比亚无比崇敬。他熟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所有人物,包括最不引人注意的人物。马克思一家都对莎士比亚怀着一种真诚的敬仰,三个女儿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甚至都能流利背诵出来。”埃斯库罗斯首次用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古代神话,塑造了一个为人类幸福而敢于挑战天神的伟大战士形象。马克思早在博士论文的序言中就称普罗米修斯为“哲学史上最高尚的殉道者和圣者”,并引述了他向宙斯派来的使者所说的一段话:“你好好听着,我绝对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宁可被缚在崖石上,我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字里行间难掩马克思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
斯巴达克和刻卜勒是不同时期的名人,前者是事业方面的英雄,而后者是思想领域的英雄,马克思将他们两位一并视为自己喜爱的英雄,的确有其深刻原因。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件中曾说:“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统帅,品德高尚,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足以说明马克思在历史“辉煌人物”身上最珍视的究竟是什么。刻卜勒为了发现天体运行规律,他一生都在不知疲倦的工作,不停地同贫困斗争。即使最后为完成自己的事业,在贫困中死去,刻卜勒也没有背叛自己的原则。任何压力和诱惑都未能使他离开自己的道路。这对马克思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生活失去来源、工作经常受阻、疾病不断威胁生命时,他都顽强的克服命运给的各种挑战,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战士。
“怀疑一切”这句话是马克思的座右铭,他所指的“怀疑”是针对掩盖真相的假相而言,并不是单纯局限于平庸的怀疑主义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进行任何批判性研究都必须从“怀疑”假相开始。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运用科学来揭开假相之表象,揭露真相之内容,揭示真相之实质。马克思以怀疑和批判作为武器,对真理始终向往。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马克思是伟人,思考研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但他也是生活中的常人,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喜好和烦恼,也犯过错误。爱看书,喜欢吃鱼,热爱家人,为生活所累,被疾病折磨,也曾误信他人。命运无论遭受了多么沉重的打击,马克思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乐观精神和爽朗性格,克服重重困难,挣脱层层险阻之后,他还是坚定不移地继续走自己的路,没有丝毫道路上的彷徨和精神上的迷惘。
《自白》,当然不能作为全面分析马克思生平的根据。这只不过是他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即兴之作。马克思既平凡而又伟大,既真实而又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马克思的“自白”蕴含很多真理,不仅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楷模,同时,也可以作为指导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作者:漳州师范学院2012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瓦·奇金. 马克思的自白.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2]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3]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高等教育版社,2006.
[4]G.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乔恩.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