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呼吸训练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徒手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8例,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功能训练、作业活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徒手呼吸功能训练,主要包括咳嗽声门练习、缩唇呼吸训练、胸廓活动训练、腹肌收缩与放松练习、腹式呼吸训练和腹式呼吸强化训练等。2组患者观察周期均为6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最长呼气时间、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压(PImax)、洼田饮水试验(KDW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功能性吞咽困难评分(FDS)。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长呼气时间[(6.00±0.77)s]、FEV1[(3.43±0.30)L]、FVC[(3.90±0.17)L]、PImax[(63.53±10.76)cmH2O]均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KDWT疗效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KDWT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SA和FDS评分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辅以徒手呼吸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并有效地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既往用来诊断贫血的数字化指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其新的临床意义:除了急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血管疾病外,RDW升高在实体瘤及血液肿瘤中也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甚至可以作为某些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尽管相关机制尚未明确,但作为廉价易获取的临床参数,RDW为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提供了新的方向。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可介导多种免疫逃逸机制躲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杀伤,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近期研究发现PD-1/PD-L1抑制剂与以上治疗综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增强抗肿瘤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免疫治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优化给药策略联合化疗在晚期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呼吸肿瘤内科收治的27例ⅢB~Ⅳ期野生型NSCLC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优化给药策略联合化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治疗,每1周期观察不良反应,每2周期行CT评价疗效。结果完成疗效评价的2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1例、病情稳定11例、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食管癌患者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HIF-1α、OPN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OPN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IF-1α、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采取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肺功能指标的关系,为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就诊并行开胸手术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
目的探究左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表柔比星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左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
目的探究CT灌注扫描定量分析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TRG)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直肠癌患者94例,根据手术标本结果分为反应组(TRG3~4级)及无反应组(TRG 0~2级)。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CT灌注扫描,治疗采用放化疗及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T灌注扫描参数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应用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一线治疗Lewis肺癌移植瘤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成瘤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免疫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顺铂、PD-1抑制剂和顺铂+PD-1抑制剂,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各组CD8+T细胞及CD4+CD
炎症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鼻咽癌中血液学炎症标志物异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C反应蛋白等)是炎症在肿瘤发展中的临床表现,通过对鼻咽癌患者中的血液学炎症标志物检测可获得提示预后的信息,对现有的预后指标起到补充作用,有助于指导个体化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
目的观察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照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MSCs,将LED红光光源置于MSCs上方2 cm处,红光波长620 nm,测得光功率密度为6.67 mW/cm2,能量密度分别设定为0,0.5,1和2 J/cm2 ,其中0 J/cm2组作为对照组,其它组作为实验组。0.5 J/cm2组、1 J/cm2组和2 J/cm2组分别给予7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