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公开课的审视与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课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交流的有效方式,是打造听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然而,今天的不少公开课已缺少了老一辈教育家们那种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风格。那么什么样的公开课才是教师心目中共同期待的课呢?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少点课前铺垫,多些课堂真实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节公开课上的片段:
  一位老师执教《莫高窟》一课,在讲解完第三自然段壁画上的飞天后:
  师:同学们,飞天还有哪些形态?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写下来。(每个学生都动起笔来,大约两分钟)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壁画上的飞天,有的目光炯炯,凝视远方;有的优雅静坐,轻弹古筝……
  生2:壁画上的飞天,有的傲然挺立,放声高歌;有的手握毛笔,挥毫泼墨……
  师:大家说得太精彩了。还有吗?
  ……
  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内大多数学生写出了那么优美、整齐的句式,水平是不是太高了?现在一些年轻老师在上公开课前,害怕课堂会冷场,因此课前先摸底,对相关学生渗透有关答案,这样课上就可以“游刃有余”了。试问:这样的课对提高自身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什么帮助呢?而且这样的公开课留给听课老师的是什么?老师们期待的是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课。遇到难题,老师该如何引导,才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场景。只有敢于直面学生的欠缺之处,敢于直面新鲜有趣的生成,敢于直面教学过程中意外的冷场,这样的公开课才有研究的价值,才是教师共同期待的公开课。
  二、少点花哨形式,多些实在指导
  如今的许多公开课越来越追求观赏性。执教老师为了打造一个完美的课堂,热衷于搞合作学习,或是多媒体等,一会儿让学生表演,一会儿做游戏,课堂上看似非常热闹,但如果褪去这些华丽的外衣,还能留下多少精彩呢?
  许多老师更欣赏的还是教育艺术家们返璞归真的“家常课”,没有多媒体课件,没有表演游戏,只有一本书和一支粉筆。“道具”简单,但艺术家们的课堂如一首诗,从容、自然、成熟,越品越有味。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课的片段:
  师:读书像登山,每读一遍,都要认认真真欣赏,看看文字中包含的感情;读书也像品茶,不要一口气喝完,要慢慢品味。谁再来读?(生个别读)
  师:读得不错。这次你感受到哪些词让你感动?
  生:重重的。
  师:这说明天鹅击打冰面的力量很大。天鹅是美丽、优雅的,可以比做少女、仙女,可这里把它比做什么?
  生:石头。
  师:我们说,比喻要生动形象。把静的比做动的,把丑的比做美的,但这里比做石头。谁再来体验一下?
  生:把它比做石头,说明老天鹅用尽全身力气。
  师:也就是义无反顾,态度是坚决的,力量是巨大的。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老天鹅的这种精神表现出来?
  从上述这一片段中可以看到薛老师的课没有花哨的形式,课堂上始终充满了亲切与诚恳,这样的课堂看似平淡无奇,品起来却幽香缕缕,回味无穷。因此,让我们抛弃表面的热闹,关注公开课给予了学生什么,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公开家常课。
  三、少点效果意识,多些目标意识
  这里的“效果意识”不是执教老师从整篇课文、整节课的目标出发,而是追求部分环节的出彩,追求的是精品教案的完成。
  一位老师执教《轮椅上的霍金》时,不顾学生对重点语句的“囫囵吞枣”,朗读上的“草草了事”,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是将教案全部实施完,但结果能达到本节课的目标吗?学生从这节课中又收获了什么呢?因此,对于公开课,也是对于家常课来说,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设计合理的教案,在课堂上,面对各种“生成”,灵活处理教案。一言以蔽之,我们应该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扎实,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四、少点虚假承诺,多些教学智慧
  一些老师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欲,常随意抛出承诺的“绣球”,这样学生上课的状态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为达成目标推波助澜。但是课一结束,老师就把自己的承诺抛到脑后。
  因此,老师应该强化教学的责任感,精心磨砺课堂的细节,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学生,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避免敷衍言辞,避免“出口成谎”。
  崔峦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期待公开课能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展示教师朴实的教学风格,展示扎扎实实的训练途径。让我们共同期待着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公开课吧!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丰富丰盈的,它的“身体”里有许多宝藏:形象美、神韵美、空灵美、朴拙美、理趣美……它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激发我们的兴趣,提升我们做人的品位和境界,使我们产生
世界走进云时代,教育走进云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课堂信息来源越来越丰富。乡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多媒体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大力投入,也为乡镇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教育云时代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校的特色化建设提供了条件。数字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更适合用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建立合同激励供应链借款人改善还款力度是解决供应链金融公司坏账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供应链金融公司与供应链借款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根据供应链金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迅速发展给翻译行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较与人工翻译质量却难以令人满意。为得到快速且高质量的译文,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结合人工译后
纸工学习是三年级劳技教学的核心内容,纸工制作则是三年级学生劳技学习的主要项目。剪刀、刻刀、直尺、工字钉、双面胶等工具,在纸工教学中广为使用。  剪刀、刻刀、直尺、工字钉等均为尖锐工具,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都是熟识的“朋友”,好多都是初次“会面”,使用它们尚不具备什么经历与经验。即便是在家里、幼儿园或者一二年级曾经使用过,顶多也只是用用剪刀,其他的恐怕都不会“涉足”。 在纸工教学过程中,如若使用不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和一些带有“指令性”的话语,它强调了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